眉山市: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
8月18日下午,在仁寿县龙正镇冲天村,阳光洒落在粤江河清澈水面上,泛起片片金光,一幅水天一色的乡村美图映入眼帘。
美丽风景,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村级巡河员,我每天都要到所管辖的范围开展巡河工作,清理白色垃圾、劝阻垂钓行为等,全力保障河道干净整洁。”该村村级河长喻正权表示。此外,冲天村还充分利用展板、公示牌、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强化全民保护河流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人人齐出力、大家共受益”的良好局面,推动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试点推广工作有序展开。
去年9月以来,眉山市将冲天村作为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试点推广村,创新构建“四化”管护模式,对辖区内水域情况实施24小时监控,接受群众举报和技术监控结合管护河湖,并制定完善河长制相关制度,抓好日常巡河、清河工作,全面提升了河湖管护水平。
改变有目共睹,良好的环境受到群众点赞。“现在河道越来越干净,我们吃了晚饭就会到河边散步,心情舒畅,生活越来越幸福。”沿河村民纷纷表示。
这只是眉山市推进河湖长制和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的一个剪影。据悉,自省河长办《2023年四川省加强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建设的指导意见》下发后,眉山眉山市赓即组织各县(区)河长办对全市行政村(社区)开展摸底调查,并组织各县(区)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市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全面推广工作。同时,印发了《2023年眉山市全面推广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实施方案》,在设立村级河湖长的731个村(社区)全面开展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推广。
推广中已有了一些典型——东坡区正山口村构建“1331”河湖管护工作模式,“1”个工作机构、“3”支工作队伍、“3”项管护制度、“1”项奖惩机制,推动村域水系常态、长效管护。彭山区金烛村构建“3+4+5”管护模式,“3”项机制、“4”支队伍、“5”大工程,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丹棱县龙鹄村推出“3312”一元钱村民自治龙鹄模式,“一元钱”撬动农村垃圾治理机制,建立完善以村民自治为主的河湖管护治理模式,实现了村民人人参与、岸上岸下共治。青神县兰沟村推出“物业化管理+志愿者服务”的“1172”兰沟模式,既实现了“清河、巡河、查河、治河”严格的物业化管理,又增加了群众收入……
“目前,全市任务村(社区)完成建设499个,其余正在推进中,已累计设置河长工作室640个,成立管护队伍1663支,建立生态文明超市等长效激励载体509个。”市总河长办主要负责人说,特别是今年入汛以来,持续高温干旱极端天气叠加,河道水生漂浮物急速繁殖、堵塞河道,基层河湖管护人员大展身手,各类支沟支流累计转运处置水葫芦、水白菜、垃圾等漂浮物4000余吨,流域水生漂浮物削减近90%。一湾湾清水缓缓流过村庄,绘就乡村振兴的大美画卷。
该负责人表示,眉山市将坚持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刚性底线思维,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加快推进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全面推广,强化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守护好生态“底色”。持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助力“天府粮仓”示范区建设,同时加快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盘活良田“血脉”,以好水浇灌好田,让好田产出好米。依托通济堰等千年古堰文化,积极发展“农业+”“水利+”新业态,推动乡村产业延链融合,着力打造“幸福河湖”,为乡村全面振兴“塑形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