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老小孩”的故事引发代表热议
代表建议:加快针对失能人员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立法
代表建议:加快针对失能人员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立法
两会特写
代表们建议:
尽快出台专门针对长期照护保障的法律法规
高度重视专门针对失能人员相关长期照护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精准识别养老需求,区分一般养老和特殊养老,将养老机构建设资金或养老产业扶持资金从普遍用于一般养老向按比例用于普适性养老和特殊人群养老转化
加大对长期照护机构从业人员的培养,提升其社会认同度
3月8日上午,四川代表团分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代表们踊跃发言,会场气氛热烈。
过去5年,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到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从修改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到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用做好社会建设和民生领域立法等方式回应群众关切,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神州大地上,法治精神、法治理念已深入人心。格西王姆代表发言时,就寻求从法治切入解决一件“烦心事”。她是阿坝州马尔康市敬老院院长,“我们照料着无儿无女的‘五保’老人。现在党和国家政策好,让他们老有所依。”格西王姆话锋一转,“这份事业无比光荣,但是很难招人,到北京参会前,我们敬老院招人还有六七个名额没招到。”
格西王姆讲述了她跟一群“老小孩”的故事:在敬老院里,老人们普遍年龄较大、身体情况差、部分丧失自理能力,护工必须像照顾小孩甚至婴儿一样,为他们按摩手脚、换衣换裤,平时还要组织游戏、谈心聊天,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陪伴。工作辛苦而特殊,岗位收入水平低,并不那么“光鲜”,人员流动性很强。
代表们为格西王姆在敬老院坚守14年点赞,纷纷接过话题出谋划策。“到敬老院、养老院养老的,很多需要专人护理以及服用药物。”全国人大代表、广元市副市长刘素英说,去年广元已将1390多位特困老人、“三无”老人集中到有关养老机构以财政兜底方式供养,但在调研中还发现,养老机构存在设施陈旧、专业护理人员缺失等情况,养老机构体系也不健全,有的养老院归民政局管理,有的由乡镇管理……这些问题都需要系统性解决。
“大家很关心的一点是:需要长期照护的失能老人、失能特殊人群能否得到长期、专业的照护服务与保障?这值得高度关注和研究。”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里赞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因年老而失能的人口数量日益庞大,有必要加快建立失能人员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的立法。
“我国高度关注和持续推进针对失能人群的相关保障救济工作,目前已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里赞建议,尽快出台专门针对长期照护保障的法律法规;高度重视专门针对失能人员相关长期照护机构的建设与发展;精准识别养老需求,区分一般养老和特殊养老,将养老机构建设资金或养老产业扶持资金从普遍用于一般养老向按比例用于普适性养老和特殊人群养老转化。同时加大对长期照护机构从业人员的培养,提升其社会认同度。
令代表们信心十足的是,在提请大会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提出完善老龄工作体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记者 张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