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河湖管护看四川——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

  • 2023年12月04日 20时29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字体:
  • 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

    黄桷桥村位于市中区朝阳镇北面,距内江城区约18公里,辖区面积1.7平方公里,总人口2095人,地处黄河湖水域上游,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国家级森林乡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旅游扶贫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村。近年来,黄桷桥村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基层河湖管护工作,充分利用地处市中区黄河湖万亩柑橘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和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优势,大力引进业主发展产业,依托“产旅融合”新业态推动乡村振兴。以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村级河湖管护体系,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依托产旅融合,擦亮生态底色的治水工作模式,激活以水利、文旅驱动,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的乡村振兴新动能,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加强村级河湖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管护队伍力量

    坚持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设立村级河长工作室,下设主任1名,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河长管家1名,由村两委干部担任,统领协调全村河湖管护工作。组建“三支队伍”即“河道巡查员、河道保洁员、河道宣传员”,其中,河道巡查员协助村级河湖长开展巡护活动,发现问题,建立台账并及时整改;河道保洁员定期不定期对河湖周边白色垃圾清理,河面漂浮物打捞;河湖宣传员常态化开展宣传工作,使爱河湖护河湖深入人心。制定“河长履职规定”、“河长工作室规定”、“村民河湖管护三要四不要”、“三员职责”明确工作职责。建立“河湖管护意见箱”,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受理群众反映问题。设立乡风文明生态超市,落实日常生活用品,建立奖励机制,凭积分兑换,激励群众积极参与到河湖管护中来。

    二、依托“产旅融合”新业态,推动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建设

    黄桷桥村先后引进雷丰果业、竹苑水乡生态农业等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主要以发展柑橘、竹类、中药材、水产为主。规模种植业与“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黄河湖相辅相成,“共治、共管、共享”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积极参与到护河行动中来,自觉遵守河湖保护治理要求,同时与新型经营主体联动,自发组建河道保洁队伍,定期对黄河湖流域周边白色垃圾进行清理,形成我的河湖我来护的良好氛围。采用科学的管护方式,坚持绿色的发展理念,促进黄河湖水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黄桷桥村因水而美、因水而富,逐步实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

    三、擦亮生态底色,以四项行动为抓手,切实扮靓黄桷桥村

    一是开展“清河”行动。开展“六净六顺”行动,清理沿河沿湖环境卫生,共出动清扫保洁人员300人次、清理沿河沿湖岸边垃圾21吨、清理摆顺房前屋后柴草52处、清理院坝垃圾29吨、清理转运沿河沿湖周边生活垃圾78吨。二是开展“护岸”行动。投资340万,新建黄桷桥生态湿地1处、完成库塘整治17600㎡、建设人工浮床4955㎡、种植各类水生植物12000㎡、修建生态沟渠890m、完成黄河镇水库入库口构建生态净化景观建设,大大改善了进入黄河镇水库的水质。三是开展“净水”行动。配合“垃圾分类治理”、“污水综合治理”“厕所革命”等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户型和院落情况,采用三格式水泥现浇方式改造,目前已完成改造210户。投资210余万,新建了农村散户废水收集污水处理设施2个,日处理污水能力分别为40吨和50吨,覆盖了全村近300余户村民、1000余人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进一步提高截污能力,改善流域生态。四是开展“保水”行动。全面落实禁捕退捕政策,加强禁渔禁捕政策宣传,依法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开展执法检查20余次,持续改善河湖生态质量。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基层河湖管护看四川——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

  • 2023年12月04日 20时29分
  • 来源: 四川河湖微信公众号
  • 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

    黄桷桥村位于市中区朝阳镇北面,距内江城区约18公里,辖区面积1.7平方公里,总人口2095人,地处黄河湖水域上游,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国家级森林乡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旅游扶贫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村。近年来,黄桷桥村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基层河湖管护工作,充分利用地处市中区黄河湖万亩柑橘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和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优势,大力引进业主发展产业,依托“产旅融合”新业态推动乡村振兴。以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村级河湖管护体系,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依托产旅融合,擦亮生态底色的治水工作模式,激活以水利、文旅驱动,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的乡村振兴新动能,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加强村级河湖管理体系建设,强化管护队伍力量

    坚持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设立村级河长工作室,下设主任1名,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河长管家1名,由村两委干部担任,统领协调全村河湖管护工作。组建“三支队伍”即“河道巡查员、河道保洁员、河道宣传员”,其中,河道巡查员协助村级河湖长开展巡护活动,发现问题,建立台账并及时整改;河道保洁员定期不定期对河湖周边白色垃圾清理,河面漂浮物打捞;河湖宣传员常态化开展宣传工作,使爱河湖护河湖深入人心。制定“河长履职规定”、“河长工作室规定”、“村民河湖管护三要四不要”、“三员职责”明确工作职责。建立“河湖管护意见箱”,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受理群众反映问题。设立乡风文明生态超市,落实日常生活用品,建立奖励机制,凭积分兑换,激励群众积极参与到河湖管护中来。

    二、依托“产旅融合”新业态,推动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建设

    黄桷桥村先后引进雷丰果业、竹苑水乡生态农业等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主要以发展柑橘、竹类、中药材、水产为主。规模种植业与“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黄河湖相辅相成,“共治、共管、共享”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积极参与到护河行动中来,自觉遵守河湖保护治理要求,同时与新型经营主体联动,自发组建河道保洁队伍,定期对黄河湖流域周边白色垃圾进行清理,形成我的河湖我来护的良好氛围。采用科学的管护方式,坚持绿色的发展理念,促进黄河湖水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黄桷桥村因水而美、因水而富,逐步实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

    三、擦亮生态底色,以四项行动为抓手,切实扮靓黄桷桥村

    一是开展“清河”行动。开展“六净六顺”行动,清理沿河沿湖环境卫生,共出动清扫保洁人员300人次、清理沿河沿湖岸边垃圾21吨、清理摆顺房前屋后柴草52处、清理院坝垃圾29吨、清理转运沿河沿湖周边生活垃圾78吨。二是开展“护岸”行动。投资340万,新建黄桷桥生态湿地1处、完成库塘整治17600㎡、建设人工浮床4955㎡、种植各类水生植物12000㎡、修建生态沟渠890m、完成黄河镇水库入库口构建生态净化景观建设,大大改善了进入黄河镇水库的水质。三是开展“净水”行动。配合“垃圾分类治理”、“污水综合治理”“厕所革命”等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户型和院落情况,采用三格式水泥现浇方式改造,目前已完成改造210户。投资210余万,新建了农村散户废水收集污水处理设施2个,日处理污水能力分别为40吨和50吨,覆盖了全村近300余户村民、1000余人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进一步提高截污能力,改善流域生态。四是开展“保水”行动。全面落实禁捕退捕政策,加强禁渔禁捕政策宣传,依法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开展执法检查20余次,持续改善河湖生态质量。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