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河湖管护看四川——达州市开江县甘棠镇
达州市开江县甘棠镇
甘棠镇位于达州市开江县西南部,现有11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107个居民小组,现有户籍人口51700人,户籍户数17139户。甘棠镇地势地形复杂,形似“两屏夹一鳖”,境内河流、小溪纵横,发源于灵岩镇的明月江流经此镇,宝石桥水库主干渠纵贯全镇东西方向。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效改善镇域河流生态环境,将全镇河湖建设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健康美丽新河湖。甘棠镇以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创建为契机,以“有人护、管得住”为目标,将河湖管理保护融入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创新“133”基层河湖管理模式,通过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全面提高河湖保护和治理能力。
一套“解放模式”
明确河湖改革新方向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河湖管护治理,健全基层河湖管护体系,构建全民参与河湖治理新格局,确保“解放模式”在全镇范围内常态化、规范化运行,甘棠镇第一时间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的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建设领导小组,结合镇域实际制定印发《甘棠镇全面推广村级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实施方案》,细化村级河长、河湖管护队、工作人员职责等。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各村(社区)河长专题学习村级河湖管护“解放模式”,确保“解放模式”精髓得到消化吸收。同时,以村级河长为引领,在全镇所有村(社区)推广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按照“问题导向、因地制宜,一河一策,一村一策”的相关要求,在各村(社区)打造基层河湖工作站,编撰完善《村级河湖管理保护方案》,梳理形成村(社区)河湖年度“目标、问题、措施、责任”工作清单。坚持以制度保障推进“解放模式”健康运行,制定《村级河湖长履职规定》《河长工作室规定》等河长工作室和河湖长制管理制度,通过与相关村(社区)签订《联防联控协议》,建立党员志愿巡护队、巾帼志愿宣传队、河湖环境保洁队和乡风文明生态积分兑换超市,形成群防群治、全民共同发力保护水环境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全镇水域环境“有人护、管得住、水清亮、产业旺”的美好愿景。
三种监管方式
实现河湖管理无盲区
一是推行智慧河湖。以“河湖管理在线监控信息化、智能化全覆盖”为目标,采取“河长+雪亮工程”的方式,全面建立镇域智慧河湖监管平台,通过在重点组(社)路口、重要河段、敏感水域安装智能监控设施,实现对各重点河道现状、环境、水位、河(湖)长巡查动态等情况的实时监控。此外,还引入无人机等“技巡”手段,通过无人机拍摄河湖现场视频和影像,进一步促进智慧巡河体系的建设。二是探索群管模式。积极探索“河长+群管”模式,增设民间河湖长,组织驻村干部、村社干部、沿线群众、返乡青年等成立河湖巡查志愿队伍,将巡河重点编写成顺口溜,印刷并分发给河湖巡查志愿队伍,采取分批次、分时段、分重点对河湖违规垂钓、下河游玩、破坏沿河绿化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巡查的方式,确保河湖监管无遗漏;探索建立积分兑换超市,通过星级评定和积分量化,鼓励其他群众也参与到镇域河湖清理、河道保洁、水环境宣传保护等社会文明公益活动中来,不断拓展公众参与河流管理保护的途径和范围,营造全社会爱河护河、共同参与河流管理的浓厚氛围。三是实行联防联控。以打破村级行政区域壁垒为目的,推行村(社区)和上下游、左右岸村(社区)共同成立水环境联防联控工作协调小组,签订《河湖管护联防联控协议》,建立河湖会商机制、信息共享制度和群防群治防控办法、举报奖励办法等,不定期共享河湖水环境、水质量、水资源、水安全、涉河工程管理等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涉水、涉湖问题,进一步落实河湖管护主体责任,共护甘棠一江清水。
三个责任体系
确保河湖管护全闭环
一是落实网格巡查。大力推行河湖网格工作模式,成立分管领导任镇级总网格员、具体工作人员任网格联络人,各级河长任网格员的镇级河湖网格体系,同时,依托环境保护网格员、政法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将河湖内容纳入其巡查范围,健全发现、上报、解决问题的闭环管理机制,落实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二是落实监督责任。选取一批乡土情结浓、社会责任感强、群众威望高、具备一定河湖专业知识和河湖保护法律知识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退休老干部、老党员、热心群众、公益人士等作为镇域河湖社会监督员,通过不定期对镇域河流、山坪塘等管理保护日常情况、河道“四乱”整治情况、非法捕捞违法盗采行为管控等进行监督和评价,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实现河湖管理保护监督多元化,促进河湖长工作责任的落实。三是落实执法责任。建立“河长+公安机关”“河长+法律顾问”“河长+综合执法”的联合河湖安全护卫队,运用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职能,对在全镇水域范围内进行毒鱼、电鱼、炸鱼以及非法采砂、违法占有河道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通过24小时受理涉河、涉水警情,接受群众、河湖巡查志愿队伍、河湖社会监督员等的举报,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整体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