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要守住良田培育良种用好良策

  • 2023年01月12日 09时5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四川在全国农业版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如何聚焦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需要把握哪些重点?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

    建好“天府良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良田是基础。

    “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省政协委员、自然资源厅厅长孙建军表示,四川对耕地保护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

    措施“硬”在哪里?孙建军介绍,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类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从源头上减少耕地占用,还要加强耕地用途管制,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确保“良田粮用”。

    良田守得住,还要有人种、有人管。

    去年7月,我省全面推行田长制,在省人大代表、德阳市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党委书记周华看来,有了这个制度,基层对耕地的保护更有抓手,“通过积极落实田长制,村民的耕地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了,乱占耕地现象也少了。”

    除了制度设计,硬件的提升对建好良田同样重要。“守牢建好‘天府良田’,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两大抓手。”省政协委员、自贡富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慧表示,针对四川丘陵地区地形地貌,每年要集中扩面建设“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藏粮于地。

    水利被称为“农业的命脉”,去年的严重旱情,凸显了我省骨干水网尚未形成、渠系配套建设滞后等问题短板。对此,黄慧建议,要加快丘区骨干水利渠系配套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小型水源工程和末级渠系,配套完善机电提灌站、高效节水灌溉设施。

    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正积极推进引大济岷等骨干水网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等。

    培育“天府良种”,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关键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省政协委员、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吕火明举例,去年夏季我省遭遇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但水稻新品种“品香优秱珍”仍取得亩产950.3公斤的成绩,刷新四川一级优质稻的高产纪录,这说明培优品种,才能从源头上为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建设保驾护航。下一步,省农科院还将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出更多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的突破性新品种。

    要强化良种和良法配套。在省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看来,当前,农民最迫切需要的是既节本增效,又简便易行的农业生产技术。他建议省级层面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研发推广绿色高效种植技术,从而推进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实现种粮节本增效。

    此外,还要提升丘陵山区农机农艺融合水平。近日我省出台《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对相关工作进行了规划。“成都平原地势平坦、耕地肥沃,重点和难点在丘陵山区。”马均表示,下一步要重点在薄弱地区实施“五良”(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提升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

    现代农业园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可以率先在园区示范推广,从而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省人大代表、德阳广汉市麦浪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杨萍说,她所在的合作社位于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是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近年来随着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建成,粮食亩均生产成本降低300元,亩均产量提高50公斤,合作社规模也不断壮大,目前土地流转面积已达2700亩。

    “种粮亩均利润有两三百元,只有规模经营才能产生规模效益。”杨萍建议,下一步要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度,提升农业规模经营能力。

    用好“天府良策”,让种粮有赚头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还要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的问题。

    对此,省人大代表、资阳安岳县通贤镇帽石村党支部书记关祖苹深有感触。“现在留在村里的基本是老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才是稳粮增收的‘主力军’。”关祖苹建议,全省要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同时,还要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撂荒地整治、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并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经营,解决好种地问题。

    还要用好政策“指挥棒”。近年来,我省加强落实国家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种植者补贴和省级财政种粮大户补贴等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下一步还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出台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的一揽子政策,让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省政协委员、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杨朝波表示,另一方面,在继续严格开展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对地方党委政府抓粮食生产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产粮大县的财政激励政策,切实调动地方党委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在政策方面,还要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特别是去年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造成部分地区粮食作物受灾。”杨萍建议,下一步要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完善保险理赔机制,兜底种粮风险,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种粮有赚头,农民才有劲头。”省人大代表、成都蒲江县寿安街道吕石桥村党委书记白蓉华认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还要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下功夫。当前,村里已经有了新的谋划:已有1000亩耕地纳入蒲江县万亩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还腾退低效园地,种上了彩色油菜。下一步将建设昆虫馆,打造农商文旅体项目,发展研学旅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力争一亩地实现“千斤粮、万元钱”。(记者 史晓露 邵明亮)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聚焦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要守住良田培育良种用好良策

  • 2023年01月12日 09时5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四川在全国农业版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如何聚焦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需要把握哪些重点?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

    建好“天府良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良田是基础。

    “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省政协委员、自然资源厅厅长孙建军表示,四川对耕地保护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

    措施“硬”在哪里?孙建军介绍,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类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从源头上减少耕地占用,还要加强耕地用途管制,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确保“良田粮用”。

    良田守得住,还要有人种、有人管。

    去年7月,我省全面推行田长制,在省人大代表、德阳市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党委书记周华看来,有了这个制度,基层对耕地的保护更有抓手,“通过积极落实田长制,村民的耕地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了,乱占耕地现象也少了。”

    除了制度设计,硬件的提升对建好良田同样重要。“守牢建好‘天府良田’,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两大抓手。”省政协委员、自贡富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慧表示,针对四川丘陵地区地形地貌,每年要集中扩面建设“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藏粮于地。

    水利被称为“农业的命脉”,去年的严重旱情,凸显了我省骨干水网尚未形成、渠系配套建设滞后等问题短板。对此,黄慧建议,要加快丘区骨干水利渠系配套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小型水源工程和末级渠系,配套完善机电提灌站、高效节水灌溉设施。

    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正积极推进引大济岷等骨干水网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等。

    培育“天府良种”,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关键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省政协委员、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吕火明举例,去年夏季我省遭遇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但水稻新品种“品香优秱珍”仍取得亩产950.3公斤的成绩,刷新四川一级优质稻的高产纪录,这说明培优品种,才能从源头上为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建设保驾护航。下一步,省农科院还将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出更多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的突破性新品种。

    要强化良种和良法配套。在省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看来,当前,农民最迫切需要的是既节本增效,又简便易行的农业生产技术。他建议省级层面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研发推广绿色高效种植技术,从而推进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减量,实现种粮节本增效。

    此外,还要提升丘陵山区农机农艺融合水平。近日我省出台《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对相关工作进行了规划。“成都平原地势平坦、耕地肥沃,重点和难点在丘陵山区。”马均表示,下一步要重点在薄弱地区实施“五良”(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提升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

    现代农业园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可以率先在园区示范推广,从而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省人大代表、德阳广汉市麦浪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杨萍说,她所在的合作社位于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是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近年来随着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建成,粮食亩均生产成本降低300元,亩均产量提高50公斤,合作社规模也不断壮大,目前土地流转面积已达2700亩。

    “种粮亩均利润有两三百元,只有规模经营才能产生规模效益。”杨萍建议,下一步要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度,提升农业规模经营能力。

    用好“天府良策”,让种粮有赚头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还要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的问题。

    对此,省人大代表、资阳安岳县通贤镇帽石村党支部书记关祖苹深有感触。“现在留在村里的基本是老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才是稳粮增收的‘主力军’。”关祖苹建议,全省要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同时,还要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撂荒地整治、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并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经营,解决好种地问题。

    还要用好政策“指挥棒”。近年来,我省加强落实国家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种植者补贴和省级财政种粮大户补贴等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下一步还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出台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的一揽子政策,让农民种粮有合理收益。”省政协委员、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杨朝波表示,另一方面,在继续严格开展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对地方党委政府抓粮食生产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产粮大县的财政激励政策,切实调动地方党委政府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在政策方面,还要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特别是去年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造成部分地区粮食作物受灾。”杨萍建议,下一步要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完善保险理赔机制,兜底种粮风险,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种粮有赚头,农民才有劲头。”省人大代表、成都蒲江县寿安街道吕石桥村党委书记白蓉华认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还要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下功夫。当前,村里已经有了新的谋划:已有1000亩耕地纳入蒲江县万亩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还腾退低效园地,种上了彩色油菜。下一步将建设昆虫馆,打造农商文旅体项目,发展研学旅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力争一亩地实现“千斤粮、万元钱”。(记者 史晓露 邵明亮)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