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统筹 把钱花在“刀刃”上

  • 2023年01月12日 09时2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月11日,《关于四川省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提交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财政厅厅长陈书平表示,全省财政将紧扣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努力实现全省财政“支撑更加有力、绩效更加凸显、运行更加稳健”的目标,以财政高质量发展服务四川现代化建设。

    收入预算科学合理、积极稳妥 与经济发展态势基本一致

    据《预算报告》,2023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5358亿元,同口径增长6.5%。“地方财政收入将突破5000亿元大关。”陈书平表示,这是一个新的台阶,将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财力支撑。

    突破5000亿元大关,四川有坚实基础。最近5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2%,规模连续5年居全国第七位、中西部第一位。从2019年突破4000亿元大关,到2023年突破5000亿元大关,四川财政的基础支撑正在不断夯实。

    5000亿元大关近在咫尺,如何看待6.5%的增速目标?“与经济发展态势基本一致,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适应。”陈书平介绍,政府工作报告把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6%左右,根据近几年财政收入与GDP的弹性系数进行测算,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5%的目标有经济基础和政策支撑,总体上是可行的。

    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基础,加上中央提前下达转移支付资金、上年未使用的结转资金、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发行一般债券等,2023年全省财政预计筹集13506亿元供安排使用。

    中央转移支付是重要依靠。2022年,四川争取到中央转移支付6483.7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为历史最高,较2021年增加908.3亿元,对实现收支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陈书平表示,今年将继续争取中央财政大力支持。

    “收入预算科学合理、积极稳妥。”省政协委员、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院长符刚表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规模必须逐步做大,而去年增长稳定,显示出四川经济韧性强、基础牢靠,特别是实体经济对财政税收的贡献基础比较扎实,“今年经济形势将持续好转,收入预算符合客观实际。”

    支出安排有保有压、突出重点 集中财力办大事要事

    《预算报告》提出,2023年拟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438.9亿元,增长7.5%。“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陈书平表示,四川提出6%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要求财政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保障。

    积极,并不是“大水漫灌”。《预算报告》明确,支出安排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力度,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集中财力办大事要事。

    在2023年财政政策中,《预算报告》列举了7个“支持”:落实税费等支持政策、支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支持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支持强化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撑、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陈书平表示,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财政将以此为指引,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财政政策效能,科学合理推进资金投向结构调整,加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聚焦新型工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省级财政拟安排资金130.7亿元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集中支持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重点产业化和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实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省级财政拟安排资金449.8亿元,支持引大济岷、岷江老木孔航电枢纽等水利、交通、城镇建设发展等领域项目。

    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有明显感受。2023年,省级财政拟安排养老保险缴费(补助)资金1132.1亿元,进一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

    “更加聚焦发展和民生。”省人大代表、绵阳市涪城区工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舒明英告诉记者,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预算报告》明确,将继续安排资金推进城市既有住宅电梯增设,这是一项发展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把钱花到了“刀刃”上,“在财政大力支持下,去年我们街道完成电梯加装32台,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实实在在的效果已让更多居民心动。”

    预算管理提升绩效、严格约束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加力与提效同步。《预算报告》明确,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陈书平表示,要发挥财政的部门优势和专业优势,实施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让财政资金花出实效。

    《预算报告》提出,将进一步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健全政府资源配置体系。

    问效,将贯穿全过程。陈书平介绍,财政部门将强化目标引领约束和评估评审论证,严格绩效源头管理;加强实施过程跟踪,对低效无效、闲置沉淀资金动态调整削减;实施分层分类绩效结果应用,严格逗硬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充分体现激励约束。

    在今年,财政部门将建立市(州)政府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围绕收入能力、支出保障、管理运行、风险防控等方面开展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各类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必考因素。

    转变财政支持方式,主要体现在“三减三增”。“减少分散安排、增加整体激励;减少事前补助、增加事后奖补;减少直接补助、增加间接引导。”陈书平说,这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功能、放大政策效能的关键所在,省级财政将整合支持政策和资金、突出结果导向,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加大财政激励力度,增强市县自主调控能力,有效实施激励引导。

    “指挥棒作用明显。”省人大代表、乐山市财政局局长金雪冰表示,让绩效与是否继续支持、支持力度多大挂钩,能够督促各级各部门珍惜每一笔财政资金,“我们将发挥好监督作用,让支持民生改善的财政资金用得‘实’,令老百姓更有获得感;让支持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用得‘准’,避免撒胡椒面,聚力推动重大项目、重点产业。”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如何加强统筹 把钱花在“刀刃”上

  • 2023年01月12日 09时2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月11日,《关于四川省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提交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财政厅厅长陈书平表示,全省财政将紧扣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努力实现全省财政“支撑更加有力、绩效更加凸显、运行更加稳健”的目标,以财政高质量发展服务四川现代化建设。

    收入预算科学合理、积极稳妥 与经济发展态势基本一致

    据《预算报告》,2023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5358亿元,同口径增长6.5%。“地方财政收入将突破5000亿元大关。”陈书平表示,这是一个新的台阶,将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财力支撑。

    突破5000亿元大关,四川有坚实基础。最近5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2%,规模连续5年居全国第七位、中西部第一位。从2019年突破4000亿元大关,到2023年突破5000亿元大关,四川财政的基础支撑正在不断夯实。

    5000亿元大关近在咫尺,如何看待6.5%的增速目标?“与经济发展态势基本一致,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适应。”陈书平介绍,政府工作报告把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6%左右,根据近几年财政收入与GDP的弹性系数进行测算,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5%的目标有经济基础和政策支撑,总体上是可行的。

    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基础,加上中央提前下达转移支付资金、上年未使用的结转资金、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发行一般债券等,2023年全省财政预计筹集13506亿元供安排使用。

    中央转移支付是重要依靠。2022年,四川争取到中央转移支付6483.7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为历史最高,较2021年增加908.3亿元,对实现收支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陈书平表示,今年将继续争取中央财政大力支持。

    “收入预算科学合理、积极稳妥。”省政协委员、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院长符刚表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规模必须逐步做大,而去年增长稳定,显示出四川经济韧性强、基础牢靠,特别是实体经济对财政税收的贡献基础比较扎实,“今年经济形势将持续好转,收入预算符合客观实际。”

    支出安排有保有压、突出重点 集中财力办大事要事

    《预算报告》提出,2023年拟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438.9亿元,增长7.5%。“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陈书平表示,四川提出6%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要求财政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保障。

    积极,并不是“大水漫灌”。《预算报告》明确,支出安排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力度,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集中财力办大事要事。

    在2023年财政政策中,《预算报告》列举了7个“支持”:落实税费等支持政策、支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支持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支持强化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撑、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陈书平表示,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统揽四川现代化建设全局,财政将以此为指引,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财政政策效能,科学合理推进资金投向结构调整,加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聚焦新型工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省级财政拟安排资金130.7亿元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集中支持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重点产业化和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实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省级财政拟安排资金449.8亿元,支持引大济岷、岷江老木孔航电枢纽等水利、交通、城镇建设发展等领域项目。

    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有明显感受。2023年,省级财政拟安排养老保险缴费(补助)资金1132.1亿元,进一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

    “更加聚焦发展和民生。”省人大代表、绵阳市涪城区工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舒明英告诉记者,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预算报告》明确,将继续安排资金推进城市既有住宅电梯增设,这是一项发展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把钱花到了“刀刃”上,“在财政大力支持下,去年我们街道完成电梯加装32台,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实实在在的效果已让更多居民心动。”

    预算管理提升绩效、严格约束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加力与提效同步。《预算报告》明确,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陈书平表示,要发挥财政的部门优势和专业优势,实施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让财政资金花出实效。

    《预算报告》提出,将进一步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健全政府资源配置体系。

    问效,将贯穿全过程。陈书平介绍,财政部门将强化目标引领约束和评估评审论证,严格绩效源头管理;加强实施过程跟踪,对低效无效、闲置沉淀资金动态调整削减;实施分层分类绩效结果应用,严格逗硬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充分体现激励约束。

    在今年,财政部门将建立市(州)政府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围绕收入能力、支出保障、管理运行、风险防控等方面开展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各类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必考因素。

    转变财政支持方式,主要体现在“三减三增”。“减少分散安排、增加整体激励;减少事前补助、增加事后奖补;减少直接补助、增加间接引导。”陈书平说,这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功能、放大政策效能的关键所在,省级财政将整合支持政策和资金、突出结果导向,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加大财政激励力度,增强市县自主调控能力,有效实施激励引导。

    “指挥棒作用明显。”省人大代表、乐山市财政局局长金雪冰表示,让绩效与是否继续支持、支持力度多大挂钩,能够督促各级各部门珍惜每一笔财政资金,“我们将发挥好监督作用,让支持民生改善的财政资金用得‘实’,令老百姓更有获得感;让支持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用得‘准’,避免撒胡椒面,聚力推动重大项目、重点产业。”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