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拓展人大工作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守正创新,在笃行实干中实现新作为

  • 2023年01月10日 08时4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开展赤水河流域保护云贵川三省共同立法,为全国流域共同立法探索新模式、提供新经验;牵头制定人大预算联网审查监督领域6项地方标准并在全省实施,填补国内空白……

    推动人大工作守正创新不断发展,是新时代赋予地方人大的重要使命。五年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大工作,深刻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新定位新任务,根据省委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拓展人大工作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奋力推动新时代四川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

    立法创新 探索区域协同共同立法机制

    2022年11月15日,“四川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集中采访团从成都出发,沿着泸州市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等地,聚焦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状,探寻生态赤水河的绿色密码。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质量,让采访团赞叹不已。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指导推动下,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牵头,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人大常委会以“共同决定+条例”的立法方式破解共立共治难题。“共同决定+条例”于2021年7月1日起同步施行。这是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

    建立川渝人大协同立法机制,同步审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通过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四川条例”和“重庆决定”;积极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川陕甘三省协同立法……探索跨地区协同立法,是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一大亮点。

    省人大常委会注重健全立法体制机制,会同省社科联、省立法研究会发布“地方立法理论与实践”专项课题,成为理论研究与实务推动合作互动、无缝对接的一种新形式,也是我省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丰富立法资源、搭建立法咨询平台的一项机制创新;创新地方立法工作,对已颁布实施的地方性法规开展案例研究,分析具体的法规项目执行和实施情况,提炼地方立法工作可供遵循的经验,有效指导了地方立法实践,锻炼了立法队伍,提高了立法质量和水平……

    与此同时,省人大常委会着力健全民主立法参与机制,建立覆盖各市(州)的4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组建地方立法评估协作基地,建成全省统一共享的立法专家库,为更加科学有效行使地方立法权提供重要智力支持。

    举措有力 不断增强人大监督实效

    1月3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示范点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今年将在全省启动预算联网监督示范点建设。这是省人大常委会深入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探索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的又一大举措。

    守好人民的“钱袋子”。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开拓创新,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展预算联网监督工作,不断增强人大监督实效。2021年1月1日,由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省人大预算委员会、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联合财政厅等10个省直部门编制的《人大预算联网审查监督数据信息提供规范》6项地方标准在全省实施,填补了国内相关地方标准的空白。“制订系列地方标准,目的是指导全省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与应用,规范数据信息报送,实现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信息提供范围不全面、内容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展“穿透式”预算审查监督,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完善预算审查监督信息化“一平台四系统”建设,建立数据报推机制,实现与省级部门横向联通,与全国人大、市(州)人大纵向贯通……一系列强化预算审查监督的举措,得到全国人大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省人大常委会把专题调研作为监督工作的重要方式,深入基层开展“小切口”调研,“疫情影响下项目投资为‘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作贡献”“发挥扩内需促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作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情况”等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省委和有关国家机关提供了决策参考和工作参考。

    代表票决 让民生实事成色更足

    教育、医疗、住房、城乡环境、民生基础设施……一件件体现民心、普惠民生的“小事”,嵌入“代表票决”这一制度体系后,汇聚成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事”。

    2018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工作方案》,选取雅安、眉山2个市,资阳市、内江市、遂宁市的3个县(区)和德阳市广汉市高坪镇、广元市昭化区石井铺镇2个镇,从2018年10月启动试点工作。在试点基础上,2021年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乡两级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实施、群众参与”的兴办民生实事工作机制,实现民生项目代表建议、项目实施代表监督、实施效果代表检验……进一步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升兴办民生实事实效。

    如今,越来越多的乡村,被一盏盏明灯照亮,村庄有了自己的污水处理站,往昔泥泞的乡间小路变成健身步道,成为村民们散步的好去处……这些变化,让老百姓享受到“票决制”带来的“幸福感”。

    创新举措,让代表工作更给力。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制定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平台建设运行的意见,建好用好1.4万余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履职平台,全省五级人大代表就近就便进“家”入“站”开展活动。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省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民生实事我监督”“乡村振兴我出力”三大具体行动,书写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四川答卷。

    省人大常委会还不断加强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制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工作条例,完善代表建议提出、交办和督办工作流程,健全重点督办建议办理机制。五年来,省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84件,73个立法项目已经审议通过或正在审议,提出建议5313件,推动解决了一大批人大代表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依法履职的生动实践中,省人大常委会不断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贡献人大力量。(记者 刘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拓展人大工作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守正创新,在笃行实干中实现新作为

  • 2023年01月10日 08时4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开展赤水河流域保护云贵川三省共同立法,为全国流域共同立法探索新模式、提供新经验;牵头制定人大预算联网审查监督领域6项地方标准并在全省实施,填补国内空白……

    推动人大工作守正创新不断发展,是新时代赋予地方人大的重要使命。五年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大工作,深刻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新定位新任务,根据省委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拓展人大工作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奋力推动新时代四川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

    立法创新 探索区域协同共同立法机制

    2022年11月15日,“四川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集中采访团从成都出发,沿着泸州市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等地,聚焦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状,探寻生态赤水河的绿色密码。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质量,让采访团赞叹不已。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指导推动下,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牵头,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人大常委会以“共同决定+条例”的立法方式破解共立共治难题。“共同决定+条例”于2021年7月1日起同步施行。这是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

    建立川渝人大协同立法机制,同步审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通过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四川条例”和“重庆决定”;积极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川陕甘三省协同立法……探索跨地区协同立法,是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一大亮点。

    省人大常委会注重健全立法体制机制,会同省社科联、省立法研究会发布“地方立法理论与实践”专项课题,成为理论研究与实务推动合作互动、无缝对接的一种新形式,也是我省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丰富立法资源、搭建立法咨询平台的一项机制创新;创新地方立法工作,对已颁布实施的地方性法规开展案例研究,分析具体的法规项目执行和实施情况,提炼地方立法工作可供遵循的经验,有效指导了地方立法实践,锻炼了立法队伍,提高了立法质量和水平……

    与此同时,省人大常委会着力健全民主立法参与机制,建立覆盖各市(州)的4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组建地方立法评估协作基地,建成全省统一共享的立法专家库,为更加科学有效行使地方立法权提供重要智力支持。

    举措有力 不断增强人大监督实效

    1月3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示范点建设管理办法》,明确今年将在全省启动预算联网监督示范点建设。这是省人大常委会深入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探索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的又一大举措。

    守好人民的“钱袋子”。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开拓创新,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展预算联网监督工作,不断增强人大监督实效。2021年1月1日,由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省人大预算委员会、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联合财政厅等10个省直部门编制的《人大预算联网审查监督数据信息提供规范》6项地方标准在全省实施,填补了国内相关地方标准的空白。“制订系列地方标准,目的是指导全省地方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与应用,规范数据信息报送,实现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信息提供范围不全面、内容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展“穿透式”预算审查监督,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完善预算审查监督信息化“一平台四系统”建设,建立数据报推机制,实现与省级部门横向联通,与全国人大、市(州)人大纵向贯通……一系列强化预算审查监督的举措,得到全国人大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省人大常委会把专题调研作为监督工作的重要方式,深入基层开展“小切口”调研,“疫情影响下项目投资为‘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作贡献”“发挥扩内需促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作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情况”等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省委和有关国家机关提供了决策参考和工作参考。

    代表票决 让民生实事成色更足

    教育、医疗、住房、城乡环境、民生基础设施……一件件体现民心、普惠民生的“小事”,嵌入“代表票决”这一制度体系后,汇聚成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事”。

    2018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试点工作方案》,选取雅安、眉山2个市,资阳市、内江市、遂宁市的3个县(区)和德阳市广汉市高坪镇、广元市昭化区石井铺镇2个镇,从2018年10月启动试点工作。在试点基础上,2021年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乡两级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实施、群众参与”的兴办民生实事工作机制,实现民生项目代表建议、项目实施代表监督、实施效果代表检验……进一步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升兴办民生实事实效。

    如今,越来越多的乡村,被一盏盏明灯照亮,村庄有了自己的污水处理站,往昔泥泞的乡间小路变成健身步道,成为村民们散步的好去处……这些变化,让老百姓享受到“票决制”带来的“幸福感”。

    创新举措,让代表工作更给力。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制定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平台建设运行的意见,建好用好1.4万余个“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履职平台,全省五级人大代表就近就便进“家”入“站”开展活动。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省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民生实事我监督”“乡村振兴我出力”三大具体行动,书写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四川答卷。

    省人大常委会还不断加强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制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工作条例,完善代表建议提出、交办和督办工作流程,健全重点督办建议办理机制。五年来,省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84件,73个立法项目已经审议通过或正在审议,提出建议5313件,推动解决了一大批人大代表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

    在依法履职的生动实践中,省人大常委会不断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贡献人大力量。(记者 刘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