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丘区贫困乡咋脱贫
犍为县属“插花式”扶贫县,为让剩余的27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全部脱贫,犍为坚持以产业就业扶贫为主线,坚持“长短结合”,因地制宜为贫困村找准增收产业和致富路径。近日,记者走进了犍为县的纪家乡和玉屏乡寻找脱贫致富“金钥匙”。
9月11日一大早,鱼石村村民吴志远就来到稻鱼果基地采摘核桃,“在乡政府和村上的帮助下,现在家里有了4亩稻鱼,3亩核桃,还养了60多只家禽,今年就要正式脱贫了。”因为老伴身体不好长期吃药,吴志远一家被列入贫困帮扶对象。
过去,地处丘区的鱼石村以传统种植养殖业为主,村里有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突破传统种植养殖业的瓶颈,鱼石村找到了一条种养结合的新路子——集水稻、有机淡水鱼、核桃种植于一体的稻鱼果示范基地,将水稻种植与生态水产养殖、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实现空中、水上、水下立体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
“今年5月,我们给贫困户和村民赠送了鱼苗4800多公斤,通过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把稻鱼养殖和稻谷种植结合起来,带动贫困户和村民增收致富。”鱼石村党支部书记马伯文算账:稻鱼加上水稻,每亩年产值能够达到2500元,比传统种植业每亩增收600元。
今年,纪家乡还制定了一套奖励机制:贫困家庭有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按照年收入的5%发放奖励;在发展产业方面,养猪一头补助400元,稻田养鱼1亩地补助鱼饲料300元,“扶贫资金要用于发展产业,我们不鼓励直接送钱送物。”蔺远珍说。
与纪家乡接壤的玉屏乡,也是典型的农业乡。走进该乡的响滩村生态产业园,放眼望去,绿油油一片,仔细一看,还挂着红彤彤的小米椒,几名村民正身背竹篓采摘辣椒。
“这个生态产业园是去年8月打造的,占地70亩,上半年种小米椒、凤凰李,下半年种榨菜,这样一年都有收益。”在玉屏乡党委书记彭剑平看来,流经于此的响滩河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灌溉条件,为此,响滩村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采用“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的模式,按照“保底收益+分红”的形式,发展生态产业园、蚕桑产业园等,获取利润后,按照贫困户50%的股份比例进行利润分配,“生态产业园上半年小米椒已采摘了7500公斤,产值达6.4万元。而且这里的工人都是响滩村贫困户,日工资70元,一年下来有3000元—4000元。”彭剑平介绍。
此外,响滩村还计划发展蚕桑产业300亩,目前已完成100亩桑树的种植。项目建成投产后,每亩每季可养蚕1张,产茧约40公斤,一年最少可养殖4季能产茧约160公斤,收购价按当前市场价48元/公斤测算,每亩年产值约7680元。 (叶海燕 记者 吴晓彤)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