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大规模绿化全川,5年内实现四川山青地绿、应绿尽绿

  • 2016年07月28日 14时55分
  •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 【字体:
  •   ——解读《大规模绿化全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总体规划》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山河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这是梁希同志在担任林垦部部长时勾画于脑海的美好愿景。如今,这一愿景有望在以“巴山蜀水”“天府之国”“熊猫家园”著称的四川得以实现。

      7月13日,四川省绿化委员会正式印发《大规模绿化全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总体规划(2016-2020年)》,拟用5年时间,全力、精准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效益,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实现四川山青地绿、应绿尽绿,人民群众对绿化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解读一:目标

      森林覆盖率提高4个百分点


      《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省林地保有量3.54亿亩,森林蓄积达到18亿立方米,基本草原面积不少于2.13亿亩,森林和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8万亿元以上;全省市、县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其中设区的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城市人居环境更生态、更自然、更有特色;全省5年新增森林面积3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较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40%,林木覆盖率达到50%,绿化覆盖率达到70%,大幅提升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功能,构建完备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实现地绿山青、绿满全川,奋力建设长江生态屏障第一省。

      解读二:举措

      九大行动确保绿化任务完成
      
      ——实施一般宜林(绿)地造林绿化行动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相结合,加快宜林荒山、荒坡和荒滩造林绿化,增加森林植被。

      二是以自然恢复为主,实施灌木林地封山育林和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补植补播,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

      三是稳定和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草)范围,对符合条件的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陡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应退尽退,因地制宜栽植特色干果林、木本药材、木竹原料林、珍贵树种用材林等,助推脱贫攻坚。

      到2020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1110.0万亩,封山育林1330万亩。

      ——实施生态脆弱区治理行动

      一是在土地沙化较为严重的甘孜州石渠、阿坝州若尔盖等22个县,采取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等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沙化土地治理606万亩。

      二是在宜宾、泸州、凉山、攀枝花等重点市州加快实施岩溶区综合治理,恢复林草植被,完成岩溶区综合治理36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0.8万亩,封山育林(草)273.2万亩。

      三是在攀枝花、雅安、阿坝、甘孜和凉山等地开展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综合采取固土保水(工程治山)、工程引水储水、微水滴灌和植苗植灌种草等修复措施,完成治理30万亩,建设一批集中连片治理示范带。

      四是针对地震、滑坡、山洪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受损土地及矿山开采、水电开发、公路建设等工程建设形成的破损山体创面及工矿废弃地,通过生态毯铺植、岩面垂直绿化、客土植树种草等技术措施,让受损地块(段)再次绿起来,实现全省可治理灾损及工程创面综合治理率达80%以上。

      ——实施水系绿化行动

      重点打造以长江、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8大流域干流为骨架,其他支流、湖泊、水库、渠系为支撑的水系绿色生态廊道防护林体系,实现“岸(渠)绿、水清、流畅”目标。全省完成河流渠系绿色生态廊道营建2万公里,湿地保护修复2500万亩,划建湿地公园60个。

      ——实施道路绿化行动

      按照“高速公路、铁路两侧植树各50米、省道两侧植树各30米、县道两侧植树各20米、乡村公路两侧植树各10米”的标准,沿客运专线、高速公路、国道、快速通道、旅游公路实施彩花、彩叶植物绿化美化或改造提升,将绿色通道打造成四季不同的绿色生态景观走廊,提升通道绿化美化水平。全省完成铁路绿化1800公里,公路绿化建设4万公里。

      ——实施森林城市建设行动

      一是加快推进成都平原(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以及乐山、雅安部分县区)森林城市群、川南(自贡、泸州、内江、宜宾,以及乐山部分县区)森林城市群、川东北(广元、遂宁、南充、广安、达州、巴中)森林城市群及攀西(攀枝花、西昌)森林城市群等四大森林城市群建设,全省新增城市公园绿地15万亩以上,人工造林3万亩;建成森林城市25个、森林县区(绿化模范县区)90个。

      二是依托独特的山水特色,统筹近郊、乡村风景资源、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集中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森林乡镇和园林城镇。全省新增集镇绿化面积27万亩,创建绿化特色鲜明的森林乡镇200个。

      ——实施绿色家园建设行动

      一是结合新农村及聚居点建设,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原则,开展平原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全省完成新村造林绿化140万亩;推进城镇庭院绿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园区、居民小区、部队营区绿化美化,落实绿化养护责任,实现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树。

      二是广泛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义务植树,“省市县乡村、党政军民学”互动联动,聚力绿化全川。大力营建希望林、纪念林、青年林、巾帼林、同心林、长青林,推行捐资建绿、认管认养、购买林业碳汇、爱绿护绿宣传等多种方式履行植树义务。到2020年,全省义务植树参加人数1.5亿人次,完成植树6亿株。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行动

      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推进草原围栏、退化草原补播、人工饲草地建设,加大草原“黑土滩”和退化草地治理力度,促进草原生态修复,有效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切实增强草原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构建“草原增绿、农牧民增收、草牧业增效”的良性共赢局面。到2020年,全省完成草原生态保护修复3000万亩,其中人工种草1500万亩,草原改良600万亩,板结化草原治理300万亩,鼠荒地治理600万亩。

      ——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

      按照“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严格保护公益林,集约经营商品林”要求,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加大中幼龄林抚育力度,加大低效林改造力度,禁止对天然林实施更替改造,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到2020年,全省完成森林精准提升面积2000万亩,其中:中幼龄林抚育1200万亩,低效林(含退化林分)改造800万亩。

      ——实施绿化成果保护行动

      一是严格落实森林和林地、湿地、物种、沙区植被等生态红线制度,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严格落实城市绿线管制,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红线和绿化成果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加强新建绿地成果的保护管护,创新管护体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分级、分片落实绿化成果管护责任,实现“地有所属、绿有所养”,确保绿化成效。

      三是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保护好所有天然林资源,加强现有2.65亿亩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管护。切实巩固前一轮1336.4万亩退耕还林成果。

      四是强化古树名木调查建档和保护工作,实施古树名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严禁移植古树和天然大树进城,挖掘古树名木生态文化。

      五是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遗产地、湿地公园建设,提升生态资源、生态成果保护水平。

      六是加强森林和草原火灾预警监控、扑救、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加强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执法、防控减灾体系建设,防止有害生物传播蔓延;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水平。

      到2020年,全省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达到500个(其中森林公园200个);林地保有量不少于3.54亿亩,森林蓄积不低于18亿立方米。

      解读三:保障

      完善组织、政策、科技、法制体系


      《规划》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切实将绿化全川行动摆在重要位置,坚持高位推动、协同配合、广泛深入宣传、严格督查考核。

      各地要继续探索创新投入机制、经营机制、扶持机制、尽责机制,鼓励社会主体参与购买财政性造林绿化、经营管护等服务,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切实保障造林绿化主体的合法权益。

      各地要积极推广造林绿化、良种育苗、特色经果林丰产营造、荒漠化治理模式、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等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应用,大力推进“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和“六良”(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灌、良机)配套。

      此外,要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法制素质,广泛调动全民搞绿化的积极性。

      四川省绿委副主任、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说,《规划》既是动员令,也是路线图,将确保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成为切实可行的惠民行动。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大规模绿化全川,5年内实现四川山青地绿、应绿尽绿

  • 2016年07月28日 14时55分
  •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   ——解读《大规模绿化全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总体规划》

      “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山河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这是梁希同志在担任林垦部部长时勾画于脑海的美好愿景。如今,这一愿景有望在以“巴山蜀水”“天府之国”“熊猫家园”著称的四川得以实现。

      7月13日,四川省绿化委员会正式印发《大规模绿化全川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总体规划(2016-2020年)》,拟用5年时间,全力、精准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效益,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实现四川山青地绿、应绿尽绿,人民群众对绿化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解读一:目标

      森林覆盖率提高4个百分点


      《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省林地保有量3.54亿亩,森林蓄积达到18亿立方米,基本草原面积不少于2.13亿亩,森林和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8万亿元以上;全省市、县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其中设区的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城市人居环境更生态、更自然、更有特色;全省5年新增森林面积3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较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40%,林木覆盖率达到50%,绿化覆盖率达到70%,大幅提升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功能,构建完备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实现地绿山青、绿满全川,奋力建设长江生态屏障第一省。

      解读二:举措

      九大行动确保绿化任务完成
      
      ——实施一般宜林(绿)地造林绿化行动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相结合,加快宜林荒山、荒坡和荒滩造林绿化,增加森林植被。

      二是以自然恢复为主,实施灌木林地封山育林和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补植补播,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

      三是稳定和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草)范围,对符合条件的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陡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应退尽退,因地制宜栽植特色干果林、木本药材、木竹原料林、珍贵树种用材林等,助推脱贫攻坚。

      到2020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1110.0万亩,封山育林1330万亩。

      ——实施生态脆弱区治理行动

      一是在土地沙化较为严重的甘孜州石渠、阿坝州若尔盖等22个县,采取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等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沙化土地治理606万亩。

      二是在宜宾、泸州、凉山、攀枝花等重点市州加快实施岩溶区综合治理,恢复林草植被,完成岩溶区综合治理36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0.8万亩,封山育林(草)273.2万亩。

      三是在攀枝花、雅安、阿坝、甘孜和凉山等地开展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综合采取固土保水(工程治山)、工程引水储水、微水滴灌和植苗植灌种草等修复措施,完成治理30万亩,建设一批集中连片治理示范带。

      四是针对地震、滑坡、山洪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受损土地及矿山开采、水电开发、公路建设等工程建设形成的破损山体创面及工矿废弃地,通过生态毯铺植、岩面垂直绿化、客土植树种草等技术措施,让受损地块(段)再次绿起来,实现全省可治理灾损及工程创面综合治理率达80%以上。

      ——实施水系绿化行动

      重点打造以长江、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8大流域干流为骨架,其他支流、湖泊、水库、渠系为支撑的水系绿色生态廊道防护林体系,实现“岸(渠)绿、水清、流畅”目标。全省完成河流渠系绿色生态廊道营建2万公里,湿地保护修复2500万亩,划建湿地公园60个。

      ——实施道路绿化行动

      按照“高速公路、铁路两侧植树各50米、省道两侧植树各30米、县道两侧植树各20米、乡村公路两侧植树各10米”的标准,沿客运专线、高速公路、国道、快速通道、旅游公路实施彩花、彩叶植物绿化美化或改造提升,将绿色通道打造成四季不同的绿色生态景观走廊,提升通道绿化美化水平。全省完成铁路绿化1800公里,公路绿化建设4万公里。

      ——实施森林城市建设行动

      一是加快推进成都平原(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以及乐山、雅安部分县区)森林城市群、川南(自贡、泸州、内江、宜宾,以及乐山部分县区)森林城市群、川东北(广元、遂宁、南充、广安、达州、巴中)森林城市群及攀西(攀枝花、西昌)森林城市群等四大森林城市群建设,全省新增城市公园绿地15万亩以上,人工造林3万亩;建成森林城市25个、森林县区(绿化模范县区)90个。

      二是依托独特的山水特色,统筹近郊、乡村风景资源、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集中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森林乡镇和园林城镇。全省新增集镇绿化面积27万亩,创建绿化特色鲜明的森林乡镇200个。

      ——实施绿色家园建设行动

      一是结合新农村及聚居点建设,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原则,开展平原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全省完成新村造林绿化140万亩;推进城镇庭院绿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园区、居民小区、部队营区绿化美化,落实绿化养护责任,实现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树。

      二是广泛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义务植树,“省市县乡村、党政军民学”互动联动,聚力绿化全川。大力营建希望林、纪念林、青年林、巾帼林、同心林、长青林,推行捐资建绿、认管认养、购买林业碳汇、爱绿护绿宣传等多种方式履行植树义务。到2020年,全省义务植树参加人数1.5亿人次,完成植树6亿株。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行动

      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推进草原围栏、退化草原补播、人工饲草地建设,加大草原“黑土滩”和退化草地治理力度,促进草原生态修复,有效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切实增强草原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构建“草原增绿、农牧民增收、草牧业增效”的良性共赢局面。到2020年,全省完成草原生态保护修复3000万亩,其中人工种草1500万亩,草原改良600万亩,板结化草原治理300万亩,鼠荒地治理600万亩。

      ——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

      按照“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严格保护公益林,集约经营商品林”要求,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加大中幼龄林抚育力度,加大低效林改造力度,禁止对天然林实施更替改造,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到2020年,全省完成森林精准提升面积2000万亩,其中:中幼龄林抚育1200万亩,低效林(含退化林分)改造800万亩。

      ——实施绿化成果保护行动

      一是严格落实森林和林地、湿地、物种、沙区植被等生态红线制度,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严格落实城市绿线管制,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红线和绿化成果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加强新建绿地成果的保护管护,创新管护体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分级、分片落实绿化成果管护责任,实现“地有所属、绿有所养”,确保绿化成效。

      三是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保护好所有天然林资源,加强现有2.65亿亩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管护。切实巩固前一轮1336.4万亩退耕还林成果。

      四是强化古树名木调查建档和保护工作,实施古树名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严禁移植古树和天然大树进城,挖掘古树名木生态文化。

      五是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遗产地、湿地公园建设,提升生态资源、生态成果保护水平。

      六是加强森林和草原火灾预警监控、扑救、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加强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执法、防控减灾体系建设,防止有害生物传播蔓延;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水平。

      到2020年,全省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达到500个(其中森林公园200个);林地保有量不少于3.54亿亩,森林蓄积不低于18亿立方米。

      解读三:保障

      完善组织、政策、科技、法制体系


      《规划》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切实将绿化全川行动摆在重要位置,坚持高位推动、协同配合、广泛深入宣传、严格督查考核。

      各地要继续探索创新投入机制、经营机制、扶持机制、尽责机制,鼓励社会主体参与购买财政性造林绿化、经营管护等服务,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切实保障造林绿化主体的合法权益。

      各地要积极推广造林绿化、良种育苗、特色经果林丰产营造、荒漠化治理模式、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等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应用,大力推进“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和“六良”(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灌、良机)配套。

      此外,要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法制素质,广泛调动全民搞绿化的积极性。

      四川省绿委副主任、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说,《规划》既是动员令,也是路线图,将确保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成为切实可行的惠民行动。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