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大安区:用好钱用对钱,助力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类似的探索在大安还有很多。今年3月,大安区政府联合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打破“年龄限制”,为60-65岁的“超龄”贫困户提供扶贫贷款。
今年起,大安区把精准扶贫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注重提升贫困户“造血”功能,着力培育增收致富的新产业、好产业,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努力实现标本兼治。通过创新放宽门槛和贷款利率、创新贷款发放和支取方式、创新贷款还款、保证和保险方式,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脱贫路。
“超龄”贫困户的新期待
去年10月,大安区与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年出栏3500万羽一体化养鸡项目投资协议》:公司出鸡苗和养殖成本,村里出地,农户建棚出力,养殖好后公司付给农户“代养费”。
大安区创新脱贫思路,引导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借小钱养大鸡”。“贷款,就得还,如此一来,就让贫困户身上有了压力,压力也是脱贫的动力。”自贡市大安区扶贫办主任杨普化说。
此外,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大安区政府与信用联社协商,本着《四川省扶贫小额信贷操作指南》中“特殊情况可放宽年龄限制”的条款,大安区将扶贫小额贷款的年龄上限放宽至65岁,为贫困户争取“空间”。
“扶贫小额贷款最高能贷到5万元,期限最长3年,免担保免抵押,再加上每户最高2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以及1万元产业周转金,能筹集8万元。”大安区将“三方”资金“叠加”,“凑”出了脱贫本金。
全新项目带来全新模式——公司出鸡苗、饲料等成本,并派专业技术指导员全程指导养鸡,120天出栏后肉鸡全部交给公司销售,公司则按养出的肉鸡质量付给农户每只鸡2.5元至3元的“代养费”。这个过程中,只要农户按照公司的要求来养殖,出现疫病和鸡死亡情况由公司承担损失。“如果按照公司要求诚信养殖,贫困户就能顺利脱贫!”杨普化算了一笔账,一个标准棚一批能养8500只鸡,每只2.8元的代养费,一年下来养殖三批,刨除水电等成本,净收益在3万元左右。
此外,为降低养殖风险,大安区还出资为贫困户购置了鸡棚保险。此外,合作银行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贷款利率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下浮0.05%执行。目前已有100余户申请参与该项目,预计年底将有300余户参与其中。
创新模式“啃下”脱贫“硬骨头”
脱贫攻坚,最难的是因病致贫,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这部分原先仅靠“兜底”解决的难题,也在大安得到了破解。
去年,黄桷村通过扶贫开发和政策支持,实现“摘帽”,但仍然还有20多户贫困户,且大多数年老体弱或因病致贫,丧失劳动力,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我们用专项扶贫资金成立专合社,所有贫困人口都是股东。”第一书记韩余算了一笔账,今年黄桷村可用于产业发展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有26万元,按照以往的做法,平均分配到325名贫困人口手中,人均仅有800多元。让贫困户仅靠这800多元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经村上研究决定,利用这笔资金成立种植养殖专合社,贫困人口人人都是股东,抱团发展产业,共同增收脱贫。“我们在专合社成立党小组,在贫困户中选拔2名党员和5名有发展意识和能力的村民组成理事会,负责专合社日常经营管理。”韩余说,村里有一位业主流转100亩土地种植大棚西瓜,每年仅种一季,有半年时间土地闲置,经村“三委会”协调,专合社以极低的价格租用大棚,发展冬季大棚青菜种植,并与盐味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确保销路。
6月26日上午,在“年出栏3500万羽一体化养鸡项目”现场,自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大安区委书记詹勇实地查看了棚舍建设、鸡苗长势等情况,要求研究制定方案,加大宣传动员力度,提高村民养鸡户数,硬化年度考核指标,推动更多的村民发展产业“脱贫摘帽”。
此外,依托大安区“年出栏3500万羽一体化养鸡项目”发展一体化养鸡,预计年出栏15万羽。利用村里现有优势项目,发展生态水产养殖63亩。“这三个项目预计每年可实现全村贫困户人均增收1300元以上。”此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仅可在专合社务工增收,村里的业主也优先聘用贫困户。
“拿陈婆婆家来说,家中还有6口人占6个股份,仅年底分红就有7000元左右。”韩余说,此外,通过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双挂钩”、易地扶贫搬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项目,还将逐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同时,动员新建房屋的村民将原有房屋置换给无力新建和改造房屋的贫困户,同步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 (李程煜 周小夏)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