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扶贫资金“建仓” 贫困户有了长期“饭票”

  • 2016年06月15日 17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焦海洋 绘

      内江市东兴区小河口镇红林村距内江城区约9公里,有1683人。村里年轻人几乎都外出务工,不少田地荒芜,空心化严重。经过调查摸底和村民大会表决,该村共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37人。

      去年11月,内江市在该村试点推行投资收益扶贫“两集中”模式,即集中使用市、县(区)两级财政共9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修建养殖鱼塘,作为村集体固定资产引进业主经营。年底时,按照固定资产6%的比例对贫困户进行集中分红,预计每人可增收1080元。

      今年内江市本级财政还将拿出1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各县区财政按照40%的比例进行配套,在全市选择20个村推广该模式。

      扶贫资金集中使用贫困户年底分红

      6月13日临近中午,东兴区小河口镇红林村,78岁的村民谢佑怀一个人坐在家里剥四季豆。简陋的房间内没有一样家用电器,3天前刚用水泥修补过的墙壁略显粗糙。

      谢佑怀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年事已高,老两口干不了重体力活,只能养些土鸡、土鸭。“我和老伴经常生病,每个月吃药要花几百块钱。养了十几只鸡鸭,卖不了多少钱,手紧时女儿还得给一些。”谢佑怀说。

      据统计,红林村像谢佑怀这样因病、因残致贫的有44户,占到全村贫困人口总数的97.8%。

      如何帮扶?是该村村支部书记颜帮全的一块心病。“像谢大爷老两口,已经没有劳动能力,你喊他去种果树也干不下来。每个月还要花钱看病,即使报销后也承担不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去年11月,内江市在该村试点推行投资收益扶贫“两集中”模式,即集中使用专项扶贫资金开展项目建设,并作为村集体固定资产引进业主经营。年底时,按照一定比例对贫困户进行集中分红。

      今年1月,红林村利用9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建仓”,修建2.67公顷鱼塘的项目正式动工。6月10日,鱼塘关水,待项目验收合格后便可投入鱼苗开始水产养殖。

      记者在现场看到,鱼塘四周用水泥修了1米多宽的路,路边种植了芭蕉树。几名年轻人站在鱼塘边专心地钓小龙虾。

      伍贤俊是承包该鱼塘的业主,也是红林村本地人。在外打拼多年,伍贤俊一直想着为乡亲们办点实事。“鱼塘周边的路和坎坎是村里修的,主要开支是每亩田900元流转费和年底给村里的分红。”伍贤俊一口气签订了14年的流转合同,除了养鱼,他还打算利用红林村离城区近的优势发展观光农业,吸引市民周末前来垂钓游玩。

      轮流受益分红名单动态管理

      在颜帮全看来,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建仓”能让村集体有固定资产,并且实现保值增值。“以前帮助贫困户是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村集体有钱。这样对贫困户进行帮扶时才能有底气。”颜帮全说,集中使用专项扶贫资金避免了过去“撒胡椒面”式的帮扶,让村里也有了“粮仓”,并且能实实在在拿出干货来。

      红林村新建的鱼塘位于5社、9社、10社,邻近的45名贫困人口作为首期受益人将享受项目收益分红。年底时,业主伍贤俊将按照90万元固定资产总额,拿出6%的比例即5.4万元交给村集体。村集体从中保留10%作为集体收益用于鱼塘基础设施维修等开支,剩下的4.86万元分给45名贫困人口,预计每人可增收1080元。

      谢佑怀和老伴在受益的45人当中,年底时两人加起来可拿到2160元分红。这笔钱相当于老两口要养将近50只土鸡。“村里之前发了20只鸡苗都养不过来,还死了两只,这么多收入真是不敢想。”谢佑怀和老伴对年底的分红充满了期待。

      在实际操作中,红林村并没有一次性把所有贫困人口纳入首期项目收益分红。“137人全部纳入,每个人只能分到点‘渣渣’,不痛不痒。分红比例高了,业主压力又会很大,项目有可能黄了。”红林村“第一书记”郑燕解释道。

      为保障公平,红林村对分红名单进行动态管理,计划每年底对贫困户脱贫情况进行评估,经全体村民大会表决,退出已脱贫的,并引入新的贫困户享受分红。

      据内江市扶贫移民局扶贫科科长陈才良介绍,今年内江市本级财政还将拿出1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各县区财政按照40%的比例进行配套,在全市选择20个村推广资金“建仓”扶贫方式。 (郭飞 记者 张啸)

      记者手记

      让村集体有“仓”还有“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过去,不少地方的扶贫资金使用比较分散,修路、补屋、发放慰问金等都在用。这样虽能方便群众,但作用不明显。

      红林村变分散为集中,统一使用扶贫资金开发经营性项目,五指握成拳头,用力更准、更猛。村集体也因此有了自己的“仓库”,经营好的话,“仓库”里的“米”还能不断增多。这样一来,贫困户不像过去接受到的大多是“一次性”帮扶,而是有了长期“饭票”,守着村集体经济这座靠山。

      此外,村集体的“仓库”壮大后,还可吸引更多业主前来投资发展,尝试休闲观光旅游等多种经营方式,给村子带来财气,实现了良性发展。

      资金“建仓”

      资金“建仓”即集中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开展种养项目建设,并将其作为村集体资产,引入业主进行经营。年底,由业主拿出村集体资产总额的一定比例对贫困户进行分红,增加他们财产性收入。

      该方式使村集体拥有固定资产,并且实现保值增值,年底分红能让贫困户每年都获得收益,改变过去的“一次性”帮扶,让贫困户拥有长期“饭票”。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扶贫资金“建仓” 贫困户有了长期“饭票”

  • 2016年06月15日 17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焦海洋 绘

      内江市东兴区小河口镇红林村距内江城区约9公里,有1683人。村里年轻人几乎都外出务工,不少田地荒芜,空心化严重。经过调查摸底和村民大会表决,该村共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37人。

      去年11月,内江市在该村试点推行投资收益扶贫“两集中”模式,即集中使用市、县(区)两级财政共9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修建养殖鱼塘,作为村集体固定资产引进业主经营。年底时,按照固定资产6%的比例对贫困户进行集中分红,预计每人可增收1080元。

      今年内江市本级财政还将拿出1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各县区财政按照40%的比例进行配套,在全市选择20个村推广该模式。

      扶贫资金集中使用贫困户年底分红

      6月13日临近中午,东兴区小河口镇红林村,78岁的村民谢佑怀一个人坐在家里剥四季豆。简陋的房间内没有一样家用电器,3天前刚用水泥修补过的墙壁略显粗糙。

      谢佑怀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年事已高,老两口干不了重体力活,只能养些土鸡、土鸭。“我和老伴经常生病,每个月吃药要花几百块钱。养了十几只鸡鸭,卖不了多少钱,手紧时女儿还得给一些。”谢佑怀说。

      据统计,红林村像谢佑怀这样因病、因残致贫的有44户,占到全村贫困人口总数的97.8%。

      如何帮扶?是该村村支部书记颜帮全的一块心病。“像谢大爷老两口,已经没有劳动能力,你喊他去种果树也干不下来。每个月还要花钱看病,即使报销后也承担不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去年11月,内江市在该村试点推行投资收益扶贫“两集中”模式,即集中使用专项扶贫资金开展项目建设,并作为村集体固定资产引进业主经营。年底时,按照一定比例对贫困户进行集中分红。

      今年1月,红林村利用9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建仓”,修建2.67公顷鱼塘的项目正式动工。6月10日,鱼塘关水,待项目验收合格后便可投入鱼苗开始水产养殖。

      记者在现场看到,鱼塘四周用水泥修了1米多宽的路,路边种植了芭蕉树。几名年轻人站在鱼塘边专心地钓小龙虾。

      伍贤俊是承包该鱼塘的业主,也是红林村本地人。在外打拼多年,伍贤俊一直想着为乡亲们办点实事。“鱼塘周边的路和坎坎是村里修的,主要开支是每亩田900元流转费和年底给村里的分红。”伍贤俊一口气签订了14年的流转合同,除了养鱼,他还打算利用红林村离城区近的优势发展观光农业,吸引市民周末前来垂钓游玩。

      轮流受益分红名单动态管理

      在颜帮全看来,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建仓”能让村集体有固定资产,并且实现保值增值。“以前帮助贫困户是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村集体有钱。这样对贫困户进行帮扶时才能有底气。”颜帮全说,集中使用专项扶贫资金避免了过去“撒胡椒面”式的帮扶,让村里也有了“粮仓”,并且能实实在在拿出干货来。

      红林村新建的鱼塘位于5社、9社、10社,邻近的45名贫困人口作为首期受益人将享受项目收益分红。年底时,业主伍贤俊将按照90万元固定资产总额,拿出6%的比例即5.4万元交给村集体。村集体从中保留10%作为集体收益用于鱼塘基础设施维修等开支,剩下的4.86万元分给45名贫困人口,预计每人可增收1080元。

      谢佑怀和老伴在受益的45人当中,年底时两人加起来可拿到2160元分红。这笔钱相当于老两口要养将近50只土鸡。“村里之前发了20只鸡苗都养不过来,还死了两只,这么多收入真是不敢想。”谢佑怀和老伴对年底的分红充满了期待。

      在实际操作中,红林村并没有一次性把所有贫困人口纳入首期项目收益分红。“137人全部纳入,每个人只能分到点‘渣渣’,不痛不痒。分红比例高了,业主压力又会很大,项目有可能黄了。”红林村“第一书记”郑燕解释道。

      为保障公平,红林村对分红名单进行动态管理,计划每年底对贫困户脱贫情况进行评估,经全体村民大会表决,退出已脱贫的,并引入新的贫困户享受分红。

      据内江市扶贫移民局扶贫科科长陈才良介绍,今年内江市本级财政还将拿出1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各县区财政按照40%的比例进行配套,在全市选择20个村推广资金“建仓”扶贫方式。 (郭飞 记者 张啸)

      记者手记

      让村集体有“仓”还有“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过去,不少地方的扶贫资金使用比较分散,修路、补屋、发放慰问金等都在用。这样虽能方便群众,但作用不明显。

      红林村变分散为集中,统一使用扶贫资金开发经营性项目,五指握成拳头,用力更准、更猛。村集体也因此有了自己的“仓库”,经营好的话,“仓库”里的“米”还能不断增多。这样一来,贫困户不像过去接受到的大多是“一次性”帮扶,而是有了长期“饭票”,守着村集体经济这座靠山。

      此外,村集体的“仓库”壮大后,还可吸引更多业主前来投资发展,尝试休闲观光旅游等多种经营方式,给村子带来财气,实现了良性发展。

      资金“建仓”

      资金“建仓”即集中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开展种养项目建设,并将其作为村集体资产,引入业主进行经营。年底,由业主拿出村集体资产总额的一定比例对贫困户进行分红,增加他们财产性收入。

      该方式使村集体拥有固定资产,并且实现保值增值,年底分红能让贫困户每年都获得收益,改变过去的“一次性”帮扶,让贫困户拥有长期“饭票”。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