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出台23条政策措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雅安市印发《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十三条政策措施》
1.积极稳妥淘汰落后产能
2.支持企业技改创新
3.支持创新创业
4.积极打造知名品牌
5.支持企业扩产促销
6.鼓励使用地方名优产品
7.鼓励企业创新营销模式
8.构建优质农产品生产体系
9.推进优质农产品销售模式创新
10.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1.支持旅游产业发展
12.支持医养产业发展
13.支持餐饮、住宿业发展
14.加大住房消费支持力度
15.加大棚改及其他征收征用货币化安置力度
16.优化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
17.完善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18.鼓励企业多渠道融资
19.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壮大
20.降低电力要素成本
21.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22.降低税负成本
23.持续优化政务服务
6月8日,雅安市印发《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十三条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涵盖分类推进去产能、加快技术改造创新、推动企业提品质创品牌、支持企业拓展市场、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营造良好政务环境等十个大方面的二十三条措施。条条措施都是真金白银的“干货”,凸显了雅安市推进“供给侧改革”、力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决心。
淘汰落后和低效产能
整合资金实行梯级奖补
二十三条政策措施中,有一条瞄准“去产能”。《措施》明确,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原则,依法依规淘汰煤炭、钢铁等行业落后和低效产能。
同时,《措施》还提出将整合安排各类专项资金,对主动压减产品无销路、能耗高、污染重、安全风险大、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和低效产能企业,综合考虑压减退出产能量、时间进度和职工安置人数实行梯级奖补。
化解房地产库存
鼓励支持农民进城购房
二十三条政策措施中,有3条瞄准“房地产去库存”。
按照《措施》,雅安市将加大住房消费支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支持居民住房消费的税收、信贷、公积金等优惠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鼓励支持农民进城购房,县(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给予一次性奖补。
与此同时,雅安市将实施棚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征用货币化安置奖励补偿,力争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70%以上,其中,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60%以上。
在符合城乡规划前提下,雅安市还鼓励企业(单位)利用原自有商业、综合性质用地,依法补缴土地出让金后改变土地用途,进行商品住宅开发;企业将退出后的工业用地可用于转产发展第三产业(商品住宅开发除外),并按市场价补缴土地出让价款。企业(单位)利用自有土地进行棚户区改造的,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明确降低三类成本措施
《措施》针对降低电力要素、用工、税负三类成本明确了具体措施。
在电力要素成本方面,除了落实留存电量价格政策、富余电量消纳政策、用电增量激励政策等,还将结合雅安电网供需情况,适时启动临时电价政策;暂停雅安地方电网上网侧水电峰谷电价政策;调整企业基本电费计收方式,企业对变压器容量报停或减容每月可申报一次;实行多种电费缴纳方式,减少企业资金占压。
在企业用工成本方面,除了落实国家、省关于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及稳岗补贴政策,还鼓励企业创造岗位吸纳就业,对当年底就业岗位数较上年有净增,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科技型、成长型企业,按每净增1个就业岗位给予2000元补贴。
在税负成本方面,除了落实“营改增”全面扩围等结构性减税、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还将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依法依规施行税收“减、免、缓”政策。对企业合并、分立、破产等依法给予契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等税收优惠。
扩大有效供给
构建优质农产品生产体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就是企业提供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好产品。《措施》在扩大有效供给方面,明确了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扩大旅游康养餐饮消费有效供给、加快技术改造创新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方面,将调整优化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围绕3条生态农旅结合特色经济走廊建设,壮大“五雅”特色优势产业,统筹推进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发展,落实农产品产地加工补助政策,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产品优质化、绿色化、特色化和品牌化。
在扩大旅游康养餐饮消费有效供给方面,将加快推进牛背山、龙苍沟、汉源湖、王岗坪、光头山、百丈湖、达瓦更扎等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建设,2016年完成旅游实际投资45亿元以上;支持医养产业发展,全力申报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市;支持餐饮、住宿业发展,对首次纳入限额以上统计或已统计入库的年主营收入500万以下的餐饮、住宿业企业给予相应奖励。
在支持企业技改创新方面,将从市级工业发展资金预算中安排2000万元,用于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补助,支持引导雅安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维修领域服务和申报军品许可资质、承制资格,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和产业化。 (记者 徐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