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一年实施18个重大合作项目 川渝携手共建西部重要增长极

  • 2016年06月13日 14时16分
  • 来源: 重庆日报
  • 【字体:
  •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九届渝洽会上,四川广安协议引进的119.84亿元资本中,六成以上来自重庆——这不过是广安“掘金重庆”的最新成果,近一年来,这个和重庆接壤的四川城市,举全市之力承接重庆产业转移,仅今年1-5月,就新引进重庆项目73个,占省外引资项目个数的61.3%。

      最快时速300公里,重庆去成都仅需一个半小时——去年底开通的成渝高铁,每天搭乘约5万人往返成渝两个大城市,穿越于大城市连绵带的川渝城市群。

      2015年5月20日至21日,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赴四川学习考察,并签署《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合作备忘录》)。7个月之后通车的成渝高铁,正好成为川渝两省市全面加强合作的生动诠释——重庆市发改委提供的资料显示,《合作备忘录》签署一年来,类似的川渝合作大项目,多达18个。

      掘金重庆

      广安GDP增幅跃居四川第三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九届渝洽会上,四川广安协议引进的119.84亿元资本中,六成以上来自重庆——这不过是广安“掘金重庆”的最新成果,近一年来,这个和重庆接壤的四川城市,举全市之力承接重庆产业转移,仅今年1-5月,就新引进重庆项目73个,占省外引资项目个数的61.3%。

      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介绍,目前,广安八成以上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企业是在为重庆做配套,75%以上的农产品销往了重庆,旅游总人次的60%以上,来自重庆。“重庆已成为广安与省外合作项目最多、投资总额最大的地区。”广安市投资促进委主任罗海波说。

      事实上,作为《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四川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掘金重庆既有区位优势,又不乏政策支持,但直到“十二五”末,广安每年承接的重庆项目和投资额,仅占其引资总额的40%左右,重庆项目工业总产值占广安工业总产值的1/3左右。

      广安加速融入重庆,源自川渝两省市深化合作的一次新契机。

      2015年5月,川渝签署《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明确了两地深化合作的重点和方向。广安抓住机遇,从产业经济培育和社会公共管理等诸方面,加强与重庆的合作。

      交通建设方面,在川渝两省市共同促进下,兰渝铁路主线、支线广安段实现客货投运,巴(中)广(安)渝高速公路广安段、遂(宁)广(安)高速成功通行,连接长江黄金口岸的广安港成功运行,重庆江北机场广安候机楼开通运营。今年4月底,广安过境高速公路东环线及渝广高速公路支线项目签约,项目建成后,广安市将新增一条通往重庆的便捷通道,大幅缩短两地距离。

      环保建设方面,广安和重庆签订一揽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合作协议,联合开展“洁净水”八大专项行动,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同时,双方还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川渝合作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示范项目建成投入运行。

      公共服务方面,两地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跨省财税分享机制,川渝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顺利开通,也让广安和重庆的老百姓在两地都能享受到市民待遇,促进了渝广两地政务服务及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全方位、多领域的深入合作,让广安步入了成渝经济区这一区域经济概念提出以来最快的发展时期——2015年,广安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GDP增速位居四川省第三位,排位比2010年上升五位。今年一季度,广安市GDP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

      和广安一样,四川宜宾、泸州、达州与重庆永川、荣昌、铜梁等城市,都以《合作备忘录》的签订为契机,全面深化双方合作,从而在更大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全力提高生产效率。

      六大领域

      18个合作事项成效明显

      重庆市发改委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自去年5月两省市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两省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了18项重大合作事项,交通、信息、市场、公共服务、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和产业发展等六个领域合作有序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交通一体化方面,去年12月,连接重庆和成都的首条高速铁路——成渝高铁建成通车,两地通达时间从两个多小时缩短至一个半小时。按照规划,未来五年,成渝之间将建成8条与成渝高铁类似的城际铁路,总里程1008公里,总投资约969亿元。

      信息一体化方面,《合作备忘录》提出联手构建区域基础性大型数据库,并鼓励和引导两地营运商逐步取消手机漫游费、降低长途费。一年过去,川渝两地共同规划新建100G数据链路4条,10G数据链路5条,扩容40G数据链路2条,成渝高铁沿线通信网络建成投入运行,川渝电信企业通过定向漫游包降低漫游费。

      市场一体化方面,《合作备忘录》提出,要打破区域性市场壁垒,共同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推动两地工商等部门合作,共同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建筑、中介等专业服务市场共同开放互认。如今,两地实现企业登记、市场准入等结果互认和执法信息共享,两地金融、保险等行业互设分支机构新增8家;成渝海关开展“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创新海关监管模式”等合作。

      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合作备忘录》提出要在加强公共服务互助方面,两地将在人口自由流动、教育资源共享、社会保障、防疫、人力合作、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开展合作。去年7月,川渝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业务开通,重庆市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即可持本人社保卡在定点医院实现即时结算。这意味着,今后川渝两地的老百姓,可以实现在四川交保险重庆领钱,反之亦然。

      资源环境保护联动方面,《合作备忘录》提出,两地将共同营造和保护区域内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如今,两省市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信息共享平台已经建成,实现了32座水利水电工程、16个雨量站点等信息共享。

      产业发展合作方面,《合作备忘录》提出,川渝将合力打造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如今,川渝已经联合建成西部技术转移联盟、现代农业技术转移联盟……

      两地合作实践

      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出台

      在川渝两省市签订《合作备忘录》之后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城市群规划》)。此前的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经济区规划》)获得批复。五年间国家层面出台两个重大文件,从经济区到城市群,不变的成渝,变化的后缀,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动力?

      在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李勇看来,动力之一,正是川渝合作的实践,让既有的《经济区规划》,深化优化为新的《城市群规划》。

      其深化优化,首先体现在发展理念上。《城市群规划》的发展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西部创新驱动先导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美丽中国的先行区。其中,美丽中国的先行区,在此前几大城市群的表述中从未出现。李勇认为,西部创新驱动先导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美丽中国的先行区,分别对应了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开放和绿色。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重庆期间,首次用了5组共20个字的生动词汇,即“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进一步丰富了五大发展理念,让重庆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中肩负更大使命。

      其次,深化优化体现在规划范围的调整。和《经济区规划》不同,在《城市群规划》中,重庆渝东北和渝东南大部分区域,没有被纳入。“一年来川渝合作的实践表明,减少农村腹地面积,缩小规划范围,有利于集中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合作项目。”李勇说。

      同时,《城市群规划》更加注重城市发展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体现出对《经济区规划》的深化优化。例如,《经济区规划》强调成渝两个大城市的“双核”作用,而《城市群规划》强调不同规模的城市和谐共生、共同构建城市群,10万人以上的中心城镇将被赋予部分县级管理权限。

      “大齿轮和小齿轮共同形成1个齿轮箱,动力才能被传递。”李勇举例说,过去,四川宜宾和泸州,经济体量几乎是相邻的重庆永川和江津的两倍,它们属于不同级别的“齿轮”,相互间难以实现要素流动和产业互补,现在,多了几个不同层级的城市参与合作,生产要素的配置就会更均衡一些。而这种制度上的优化设计,一定程度上源于两地在合作中积累的经验。

      六大领域合作成效明显

      交通一体化

      成渝高铁建成通车;

      兰渝铁路重庆至四川广元段建成通车;

      两省市加强“十三五”规划对接,共同争取国家发改委发布《成渝地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5-2020年)》。按照规划,未来5年,成渝将建成8条城际铁路,总里程1008公里,总投资约969亿元。

      信息一体化

      成渝高铁沿线通信网络建成投入运行;

      川渝电信企业通过定向漫游包降低漫游费;

      川渝两地共同规划新建100G数据链路4条,10G数据链路5条,扩容40G数据链路2条。

      公共服务一体化

      两地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方面达成9项合作;

      共同推动户籍相关公共服务资源对接,川渝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一对一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去年7月1日起,两地实现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首批结算医院各10家,截至今年3月底,两省市共结算2134人次,共计报销住院费用总额4197万元,两地正推动结算扩面。

      市场一体化

      两地实现企业登记、市场准入等结果互认和执法信息共享,两地金融、保险等行业互设分支机构新增8家;

      重点企业、商标保护名录库建立,两地完成工商、食药等3400批次商品异地委托检验;

      海关开展“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创新海关监管模式”等合作。

      资源环境保护联动

      川渝两省市依托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长江、嘉陵江、涪江、渠江流域32座水利水电工程、16个雨量站点等信息共享;

      两地科技、环保部门联合成立“成渝地区大气污染防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产业发展合作

      川渝黔联合开展以“四川好玩、重庆好耍、贵州好爽”为主题的跨区域旅游系列营销活动;

      川渝联合建立西部技术转移联盟、现代农业技术转移联盟,共推科技成果交易及农业技术转移;

      立足产业互补优势,合力构建协作配套新格局,渝广(安)共建机电产业园2015年实现产值225亿元,入驻的188家企业为重庆汽车、摩托车企业配套率达80%。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一年实施18个重大合作项目 川渝携手共建西部重要增长极

  • 2016年06月13日 14时16分
  • 来源: 重庆日报
  •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九届渝洽会上,四川广安协议引进的119.84亿元资本中,六成以上来自重庆——这不过是广安“掘金重庆”的最新成果,近一年来,这个和重庆接壤的四川城市,举全市之力承接重庆产业转移,仅今年1-5月,就新引进重庆项目73个,占省外引资项目个数的61.3%。

      最快时速300公里,重庆去成都仅需一个半小时——去年底开通的成渝高铁,每天搭乘约5万人往返成渝两个大城市,穿越于大城市连绵带的川渝城市群。

      2015年5月20日至21日,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赴四川学习考察,并签署《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合作备忘录》)。7个月之后通车的成渝高铁,正好成为川渝两省市全面加强合作的生动诠释——重庆市发改委提供的资料显示,《合作备忘录》签署一年来,类似的川渝合作大项目,多达18个。

      掘金重庆

      广安GDP增幅跃居四川第三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九届渝洽会上,四川广安协议引进的119.84亿元资本中,六成以上来自重庆——这不过是广安“掘金重庆”的最新成果,近一年来,这个和重庆接壤的四川城市,举全市之力承接重庆产业转移,仅今年1-5月,就新引进重庆项目73个,占省外引资项目个数的61.3%。

      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介绍,目前,广安八成以上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企业是在为重庆做配套,75%以上的农产品销往了重庆,旅游总人次的60%以上,来自重庆。“重庆已成为广安与省外合作项目最多、投资总额最大的地区。”广安市投资促进委主任罗海波说。

      事实上,作为《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四川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掘金重庆既有区位优势,又不乏政策支持,但直到“十二五”末,广安每年承接的重庆项目和投资额,仅占其引资总额的40%左右,重庆项目工业总产值占广安工业总产值的1/3左右。

      广安加速融入重庆,源自川渝两省市深化合作的一次新契机。

      2015年5月,川渝签署《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明确了两地深化合作的重点和方向。广安抓住机遇,从产业经济培育和社会公共管理等诸方面,加强与重庆的合作。

      交通建设方面,在川渝两省市共同促进下,兰渝铁路主线、支线广安段实现客货投运,巴(中)广(安)渝高速公路广安段、遂(宁)广(安)高速成功通行,连接长江黄金口岸的广安港成功运行,重庆江北机场广安候机楼开通运营。今年4月底,广安过境高速公路东环线及渝广高速公路支线项目签约,项目建成后,广安市将新增一条通往重庆的便捷通道,大幅缩短两地距离。

      环保建设方面,广安和重庆签订一揽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合作协议,联合开展“洁净水”八大专项行动,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同时,双方还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川渝合作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示范项目建成投入运行。

      公共服务方面,两地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跨省财税分享机制,川渝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顺利开通,也让广安和重庆的老百姓在两地都能享受到市民待遇,促进了渝广两地政务服务及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全方位、多领域的深入合作,让广安步入了成渝经济区这一区域经济概念提出以来最快的发展时期——2015年,广安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GDP增速位居四川省第三位,排位比2010年上升五位。今年一季度,广安市GDP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

      和广安一样,四川宜宾、泸州、达州与重庆永川、荣昌、铜梁等城市,都以《合作备忘录》的签订为契机,全面深化双方合作,从而在更大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全力提高生产效率。

      六大领域

      18个合作事项成效明显

      重庆市发改委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自去年5月两省市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两省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了18项重大合作事项,交通、信息、市场、公共服务、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和产业发展等六个领域合作有序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交通一体化方面,去年12月,连接重庆和成都的首条高速铁路——成渝高铁建成通车,两地通达时间从两个多小时缩短至一个半小时。按照规划,未来五年,成渝之间将建成8条与成渝高铁类似的城际铁路,总里程1008公里,总投资约969亿元。

      信息一体化方面,《合作备忘录》提出联手构建区域基础性大型数据库,并鼓励和引导两地营运商逐步取消手机漫游费、降低长途费。一年过去,川渝两地共同规划新建100G数据链路4条,10G数据链路5条,扩容40G数据链路2条,成渝高铁沿线通信网络建成投入运行,川渝电信企业通过定向漫游包降低漫游费。

      市场一体化方面,《合作备忘录》提出,要打破区域性市场壁垒,共同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推动两地工商等部门合作,共同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建筑、中介等专业服务市场共同开放互认。如今,两地实现企业登记、市场准入等结果互认和执法信息共享,两地金融、保险等行业互设分支机构新增8家;成渝海关开展“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创新海关监管模式”等合作。

      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合作备忘录》提出要在加强公共服务互助方面,两地将在人口自由流动、教育资源共享、社会保障、防疫、人力合作、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开展合作。去年7月,川渝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业务开通,重庆市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即可持本人社保卡在定点医院实现即时结算。这意味着,今后川渝两地的老百姓,可以实现在四川交保险重庆领钱,反之亦然。

      资源环境保护联动方面,《合作备忘录》提出,两地将共同营造和保护区域内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如今,两省市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信息共享平台已经建成,实现了32座水利水电工程、16个雨量站点等信息共享。

      产业发展合作方面,《合作备忘录》提出,川渝将合力打造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如今,川渝已经联合建成西部技术转移联盟、现代农业技术转移联盟……

      两地合作实践

      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出台

      在川渝两省市签订《合作备忘录》之后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城市群规划》)。此前的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经济区规划》)获得批复。五年间国家层面出台两个重大文件,从经济区到城市群,不变的成渝,变化的后缀,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动力?

      在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李勇看来,动力之一,正是川渝合作的实践,让既有的《经济区规划》,深化优化为新的《城市群规划》。

      其深化优化,首先体现在发展理念上。《城市群规划》的发展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西部创新驱动先导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美丽中国的先行区。其中,美丽中国的先行区,在此前几大城市群的表述中从未出现。李勇认为,西部创新驱动先导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美丽中国的先行区,分别对应了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开放和绿色。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重庆期间,首次用了5组共20个字的生动词汇,即“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进一步丰富了五大发展理念,让重庆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中肩负更大使命。

      其次,深化优化体现在规划范围的调整。和《经济区规划》不同,在《城市群规划》中,重庆渝东北和渝东南大部分区域,没有被纳入。“一年来川渝合作的实践表明,减少农村腹地面积,缩小规划范围,有利于集中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合作项目。”李勇说。

      同时,《城市群规划》更加注重城市发展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体现出对《经济区规划》的深化优化。例如,《经济区规划》强调成渝两个大城市的“双核”作用,而《城市群规划》强调不同规模的城市和谐共生、共同构建城市群,10万人以上的中心城镇将被赋予部分县级管理权限。

      “大齿轮和小齿轮共同形成1个齿轮箱,动力才能被传递。”李勇举例说,过去,四川宜宾和泸州,经济体量几乎是相邻的重庆永川和江津的两倍,它们属于不同级别的“齿轮”,相互间难以实现要素流动和产业互补,现在,多了几个不同层级的城市参与合作,生产要素的配置就会更均衡一些。而这种制度上的优化设计,一定程度上源于两地在合作中积累的经验。

      六大领域合作成效明显

      交通一体化

      成渝高铁建成通车;

      兰渝铁路重庆至四川广元段建成通车;

      两省市加强“十三五”规划对接,共同争取国家发改委发布《成渝地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5-2020年)》。按照规划,未来5年,成渝将建成8条城际铁路,总里程1008公里,总投资约969亿元。

      信息一体化

      成渝高铁沿线通信网络建成投入运行;

      川渝电信企业通过定向漫游包降低漫游费;

      川渝两地共同规划新建100G数据链路4条,10G数据链路5条,扩容40G数据链路2条。

      公共服务一体化

      两地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方面达成9项合作;

      共同推动户籍相关公共服务资源对接,川渝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一对一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去年7月1日起,两地实现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首批结算医院各10家,截至今年3月底,两省市共结算2134人次,共计报销住院费用总额4197万元,两地正推动结算扩面。

      市场一体化

      两地实现企业登记、市场准入等结果互认和执法信息共享,两地金融、保险等行业互设分支机构新增8家;

      重点企业、商标保护名录库建立,两地完成工商、食药等3400批次商品异地委托检验;

      海关开展“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创新海关监管模式”等合作。

      资源环境保护联动

      川渝两省市依托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长江、嘉陵江、涪江、渠江流域32座水利水电工程、16个雨量站点等信息共享;

      两地科技、环保部门联合成立“成渝地区大气污染防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产业发展合作

      川渝黔联合开展以“四川好玩、重庆好耍、贵州好爽”为主题的跨区域旅游系列营销活动;

      川渝联合建立西部技术转移联盟、现代农业技术转移联盟,共推科技成果交易及农业技术转移;

      立足产业互补优势,合力构建协作配套新格局,渝广(安)共建机电产业园2015年实现产值225亿元,入驻的188家企业为重庆汽车、摩托车企业配套率达80%。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