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治村看“宝典” 脱贫开“药方”

  • 2016年04月28日 16时2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4月24日,资阳市雁江区南津镇冻青铺村贫困户阳本成正在新房前打扫卫生,一座崭新的红砖房就在他的身后,这是驻村“第一书记”刘均华筹资为他修建的。

      此时,刘均华正在村委会办公室里,对照着他的小账本做最后核算,随后他在页脚画了一个钩,然后写下日期,这标志着帮阳本成修房这件事已顺利完成。

      这个小账本是刘均华的治村“宝典”。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他扶贫工作的见证。

      刘均华今年52岁,曾在乡镇工作了30年,在驻村之前刚刚调任到资阳市人大工作,后被单位选中成为“第一书记”,再次回到农村。虽然又回到了乡镇,工作要求却不同了,“我认为,精准扶贫,就是要针对某一户人的实际困难对症下药,针对全村的发展困境对症下药。”

      帮家徒四壁的阳本成修房子就是他给出的第一个“药方”,不过修房的钱却着实让刘均华为难,为了筹集修新房的资金,刘均华只有四处“要钱”,到区级有关部门、镇政府、找工商界朋友要援助。刘均华随身带着一个小账本,上面清晰记录了每一笔资金的来源:区住建局C级危房补助7500元、找镇上解决5000元、找朋友捐助10000元……总共2万多元的修房资金来之不易。

      如今,阳本成40平方米的新家已经完工,电线已经接入新房,照明不再靠墙缝。

      刘均华账本首页,记录了村里的贫困户情况:全村687户共772人,贫困户143户308人。冻青铺村是雁江区南津镇最为偏远的一个乡村,在刘均华到来之前,冻青铺村只有一条南津镇到资中双龙镇的“南双路”穿村而过,而村以下的12个组之间并未修通道路。

      想要脱贫,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不可少。

      说发展,村里第一要务就是修路,一条产业路长6.6公里,需要260万元,“财政资金补贴完了之后,还差100万元,需要村民自筹。”刘均华驻村之前,修路的事情已经拖了一年多,“有30%的村民不愿意出钱,工程就一直拖起。”上任后,刘均华深入8个组给村民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刘均华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确保了建设资金足额到位。

      说产业,刘均华想到了集聚发展,“冻青铺村的柑橘一直都很高产,但都是粗放式种植,我就想结合本地资源发展优质柑橘和药用银杏种植业,村民们也很熟悉,能得到村民的支持和信任。”

      说干就干,在与村两委干部合计后,刘均华两次组织村组骨干30余人外出学习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经营、小家禽林下生态养殖经验,并引导村民发展柑橘和银杏种植。

      半年以来,刘均华利用自己的工作资源,多次到资阳市、雁江区有关部门汇报,争取项目要资金。市财政局扶贫专项金5万元、区委组织部3万元、生猪建设和补助5万元、苗木补助6万元、雁江区扶贫资金10万元……刘均华小账本上清晰记录着一笔笔资金的来源和用途。

      记者粗略翻看了他的小账本,驻村以来,他已经为冻青铺村找到了600万元各类帮扶资金。 (梁小雨 记者 寇敏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治村看“宝典” 脱贫开“药方”

  • 2016年04月28日 16时2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4月24日,资阳市雁江区南津镇冻青铺村贫困户阳本成正在新房前打扫卫生,一座崭新的红砖房就在他的身后,这是驻村“第一书记”刘均华筹资为他修建的。

      此时,刘均华正在村委会办公室里,对照着他的小账本做最后核算,随后他在页脚画了一个钩,然后写下日期,这标志着帮阳本成修房这件事已顺利完成。

      这个小账本是刘均华的治村“宝典”。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他扶贫工作的见证。

      刘均华今年52岁,曾在乡镇工作了30年,在驻村之前刚刚调任到资阳市人大工作,后被单位选中成为“第一书记”,再次回到农村。虽然又回到了乡镇,工作要求却不同了,“我认为,精准扶贫,就是要针对某一户人的实际困难对症下药,针对全村的发展困境对症下药。”

      帮家徒四壁的阳本成修房子就是他给出的第一个“药方”,不过修房的钱却着实让刘均华为难,为了筹集修新房的资金,刘均华只有四处“要钱”,到区级有关部门、镇政府、找工商界朋友要援助。刘均华随身带着一个小账本,上面清晰记录了每一笔资金的来源:区住建局C级危房补助7500元、找镇上解决5000元、找朋友捐助10000元……总共2万多元的修房资金来之不易。

      如今,阳本成40平方米的新家已经完工,电线已经接入新房,照明不再靠墙缝。

      刘均华账本首页,记录了村里的贫困户情况:全村687户共772人,贫困户143户308人。冻青铺村是雁江区南津镇最为偏远的一个乡村,在刘均华到来之前,冻青铺村只有一条南津镇到资中双龙镇的“南双路”穿村而过,而村以下的12个组之间并未修通道路。

      想要脱贫,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不可少。

      说发展,村里第一要务就是修路,一条产业路长6.6公里,需要260万元,“财政资金补贴完了之后,还差100万元,需要村民自筹。”刘均华驻村之前,修路的事情已经拖了一年多,“有30%的村民不愿意出钱,工程就一直拖起。”上任后,刘均华深入8个组给村民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刘均华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确保了建设资金足额到位。

      说产业,刘均华想到了集聚发展,“冻青铺村的柑橘一直都很高产,但都是粗放式种植,我就想结合本地资源发展优质柑橘和药用银杏种植业,村民们也很熟悉,能得到村民的支持和信任。”

      说干就干,在与村两委干部合计后,刘均华两次组织村组骨干30余人外出学习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经营、小家禽林下生态养殖经验,并引导村民发展柑橘和银杏种植。

      半年以来,刘均华利用自己的工作资源,多次到资阳市、雁江区有关部门汇报,争取项目要资金。市财政局扶贫专项金5万元、区委组织部3万元、生猪建设和补助5万元、苗木补助6万元、雁江区扶贫资金10万元……刘均华小账本上清晰记录着一笔笔资金的来源和用途。

      记者粗略翻看了他的小账本,驻村以来,他已经为冻青铺村找到了600万元各类帮扶资金。 (梁小雨 记者 寇敏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