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普及普通话很有必要

  • 2018年04月10日 10时0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日前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强调要将普通话普及率的提升纳入地方扶贫部门、教育部门扶贫工作绩效考核。近日,我省将该项工作列入驻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确保到2020年全省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改革措施一出,引发社会关注,不同声音也浮出水面:脱贫攻坚事务繁杂,越往后任务越艰巨,此时将普通话普及率的提升纳入扶贫工作绩效考核,又给地方增添不少压力,是否必要?

      必要与否,需置于更大背景下审视。先看现实,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基本功能是表达和交流。但我省一些地处偏远的贫困地区,尤其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较低,而小众、生僻的方言则影响了贫困地区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这一障碍,已成为制约扶贫开发、技术培训等活动的重要因素。

      普及普通话,对贫困地区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对贫困户脱贫之后不返贫,有着重要意义。贫困地区群众有了普通话的助力,便于从精准脱贫迈向致富奔康。之后,贫困地区再冲刺更高发展目标,需与外界进行更大范围、更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做到这些,需要交流无障碍,沟通有共鸣,先有交流的共同语,才有精准合作的共同体,为长远发展提供稳定的动力。

      进一步看,高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也离不开普及普通话。传统农业条件下,农产品绝大部分用于自己消费,农业知识也多靠一辈一辈用方言口口相授。而现代农业是市场经济,农产品要进入更加广阔的市场天地,首要条件就是满足别人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者不仅要了解自己,更需了解外界;不仅要获得代代相传的知识,更要掌握先进科技知识,获悉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于此,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满足自身到满足别人,从掌握基础知识到学习复合型知识,贫困地区群众只有在不断提升语言交流能力之后,才能进一步增强致富能力,打好全面小康、农业现代化的根基。

      再从移风易俗的角度看,一些贫困地区“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各地方言不同,使得习俗自成一体,并影响到一些陋俗恶习的改变。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必须用新观念、新文化,去改变陈旧观念和落后民俗,基本工具就是普通话。贫困群众学习新语言,汲取新信息,形成新观念,好比语言敲开一扇窗,让春风吹进来,让党和政府提倡的好风气在当地蔚然成风。

      普通话普及率的提升,纳入扶贫工作绩效考核,从现实和长远观之,很有必要。再言之,普及普通话,并不是要废除方言,而是让贫困群众多掌握一门与外界准确表情达意、减少交际困难的技能。这一技能,既助力脱贫攻坚,又推进乡村振兴,谁先使用它,谁就先得到方便。 (评论员 张雨)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普及普通话很有必要

  • 2018年04月10日 10时0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日前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强调要将普通话普及率的提升纳入地方扶贫部门、教育部门扶贫工作绩效考核。近日,我省将该项工作列入驻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确保到2020年全省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改革措施一出,引发社会关注,不同声音也浮出水面:脱贫攻坚事务繁杂,越往后任务越艰巨,此时将普通话普及率的提升纳入扶贫工作绩效考核,又给地方增添不少压力,是否必要?

      必要与否,需置于更大背景下审视。先看现实,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基本功能是表达和交流。但我省一些地处偏远的贫困地区,尤其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较低,而小众、生僻的方言则影响了贫困地区与外部世界的交流。这一障碍,已成为制约扶贫开发、技术培训等活动的重要因素。

      普及普通话,对贫困地区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对贫困户脱贫之后不返贫,有着重要意义。贫困地区群众有了普通话的助力,便于从精准脱贫迈向致富奔康。之后,贫困地区再冲刺更高发展目标,需与外界进行更大范围、更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做到这些,需要交流无障碍,沟通有共鸣,先有交流的共同语,才有精准合作的共同体,为长远发展提供稳定的动力。

      进一步看,高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也离不开普及普通话。传统农业条件下,农产品绝大部分用于自己消费,农业知识也多靠一辈一辈用方言口口相授。而现代农业是市场经济,农产品要进入更加广阔的市场天地,首要条件就是满足别人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者不仅要了解自己,更需了解外界;不仅要获得代代相传的知识,更要掌握先进科技知识,获悉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于此,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满足自身到满足别人,从掌握基础知识到学习复合型知识,贫困地区群众只有在不断提升语言交流能力之后,才能进一步增强致富能力,打好全面小康、农业现代化的根基。

      再从移风易俗的角度看,一些贫困地区“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各地方言不同,使得习俗自成一体,并影响到一些陋俗恶习的改变。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必须用新观念、新文化,去改变陈旧观念和落后民俗,基本工具就是普通话。贫困群众学习新语言,汲取新信息,形成新观念,好比语言敲开一扇窗,让春风吹进来,让党和政府提倡的好风气在当地蔚然成风。

      普通话普及率的提升,纳入扶贫工作绩效考核,从现实和长远观之,很有必要。再言之,普及普通话,并不是要废除方言,而是让贫困群众多掌握一门与外界准确表情达意、减少交际困难的技能。这一技能,既助力脱贫攻坚,又推进乡村振兴,谁先使用它,谁就先得到方便。 (评论员 张雨)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