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建好“四好农村路” 让百姓“振兴路”越走越宽
“就盼着这条产业路通车哦,这样我们从河市到罐子,将不用走铁山隧道了,单向至少就能节约1个多小时。交通方便了,农产品销售也多了条路。”达川区河市镇新沟村7组村民庞右预说。
让村民受益的,是达川区“四好农村路”建设。近年来,达川区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投资40亿元,新建和硬化农村公路1万余公里,安装波形防护栏423公里,实现100%的乡镇、100%的建制村和98.5%的村民小组通水泥(油)路。2017年8月成功创建为达州市唯一的全省首批“四好农村农路”示范县。
“织”乡村振兴路网 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达川区赵家镇石垭村帝源农场紧挨着新农村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点,被规划到达川区南部脱贫攻坚引领区产业环线内。农场负责人蒋登帝介绍,他流转了该村近600多亩土地,欲打造现代化农场。“以前道路不通,很愁销路。现在销路有了,游客来了,产业做大了,给当地村民提供的就业岗位更多了。”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达川区农村道路的建设。据了解,达川区辖区面积广,各乡镇分布分散,乡镇之间连接以土路为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的发展,达川区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全区县、乡、村级道路共计2200多公里。
2013年,达县撤县设区。区划调整后,达川区划拨出去10个乡镇,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为了重新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达川区针对旅游、生猪、乌梅等五大特色产业,在全域划出了东、南、西三个片区,提出了路要随着产业修。
当年,达川区把加快交通大发展纳入了“五区目标”,勾勒出“提升主干道、畅通主出口、构架大网络、建设大交通”的发展蓝图。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区交通大发展的决定》《达川区农村社道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自2016年以来,达川区投资1.89亿元,对全区857公里贫困村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全区142个贫困村和通往贫困村的必经道路改善提升全覆盖。
创新机制谋 跨越先行先试破难题
“不能耽误了工期,影响附近村民和车辆的通行。”8月13日中午,达川区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及麻柳镇等部门工作人员在麻柳镇双河口路公路旁开协调会,商议怎样加快调解村民提出的问题。
这个场景,只是达川区实施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虽然从2014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6000万元的交通发展资金,但是对于达川区的交通建设来讲远远不够。
为解决资金短缺难题,达川区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融资”的新型交通投融资体制机制,开启企地共建模式,多方筹措资金。搭建了交通投融资平台,建成运行达州道达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创新融资模式,探索成立交通发展专项基金,包装争取政策性贷款资金5.5亿元,撬动社会融资、成功人士捐资、群众集资筹劳等7亿元。
达川区还将“四好农村路”纳入政府综合绩效考核,区本级财政拿出资金奖励乡村两级,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激情。近三年达川区评选表扬83人(次)“路书记”、71人(次)“路乡(镇)长”。
据了解,围绕五大特色产业,达川区规划编制了东、西、南三大片区产业道路511公里,助推了乌梅产业基地、花椒产业基地、生猪产业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截至目前,达川区已全面建成东、西、南片区脱贫攻坚产业环线,为2018年该区全面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路建养并重 为乡村发展注入“原动力”
11月1日,达川区公路机械化养护及应急抢险中心道路养护工刘正燕在清理江(陵)木(头)公路上的落叶和积水。作为贯穿南北的运输大动脉,2014年建成通车的江(陵)木(头)公路,目前运行状况良好。“约90公里的路程以前要开4个小时,如今只需要2.5小时左右。”刘正燕见证了江木公路的变化。
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如何破解养护等问题?达川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万正江介绍,“建养并重”可延长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通行能力也将得以提升。“及时的养护,能让道路修补成本降低,也可以持续为乡村发展注入‘动力’。”
据了解,2015年,达川区交通运输局组建了区公路管理局、达川区公路机械化养护及应急抢险中心,出台了《关于加强公路养护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道路养护经费执行标准,保障农村公路养护投入。
同时,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村客运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农村客运给予经营、保险补贴,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在乡镇设立物流寄递网点,构建寄递物流进村入户体系,实现“乡镇寄递全覆盖”,在10个行政村试点开设“农村物流配送一站式服务站”,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以前村民出行都困难,更谈不上产业发展。”达川区赵家镇芦陵村村支书张明兵感叹,“现在道路畅通了,产业发展的‘路数’多了,基础设施也逐步在完善中。不少外出务工村民表示想返乡创业。” (绪述/文)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