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 怎样更好地同频共振
“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是本次两会上频频出现在代表委员口中的两个热词。热点碰上热点,大家会贡献出怎样的智慧与思考?
同频
要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
“不能简单地将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如何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方面。”本次两会,农工党四川省委提交了一份集体提案《我省横断山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绿色发展问题》。作为提案牵头人,夏华祥说,调研发现,部分在基层从事扶贫工作的同志对保护生态、发展绿色经济与实现精准扶贫之间关系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不能为了完成扶贫任务单纯强调输血手段,忽视造血机能培育。”
在脱贫攻坚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这也是省人大代表、凉山州雷波县小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小平的想法。作为致富带头人,吴小平对当地发展绿色产业脱贫的情况非常了解。
“贫困群体普遍缺乏对绿色产品、绿色产业、绿色市场的了解,仍习惯于依赖自然资源,采用传统粗放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吴小平说,凉山的地貌多坡多沟多峡谷,怎样立足本地特点更好发展绿色产业,动员更多群众参与进来,普及绿色发展理念必不可少。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绿色发展理念。”省政协委员、民革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郑学炳非常关注我省的锂资源保护利用。他认为,甘孜州和阿坝州的固体锂辉石资源储量巨大,但目前存在产业集中度低、开发方式粗放、当地百姓获得感不足等问题,“加大锂资源绿色开发利用力度,可以更好地助力当地脱贫攻坚,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
共振
相辅相成实现效果最大化
“在脱贫攻坚中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目的是促进两者同频共振,实现效果最大化。这也是我今后履职的一个重点。”省政协委员、成都尚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龙淼认为,“小散乱”的生产方式有悖于绿色发展理念,这一点在我省资源良好又相对落后的三州等地区相对明显。
龙淼说,在发展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自己从销售环节入手,帮助落后地区的有机生态农产品实现有组织的、向就近大城市订单化输出,带动当地传统“小散乱”产业变成生态环保的有机产业。“以有机产业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脱贫攻坚和绿色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要想共振效果好,还需大力推进与绿色产业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吴小平认为,凉山生态农产品物美价廉,但是受困于交通等原因,不少地方绿色产品的经济效应没有体现出来。“要让发展绿色产业的人们尝到甜头。我建议进一步增加对贫困地区的生态补贴,从政策上对当地发展绿色产业给予支持。”
“通过发展绿色特色生态农产品脱贫,确实是被实践反复证明有效的好办法。”省政协委员、民盟泸州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杨静喜建议,对贫困山区发展绿色产业的企业、专合社,以当地贫困户增加的收入多少、当地的物流成本、农特产品价格等为依据进行测算,给予一定的物流补贴。
“可以同频共振的点并不局限于产业发展,还可以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夏华祥提出,应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与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相协调的问题,“建议强化搬迁地土壤、水源、环境等监测工作,对原有宅基地进行生态复垦或建设有民族特色的民居,确保土地资源不浪费,从而更加合理地推进绿色扶贫。”
快评
坚持绿色发展走好脱贫攻坚新路
脱贫攻坚和绿色发展是我省当前两项重点工作。把脱贫攻坚和绿色发展融会贯通,实现同频共振,是我们在发展实践中的一项重大创造性工作。
在我国,一些生态脆弱地区也是贫困程度较深、脱贫难度较大的地区,发展受制于环境承载力低、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因此,通过科学高效地利用有限资源来补齐贫困和环境双短板,是实现发展突破的必然选择。通过脱贫攻坚促进绿色发展,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双赢项目,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破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双重成效。
全面小康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时间紧、任务重,而且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的四川而言,更是一场紧迫严峻的考验。尽管攻坚难度大,但也必须守住生态底线,不能以降低环境承载力、透支生态服务功能、危害人类健康等为代价。通过绿色发展实现脱贫攻坚,要强化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造贫困群众可参与的绿色生态产业链,推动扶贫从“输血式”到“造血式”转变,让贫困群众把脱贫致富和保护家园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脱贫攻坚中绿色发展,在绿色发展中脱贫攻坚,其核心就是要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只要我们敢于突破短期利益局限,统筹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护环境的新路。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