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区:着眼长远搬迁 群众发展有后劲
恩阳区柳林镇钟家坝村新村风貌。
9月6日10时,巴中市恩阳区上八庙镇来凤村,贫困户冯转兰和李春华正在厨房里忙着洗碗配菜。这天中午,村里的农家乐预订出6桌10人餐。“两个月前我们就来干活了,每天70元工钱,一个月上班20天。”冯转兰说。
从种庄稼到在农家乐务工,从山梁上的土坯房搬到安全的砖瓦房,今年,冯转兰和乡亲们喜事不少。
近年来,恩阳区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注重增强农村发展后劲,规模发展芦笋、葡萄、莲藕、猕猴桃等产业,并把安置点与乡村旅游景区打造结合起来,建起7条乡村旅游环线,让搬出穷窝的贫困群众安居乐业“断穷根”。
科学规划 安置点选址谋长远
2013年,恩阳区正式成立,集革命老区、秦巴山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面临发展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等现实问题。当时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仅36.9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0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20元。截至2014年末,恩阳区仍有贫困人口8.44万人。居住不安全、资源匮乏、产业缺失、基础设施不配套等导致“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共性问题明显。
如何让群众既住上好房子,又过上好日子?恩阳区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各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总体规划。
搬到哪里去,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环节。
“一开始村上拟定了马家梁、村子坝和来凤3个搬迁点。”来凤村村支书佘朝国称,几经讨论,村民们觉得来凤是个好地方,附近有太平洞、团结水库、药柏树、解元寺等景观,在恩阳古镇—柳林—下八庙—观音井这条乡村旅游环线上。“这里还是区里的芦笋主产区,可以围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引导布局、统一规划。”
来凤村安置点选址注重后劲,这在恩阳区并非孤例。去年4月,恩阳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启动,恩阳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坚持安全与发展双线并行,充分考虑群众居住安全、致富增收、生活配套等多种因素,集中选址搬迁安置点,做到“三靠”(靠园区、靠景区、靠产业基地)“五进”(进城区、进集镇、进社区、进乡村旅游区、进中心村和聚居点)“六不选”(有地灾隐患的不选、无发展后劲的不选、基础难改善的不选、上学就医难的不选、群众不满意的不选),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和发展能力。
配套完善 贫困群众安居安心
选好址,新居更要建好。在恩阳,帮扶干部逐村逐户征求群众意见,新居怎么建群众说了算。针对生活习惯、传统习俗和个别需求,以三(四)合院聚居模式为主,配套规划建设微菜园、养殖小区、卫生院、文化室等,统一建设“仪式堂”,既具有现代功能,又传承民风习俗、留下乡愁记忆,消除老百姓因地缘关系、乡土观念而不愿搬的老屋情结。
“现在住得安逸,出门几百米就是学校,聚居点还规划了微菜园、养殖区和举办红白喜事的‘议事堂’,生产生活方便得很。”说起搬进新居的变化,柳林镇桅杆垭村搬迁户李本文很激动,到了傍晚,不少村民还会到文化活动广场上跳坝坝舞。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恩阳区还积极整合资源,按照贫困村退出“村七有”和“户七有”标准,缺什么、建什么,差什么、补什么。如今,一个个易地扶贫搬迁点,通了硬化路、自来水,配套建设有超市、卫生室、图书室、健身广场、幼儿园等,村民不出十分钟,就可以享受到各类配套服务。有些村还建起了电影放映室、篮球场、网球场、游乐设施、星级农家乐,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
值得一提的是,住房设计上,恩阳区充分尊重民情风俗和群众意愿,着重体现川东北民居特点,融入地方文化特色,让聚居点也成乡村旅游景点,为村民下一步吃上“旅游饭”打下基础。
此外,恩阳还通过政策宣讲和引导教育,同步推进贫困群众物质与精神双脱贫,通过《村规民约》与农村新型社区管理融合,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评选和“比谁家环境美”“比谁家致富门路多”“比谁家最和睦”等活动,强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用。
增强后劲 多措并举助多元增收
挪了“穷窝”,住进了配套设施齐备的新居,如何能让群众换掉穷业,持续稳定增收?恩阳区因地制宜采取易地扶贫搬迁与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
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时,观音井镇万寿村同步引进业主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村集体和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股分红,村集体年分红2.7万元,贫困户年人均分红330元。三汇镇四合院村贫困户冯德胜搬迁后,将2亩多土地流转给农业产业园,自己再到园区务工,一年下来能收入1万多元。
“通过流转搬迁户原有土地,结合各安置点位农业资源,吸引业主在当地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易地扶贫搬迁与生态农业结合,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脱贫。”恩阳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以各个搬迁安置点为圆心,大力发展优质粮油、品质果蔬、特色养殖,目前已建成八大特色农业园,总面积10余万亩。更重要的是,这些特色农业园,不少成为休闲农业观光点,增大了农业产业效益。
如今,在7条乡村旅游环线上,恩阳区串起一个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让搬出穷窝的贫困群众不仅安居,还实现乐业。据初步统计,恩阳区的7条乡村旅游环线,去年来已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旅游收入2亿多元,带动搬迁群众增收数百元。去年,恩阳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177元,是建区初的1.93倍。 (张宁 李晓忆 图片由恩阳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