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河倾力建设大小凉山脱贫攻坚示范区
彝家新寨里的幸福新生活。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与绿色崛起美丽发展齐头并进——
10月16日晚,一场主题为“阳光洒向金口河”的大型扶贫公益活动在乐山市金口河区文体中心举行。活动现场,四川省扶贫基金会金口河区分会和金口河区扶贫协会募捐扶贫资金,该区还表彰“创新”“贡献”“奉献”“奋进”四类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
近年来,该区脱贫攻坚的成效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合力攻坚。
地处小凉山腹地的金口河区,是彝区、贫困山区。面对底子薄、欠发达、贫困深的客观现实,金口河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并取得阶段性成效: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4870人减少至2016年的210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016年底的5.4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282元增加到2016年的11933元,被评为“四川省2016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区县”。
今年,金口河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思路,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奋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倾力建设“大小凉山脱贫攻坚示范区”。
提升乡村“颜值”6063人告别“云端上的悬崖村”
永和镇胜利村近年来的巨变,是金口河着力改善乡村面貌的缩影。
曾经的胜利村,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孤悬在大渡河大峡谷1600多米峭壁上的“云端上的村庄”。2014年,金口河对胜利村实施整体搬迁,村民们从“云端”搬到峡谷。
山上和山下的生活对比鲜明,曾经“坡陡坑深、蹲山守穷”的“悬崖村”变成如今“业兴村美、人心思进”的幸福村。截至2016年底,全村贫困人口从53人减至19人,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8650元。
“搬迁仅是起步,更重要、更艰难的是如何让搬迁后的村民‘落地生根’。”胜利村把集中转移就业、发展特色产业、用足绿色资源作为村民留得住、能致富的主攻方向。搬迁后,当地政府积极协调,组织村内近200名村民前往附近在建的深溪口、枕头坝电站务工,同时引导村民发展老鹰茶、贡椒、竹鼠等特色种养业,在实现搬迁稳定过渡的同时,建立起可持续、管长远的产业扶贫机制。
在乡村建设中,金口河立足全区境内山高坡陡的客观现实,把“住上好房子”放在首位,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同步配套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
没有产业作支撑,房子修得再好都是摆设。金口河区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产业规划先于住房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种养殖业、订单农业、乡村观光旅游业,真正让贫困群众稳得住、能致富。
山村旧貌换新颜。截至2016年底,金口河区新(改)建住房4071户,6063人告别“云端上的悬崖村”,改造乡村公路269公里,“水墨顺河”“溪谷象鼻”等一批特色村寨相继建成,9个村被评为“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村”,3个村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守护“金山银山”“飞地产业”实现“易地生财”
沿着蜿蜒公路而上,来到海拔1800米的大瓦山食用菌基地,20余个有机食用菌大棚整齐排列。在大棚周围,农事体验园、产品加工区、山珍品尝馆等配套设施齐全。目前,该基地带动村民及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种植高山有机食用菌,年产500余吨,年产值达1500万元左右。
大瓦山食用菌基地是金口河区贫困村发展“飞地产业”的典型。金口河区山地面积占99%,海拔相对高度2791米,特别是胜利村、黎明村等“悬崖村”“云端村”,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农业规模发展难等问题突出。
针对金口河区的客观现实,该区着力整合贫困村资源、资金、资产,在区域内寻找最佳建设地点,集中力量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形成的扶贫资产归属不变,覆盖的受益群众不变,实现贫困群众“易地发财”“飞地脱贫”,探索出贫困户与“飞地产业”项目互惠共赢的扶贫路径。
去年,永胜乡花茨村率先展开试验,将该村的财政产业扶贫资金、村级产业发展周转资金,投入到位于大坪村的大瓦山食用菌种植专合组织,在大瓦山食用菌基地建立扶贫大棚12个,再由花茨村的能人认领大棚,合作社负责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品牌包装和保底回收。当年,花茨村增加村级集体经济3万元,带动57户197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340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口河区坚定不移推进产业扶贫、生态富民。2017年,该区狠抓“飞地产业”扶贫,整合涉农资金、扶贫资金等各类资金2300余万元,分别在永胜乡和平村、永和镇胜利村、共安乡文店村等实施中药材、优质核桃、油用牡丹、老鹰茶等“飞地产业”扶贫项目9个,覆盖23个村2510名贫困群众。
兜住“民生底线”12个专项行动为群众生活编织“安全网底”
近日,金口河区人民医院外科医生团队,对该区和平乡迎春村三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碧秀进行术后回访,了解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并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去年10月,张碧秀的右腓骨摔断,在金口河区人民医院做手术一分钱没花。今年3月她又进行第二次手术,取出体内固定装置。对手术后医生的上门服务,张碧秀感激不已。
在金口河区,不少像张碧秀一样的贫困患者,享受到区内就医“零支付”的医疗扶贫政策。据金口河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对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实行“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并成立了医疗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医药爱心扶贫救助基金,真正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区域内住院治疗“零支付”。目前,累计救助贫困患者近2000人。
兜住民生底线,解贫困群众的后顾之忧,金口河区今年启动“4+12”兜底行动,年均整合资金3000余万元,在医疗、教育、济困、就业4大民生领域开展12个专项行动,将全区4511名贫困群众全部纳入政策兜底范围。该区成立了医疗卫生和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建立“爱心家园”“乡村救助驿站”,实现贫困户区内就医“零支付”、子女入学“零自付”、“一村一幼”全覆盖,防止因病、因学、因灾、失劳致贫返贫,努力使群众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开启“文明之旅”提升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
每月6日是金口河区永和镇的“贫困户交流日”,这一天,全镇组织贫困户开展“我为脱贫攻坚献一计”主题活动、“感恩奋进·我的脱贫路”宣讲活动等,全镇的脱贫代表、脱贫先锋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听励志故事、学技术活、上感恩课、写下脱贫心声。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永和镇开展精神扶贫几年来,贫困率从2014年的10%下降到6%。截至2016年底,该镇设立的脱贫励志奖励基金,共奖励191户贫困户,金额为24.4万元。
巧用精神扶贫,促进精准扶贫良性发展,8月底,金口河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素质培训班开班,来自全区60余名贫困户代表参加培训。
培训班聘请了该区脱贫攻坚、教育、司法、农业等部门负责人和行业专家授课,内容围绕感恩、励志、习惯、法治、移风易俗等五大教育展开,让贫困户集中学习知识、技能、政策。这样的培训班将在区、乡镇、村各级定期开展。
引导“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金口河区多措并举,开启全区贫困户的“文明之旅”:从扶志、扶能、树新风“两扶一树”入手,开展讲政策、讲技术、讲经验、讲党恩、做新型农民“四讲一做”活动,用获得感倒逼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开展彝区“新五风”创建、“五星文明户”评比和“感恩奋进·我的脱贫路”演讲等活动,带动村风、民风不断向好。 (先云仲 图片由金口河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