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把准一个“势”字——“项目年”里说项目(二)

  • 2016年05月10日 10时2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观点喊响

      把每一个项目置于乃至融入“大势、趋势”中去规划和考量,放在具体的时空方位中去精心布设,确保项目更加符合发展趋势、更能体现发展要求、更为顺应时代潮流。

      古今中外,制胜之道,莫不论“势”。“势”乃形势、大势、趋势之意。“凡言势者,皆顺而不可逆也”。万事万物要发展,都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借势而行,这是发展的逻辑。形势和趋势,就像历史大河的流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唯有顺流激水,方能顺利到达目的地;逆流而动者,要么事倍功半,要么知难而退。“项目年”里说项目,如何把抓项目与顺大势结合起来,应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

      从字面上理解,项目与大势,本风马牛不相及;可在实际工作中,项目能否顺利推动、如期启动,能否通过环评、获得批准、拿到融资等,这一切,则均与大势相关。就当前而言,我国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大“势”之一,就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只有转型,才能更好发展。从国外看,曾经红火一时的“胶片之王”柯达公司在数字化时代应声而倒,曾经引领风骚的诺基亚手机在智能手机时代“阵地尽失”,莫不是在大势面前反应迟缓、不能顺时应势所致。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企业、明天的产品、明天的发展基础。在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爬坡上坎、转型升级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能否顺应时代的指引,无论谋项目还是建项目,均把每一个项目置于乃至融入“大势、趋势”中去规划和考量,放在具体的时空方位中去精心布设,确保项目更加符合发展趋势、更能体现发展要求、更为顺应时代潮流,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也必须做好的工作。

      把准大势首先要认清大势。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以什么视角、站在什么方位看待今天的大势?具体而言,今天的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深层次的结构性风险和矛盾,面临着不可忽视的下行压力。由此看大势,我们必须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准确把握进入新常态之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大逻辑,充分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明确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着力重点,以非常之功、用非常之力,推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就我省发展实际而言,当前已到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点。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省还面临着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在经济下行压力仍未减缓的情况下,投资作为我省经济增长重要拉动力的地位没有改变,投资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没有改变。而项目,则是投资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因此,各地各部门在规划和建设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上”与“下”、“外”与“内”的关系,从国家层面,要与结构性改革的精神、“五大发展理念”相结合,项目要尽量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比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创新创业、互联网+等;从省级层面,则要求项目紧扣我省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来规划和落实。

      “势”虽如此重要,但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我们仍然能看到我行我素、逆势而动的“草率”和“鲁莽”。有人摆脱不掉对旧有发展路径的依赖,为了眼前政绩,在短视思维导引下做出短视行为,为长足发展埋下隐患;有人搞粗放式招商,对外来投资照单全收,贪多求大,让一些质量不高、效益不佳、污染严重的项目乘“虚”而入,这不仅无助于产业转型升级,更损坏了当地投资形象;有的地方为项目而项目,一切只为“数字漂亮”,结果引进的企业要么和当地产业关联度不高,要么在当地缺乏资源支撑,项目落地之时便成“烂尾”之日。以我省五大经济区为例,每一个区位,主攻什么样的产业,都有着清晰的定位,项目布局只有因地制宜、各就各位,才会弘扬优势、乘上发展快车,如果只顾“撒胡椒面”,缺乏精准度,项目来了、建起了,也很难持久,“倒下去”的项目也不是没有。

      识大势,则可明方向。哪些项目可为,哪些不能为,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就需要坚持区别对待、多管齐下、有抑有扬的原则,更加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更加注重补齐发展短板。对传统产业,要加大改造力度,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对落后产能,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和决心进行科学谋篇、转停并改;对新布局产业项目,重点发展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把项目抓好抓实抓出成效,自始至终要把准一个“势”字。这就要求我省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两条线”,念好“两本账”,把握国家方针政策,落实我省发展战略,上下结合、同频共振,让项目乘风借力,从而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打牢基础、奠定基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把准一个“势”字——“项目年”里说项目(二)

  • 2016年05月10日 10时2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观点喊响

      把每一个项目置于乃至融入“大势、趋势”中去规划和考量,放在具体的时空方位中去精心布设,确保项目更加符合发展趋势、更能体现发展要求、更为顺应时代潮流。

      古今中外,制胜之道,莫不论“势”。“势”乃形势、大势、趋势之意。“凡言势者,皆顺而不可逆也”。万事万物要发展,都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借势而行,这是发展的逻辑。形势和趋势,就像历史大河的流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唯有顺流激水,方能顺利到达目的地;逆流而动者,要么事倍功半,要么知难而退。“项目年”里说项目,如何把抓项目与顺大势结合起来,应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

      从字面上理解,项目与大势,本风马牛不相及;可在实际工作中,项目能否顺利推动、如期启动,能否通过环评、获得批准、拿到融资等,这一切,则均与大势相关。就当前而言,我国我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大“势”之一,就是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只有转型,才能更好发展。从国外看,曾经红火一时的“胶片之王”柯达公司在数字化时代应声而倒,曾经引领风骚的诺基亚手机在智能手机时代“阵地尽失”,莫不是在大势面前反应迟缓、不能顺时应势所致。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企业、明天的产品、明天的发展基础。在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爬坡上坎、转型升级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能否顺应时代的指引,无论谋项目还是建项目,均把每一个项目置于乃至融入“大势、趋势”中去规划和考量,放在具体的时空方位中去精心布设,确保项目更加符合发展趋势、更能体现发展要求、更为顺应时代潮流,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也必须做好的工作。

      把准大势首先要认清大势。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以什么视角、站在什么方位看待今天的大势?具体而言,今天的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深层次的结构性风险和矛盾,面临着不可忽视的下行压力。由此看大势,我们必须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准确把握进入新常态之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大逻辑,充分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明确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着力重点,以非常之功、用非常之力,推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就我省发展实际而言,当前已到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点。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省还面临着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在经济下行压力仍未减缓的情况下,投资作为我省经济增长重要拉动力的地位没有改变,投资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没有改变。而项目,则是投资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因此,各地各部门在规划和建设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上”与“下”、“外”与“内”的关系,从国家层面,要与结构性改革的精神、“五大发展理念”相结合,项目要尽量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比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创新创业、互联网+等;从省级层面,则要求项目紧扣我省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来规划和落实。

      “势”虽如此重要,但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我们仍然能看到我行我素、逆势而动的“草率”和“鲁莽”。有人摆脱不掉对旧有发展路径的依赖,为了眼前政绩,在短视思维导引下做出短视行为,为长足发展埋下隐患;有人搞粗放式招商,对外来投资照单全收,贪多求大,让一些质量不高、效益不佳、污染严重的项目乘“虚”而入,这不仅无助于产业转型升级,更损坏了当地投资形象;有的地方为项目而项目,一切只为“数字漂亮”,结果引进的企业要么和当地产业关联度不高,要么在当地缺乏资源支撑,项目落地之时便成“烂尾”之日。以我省五大经济区为例,每一个区位,主攻什么样的产业,都有着清晰的定位,项目布局只有因地制宜、各就各位,才会弘扬优势、乘上发展快车,如果只顾“撒胡椒面”,缺乏精准度,项目来了、建起了,也很难持久,“倒下去”的项目也不是没有。

      识大势,则可明方向。哪些项目可为,哪些不能为,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就需要坚持区别对待、多管齐下、有抑有扬的原则,更加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更加注重补齐发展短板。对传统产业,要加大改造力度,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对落后产能,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和决心进行科学谋篇、转停并改;对新布局产业项目,重点发展高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把项目抓好抓实抓出成效,自始至终要把准一个“势”字。这就要求我省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两条线”,念好“两本账”,把握国家方针政策,落实我省发展战略,上下结合、同频共振,让项目乘风借力,从而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打牢基础、奠定基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