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大工作取向 率先实现脱贫奔康
立足主城区位优势
必须坚持“服务全市、聚力发展”取向不动摇
——服务全市、聚力发展,就是要胸怀全局、抢抓机遇。纵观全局,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全面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市委“三大总体战略工程”和“六大崛起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必将为我区加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尤其是区划调整以来,通川发展势头强劲,“双核双带六区”建设呈现出多维突破、百花齐放的良好格局,通川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为我区“十三五”打牢了稳固的发展根基、蓄积了深厚的后劲潜力。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千方百计抢抓国家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普惠机遇,抢抓国家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川东北经济区规划、省交通“达推计划”、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等难得机遇,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以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韧劲,始终专注发展定力,催生发展动能,提升发展质效,就一定能变中求胜、破茧成蝶。
——服务全市、聚力发展,就是要找准定位、勇于担当。审视通川,面对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经济新常态,“十三五”期间,我们和全国、全省、全市一样,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保增长的任务十分繁重、压力依然巨大。发展不够仍然是通川面临的最大困难,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集聚效应不强、骨干企业不多,综合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亟待进一步提升;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依然突出,以科技创新、人才引领推进经济转型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南北区域发展尚不均衡,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城乡一体化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干部思想素质、工作作风、能力水平与通川的发展任务还有差距。对于这些问题和短板,我们既要有全局眼光,做到举重若轻,有定力、不慌神;又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举轻若重,不大意、不懈怠,始终将服务达州全域作为通川人应有的责任担当,进一步增强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始终把发展牢牢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在找准差距中自觉担当、主动作为,在直面挑战中迎难而上、追赶跨越。
——服务全市、聚力发展,就是要积聚动能、领跑发展。未来五年是把握新趋势、推动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将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加快建设新通川、率先全面达小康”为使命,坚定“双核双带六区”发展战略不动摇,做强产业扩总量、转变方式调结构、改善民生促和谐、深化党建强保障,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和依法治区工作,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环境,进一步利用好通川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汇达州发展之智,聚全市发展之力,把通川的集聚功能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能,把通川的区位优势转化为领跑达州发展的强劲态势,实现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着力夯实底部基础
必须坚持“多点多极、错位发展”取向不动摇
——多点多极、错位发展,应该立足自身条件、打造特色产业。通川区作为达州主城核心区,是达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三大总体战略”工程,加快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主阵地、主战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上很多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都在通川版图上实施。同时,达渝、达陕、达万、巴达高速在通川交织延伸,襄渝、达成、达万、达巴四条铁路纵贯通川全境。特别是行政区划调整后,通川区情发生了重大变化,幅员面积倍增,发展空间倍增,发展潜能倍增。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加大魏蒲产业新城产城融合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东岳新型工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引进新材料、汽摩配件、轻工电子、节能环保等项目入驻;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总部经济、研发设计、商务咨询、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力求在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方面取得新突破;突出发展特色农业。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发展北部山区特色效益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环城郊区都市体验农业、文化创意农业。探索实践“互联网+农业”产销模式,努力构建产业升级与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体系。
——多点多极、错位发展,应该利用比较优势、提升竞争实力。要进一步把握通川作为全市政治、金融、经济等中心的区位优势,进一步用好用活中央、省、市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和资金引进环境,塑造通川形象和通川品牌,着力将通川打造成为区域性投资和人才吸引洼地。继续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围绕“1+3+6”主攻方向和产业布局,精心收集、编制、包装一批优势项目。用活在外通川商会、支乡联谊会等优势资源,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的招商模式。扩大入驻企业示范效应,吸引更多发达地区企业和央企、国企前来投资兴业。鼓励和支持川商、达商、通商返乡创业。继续深入实施“千名硕博进达州”等人才引进活动,加大南北乡镇之间、乡镇部门之间干部的双向流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通川谋事创业,着力将通川的内在潜能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能。
——多点多极、错位发展,应该遵循战略布局、实现内部整合。继续深入实施“双核双带六区”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点”、“极”的支撑引领。按照“双核驱动、双带引领、六区支撑”的发展定位,进一步优化区域战略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版块价值,努力把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和魏蒲产业新城核心区建成经济腾飞的两大核心增长极;把环城经济带建成财富增长的黄金带、把达巴高速经济带建成绿色经济的示范带;把“复兴现代商贸物流区、双龙铁路货运仓储区、东岳新型工业集聚区、罗江宜居旅游休闲区、北外滨江高品质生活区和磐石都市农业体验区”打造成各具特色、竞相跨越的六大经济版块,在全域通川形成“主城商贸繁荣、物流发达,新城工业兴旺、产城相融,北部生态优美、物产丰富”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多极支撑的架构体系,真正实现区域内部的错位,形成“优势互补、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全域发展”取向不动摇
——统筹城乡、全域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全面完成“交通三年攻坚计划”,大力推进达宣快速通道Ⅱ期、环城产业大道(复兴至双龙段)、袁家坝大桥、达万高速磐石连接线等重点工程,全面启动脱贫攻坚农村公路建设。抓好双河口水库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加快环城供水工程落地开工步伐。大力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治理、水土保持治理、集中供水工程等工作。加大依法治水力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水利工程及附属设施。加快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加速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持续提升城乡信息化水平。
——统筹城乡、全域发展,加强城镇建设管理是抓手。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健全“2+6+10”城镇发展体系,完善城镇功能,体现通川特色。大力争取国家扶持政策,继续实施新区拓展工程、棚户区改造工程,配套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深度打造北外滨江高品质生活区,加快江湾城建设进度,启动建设中央商务区。加快推进柳家坝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编制5个撤乡设镇场镇总体规划和控详规划,辐射带动全域乡镇建设提档升级。强化属地责任,严格“两违”管控,深化“五治”工程,提升城乡治理水平。
——统筹城乡、全域发展,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是重点。坚持全域全程规划,把新村建设与农建示范区打造、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统筹结合,推动全省第三轮新农村示范县建设。坚持“党政主导、群众主体”,大力推广“九自主、九统一”统规自建模式。强化分类指导,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注重生态宜居和环境保护,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导向,展现美好田园风光。高度关注特困群体“住房难”问题,切实保障无房户、危房户住房需求,让广大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