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四川屏山:“身份留人”破解基层医生荒

  • 2016年04月18日 09时17分
  • 来源: 人民网四川频道
  • 【字体:
  •   开篇语:近年来,在四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口在农村贫困人口中占较大比例。据统计,在四川省497.65万农村贫困人口中,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达172.28万,占总贫困人口的34.6%。“小病拖大病扛”,很多农民生病了靠拖,不去治病;而支付一次大病费用,常常使一家人一年的劳动收入归于零,甚至负债累累。

      怎样让农村贫困人口能够看上病,看好病,早日消除病痛,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对此,四川卫计系统着重聚焦四川“四大片区”,全面落实“五大行动”和“八免四补助”,推出各项健康扶贫政策措施,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让健康扶贫这一行动惠及到更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

      四川的健康扶贫工作进展怎样?有哪些特色和亮点?又面临着哪些困难和挑战?带着种种思考,在为期一周的时间,记者从金沙江畔到嘉陵江边,从乌蒙山区到秦巴山区,跨宜宾市屏山、自贡市富顺、南充市仪陇、巴中市通江、广元市昭化五个市县,进医院,访农户,了解各地区是如何围绕“卫生人才培植行动”、“贫困地区生育整治行动”、“医疗能力提升行动”、“公共卫生保障行动”、“医疗救助扶持行动”等举措,助力当地健康扶贫,走出一条创新的新路子。


      “中专学历,40岁也能够报考全科医生?”对于屏山县太平乡卫生院助理医师姚明芳而言,进入医疗“正规军”曾是她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随着2014年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推出的全科医生特岗计划招聘这一举措后,曾经外出务工十余载的姚明芳回到家乡,成为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医生。

      偏远地区如何引人才 降低门槛是关键

      1973年出生的姚明芳22岁从卫校毕业后,选择了回到屏山县夏溪乡新桥村当乡村医生。工作两年后,由于工资待遇太低,便离开了家乡去到广东,成为了制衣厂里的普通工人,这一干就是11年。

      “虽离开了曾经的岗位,但内心深处还是没有放弃当医生的梦想,也没有放弃学习,最后调到了厂里的医务室上班,逐渐积累了一些医学经验。”姚明芳向记者说起了往事,她告诉记者,因母亲的一次重病,她看到了由于乡村和乡镇医生的匮乏,造成的种种不便,让她下定决心回到家乡,重拾年轻时的从医梦。

      2007年,姚明芳返回家乡,在宜宾卫校苦读3年,于2010年取得了临床助理医师证,成为了屏山县太平乡的一名临聘医生。但无法纳入医院正式编制使得她心里一直有遗憾。然而,进入“正规军”的梦想在2014年却变成了现实。

      屏山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条件落后,在医生人才吸引方面不具有优势。2013年12月,屏山县成为全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试点县,屏山县放低学历标准,放宽年龄限制,以吸引更多医疗卫生人才的加入。

      “得知消息后,白天给病人看病,晚上便通宵达旦看书,终于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屏山县太平乡卫生院,成为了一名有编制的医生”。姚明芳说,如今工作更有积极性了,参加各类医学培训也多了,自身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对自己的职业方向也充满希望。

      记者了解到,屏山县2014年招聘的19名特岗医生派驻到卫生院后,目前已成为了当地卫生院的得力干将。派驻新安镇卫生院的特岗医师梁斌在2015年4月被提任为副院长,书楼镇中心卫生院的蒋林被任命为中医科负责人,派驻到夏溪乡卫生院特岗医生彭云忠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医生,短短两年时间,越来越多的特岗医生成为了当地卫生院的骨干医生和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贫困地区如何留住人才 “县招乡用”“身份留人”是法宝

      每天早上六点多,天还没有亮,住在屏山县城的80后年轻医生张屹嵩便坐上班车前往鸭池乡卫生院上班。县城生活,镇上工作,早出晚归,看病抓药,是他来屏山县工作两年多的真实写照。

      张屹嵩在雅安卫校学了三年的中医骨伤科专业,毕业后在乐山一社区医院工作了两年。2014年看到屏山县招聘特岗全科医生时,便来到了屏山。

      “以前不愿意考乡卫生院,主要因为待遇差,上升机会少。”张屹嵩说,现在自己的编制在县级医疗机构,既有绩效考核,还有边远山区专项资金补助,每年收入将近8万。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里的上升渠道很透明,让人有坚持下去的干劲。

      是怎样的上升空间和渠道将年轻的医生吸引并留下?据屏山县卫计局局长张崇宾介绍,屏山县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县民族医院确定为“医联体”牵头医院,以4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的“医联体”,按照“编制在县,岗位在乡”“编制在乡,岗位在村”的管理模式,公开招聘专业卫技人员,新招聘人员在下一级机构工作达到最低服务年限5年后,符合条件的优秀人员可直接回到编制所在县城机构工作,取得执业助理资格的村医可直接进入乡镇编制。

      这种“身份留人”的新举措不仅吸引着80后小伙的加入,还吸引着来自南充、乐山、德阳等地的执业医师的加入。如今,这一创新举措极大的壮大了卫计人员队伍,2013年招考的67名卫计人员是屏山过去十年招聘医疗人员的总和,2014年全省招考200名特岗全科医生,屏山就招聘了19名,率先实现了每个乡镇一名以上的全科医生的目标。2015年组织了3次公招考调,卫计人员人数的倍增极大缓解了基层医生荒困境。

      张崇宾谈到,为确保引来的人才“留得住”,屏山县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机制。据了解,为留住人才,屏山县针对特岗全科医生建立了选育用管、契约服务、政策配套、定期评估等长效机制,加大政策激励引导,为其提供稳定、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每家乡镇卫生院为全科医生提供一套不低于35平方米的周转房,全县15家乡镇卫生院中有12家开办了职工营养食堂。

      同时在经费上,除中央、省财政支持外,屏山县财政按每人每年1万元~1.5万元的标准设立全科医生津贴,对到艰苦边远乡镇工作的全科医生给予每人每月200元~800元的工作补贴,确保全科医生中助理医师年收入不低于8万元、执业医师不低于9万元。

      如今,在四川屏山县,随着特岗全科医生这一新鲜血液的加入,为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工作于一线的乡镇全科医生们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和赞扬。如边远乡镇的全科医生彭云忠说,以前镇上的老年人患稍微重一点的病就要转院,车费、生活费都花费不少,如今很多老百姓点名让他看病。在他眼里,做乡镇全科医生最大的自豪莫过于收获了老百姓的口碑。 (朱虹)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屏山:“身份留人”破解基层医生荒

  • 2016年04月18日 09时17分
  • 来源: 人民网四川频道
  •   开篇语:近年来,在四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口在农村贫困人口中占较大比例。据统计,在四川省497.65万农村贫困人口中,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达172.28万,占总贫困人口的34.6%。“小病拖大病扛”,很多农民生病了靠拖,不去治病;而支付一次大病费用,常常使一家人一年的劳动收入归于零,甚至负债累累。

      怎样让农村贫困人口能够看上病,看好病,早日消除病痛,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对此,四川卫计系统着重聚焦四川“四大片区”,全面落实“五大行动”和“八免四补助”,推出各项健康扶贫政策措施,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让健康扶贫这一行动惠及到更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

      四川的健康扶贫工作进展怎样?有哪些特色和亮点?又面临着哪些困难和挑战?带着种种思考,在为期一周的时间,记者从金沙江畔到嘉陵江边,从乌蒙山区到秦巴山区,跨宜宾市屏山、自贡市富顺、南充市仪陇、巴中市通江、广元市昭化五个市县,进医院,访农户,了解各地区是如何围绕“卫生人才培植行动”、“贫困地区生育整治行动”、“医疗能力提升行动”、“公共卫生保障行动”、“医疗救助扶持行动”等举措,助力当地健康扶贫,走出一条创新的新路子。


      “中专学历,40岁也能够报考全科医生?”对于屏山县太平乡卫生院助理医师姚明芳而言,进入医疗“正规军”曾是她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随着2014年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推出的全科医生特岗计划招聘这一举措后,曾经外出务工十余载的姚明芳回到家乡,成为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医生。

      偏远地区如何引人才 降低门槛是关键

      1973年出生的姚明芳22岁从卫校毕业后,选择了回到屏山县夏溪乡新桥村当乡村医生。工作两年后,由于工资待遇太低,便离开了家乡去到广东,成为了制衣厂里的普通工人,这一干就是11年。

      “虽离开了曾经的岗位,但内心深处还是没有放弃当医生的梦想,也没有放弃学习,最后调到了厂里的医务室上班,逐渐积累了一些医学经验。”姚明芳向记者说起了往事,她告诉记者,因母亲的一次重病,她看到了由于乡村和乡镇医生的匮乏,造成的种种不便,让她下定决心回到家乡,重拾年轻时的从医梦。

      2007年,姚明芳返回家乡,在宜宾卫校苦读3年,于2010年取得了临床助理医师证,成为了屏山县太平乡的一名临聘医生。但无法纳入医院正式编制使得她心里一直有遗憾。然而,进入“正规军”的梦想在2014年却变成了现实。

      屏山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条件落后,在医生人才吸引方面不具有优势。2013年12月,屏山县成为全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试点县,屏山县放低学历标准,放宽年龄限制,以吸引更多医疗卫生人才的加入。

      “得知消息后,白天给病人看病,晚上便通宵达旦看书,终于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屏山县太平乡卫生院,成为了一名有编制的医生”。姚明芳说,如今工作更有积极性了,参加各类医学培训也多了,自身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对自己的职业方向也充满希望。

      记者了解到,屏山县2014年招聘的19名特岗医生派驻到卫生院后,目前已成为了当地卫生院的得力干将。派驻新安镇卫生院的特岗医师梁斌在2015年4月被提任为副院长,书楼镇中心卫生院的蒋林被任命为中医科负责人,派驻到夏溪乡卫生院特岗医生彭云忠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医生,短短两年时间,越来越多的特岗医生成为了当地卫生院的骨干医生和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贫困地区如何留住人才 “县招乡用”“身份留人”是法宝

      每天早上六点多,天还没有亮,住在屏山县城的80后年轻医生张屹嵩便坐上班车前往鸭池乡卫生院上班。县城生活,镇上工作,早出晚归,看病抓药,是他来屏山县工作两年多的真实写照。

      张屹嵩在雅安卫校学了三年的中医骨伤科专业,毕业后在乐山一社区医院工作了两年。2014年看到屏山县招聘特岗全科医生时,便来到了屏山。

      “以前不愿意考乡卫生院,主要因为待遇差,上升机会少。”张屹嵩说,现在自己的编制在县级医疗机构,既有绩效考核,还有边远山区专项资金补助,每年收入将近8万。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里的上升渠道很透明,让人有坚持下去的干劲。

      是怎样的上升空间和渠道将年轻的医生吸引并留下?据屏山县卫计局局长张崇宾介绍,屏山县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县民族医院确定为“医联体”牵头医院,以4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的“医联体”,按照“编制在县,岗位在乡”“编制在乡,岗位在村”的管理模式,公开招聘专业卫技人员,新招聘人员在下一级机构工作达到最低服务年限5年后,符合条件的优秀人员可直接回到编制所在县城机构工作,取得执业助理资格的村医可直接进入乡镇编制。

      这种“身份留人”的新举措不仅吸引着80后小伙的加入,还吸引着来自南充、乐山、德阳等地的执业医师的加入。如今,这一创新举措极大的壮大了卫计人员队伍,2013年招考的67名卫计人员是屏山过去十年招聘医疗人员的总和,2014年全省招考200名特岗全科医生,屏山就招聘了19名,率先实现了每个乡镇一名以上的全科医生的目标。2015年组织了3次公招考调,卫计人员人数的倍增极大缓解了基层医生荒困境。

      张崇宾谈到,为确保引来的人才“留得住”,屏山县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机制。据了解,为留住人才,屏山县针对特岗全科医生建立了选育用管、契约服务、政策配套、定期评估等长效机制,加大政策激励引导,为其提供稳定、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每家乡镇卫生院为全科医生提供一套不低于35平方米的周转房,全县15家乡镇卫生院中有12家开办了职工营养食堂。

      同时在经费上,除中央、省财政支持外,屏山县财政按每人每年1万元~1.5万元的标准设立全科医生津贴,对到艰苦边远乡镇工作的全科医生给予每人每月200元~800元的工作补贴,确保全科医生中助理医师年收入不低于8万元、执业医师不低于9万元。

      如今,在四川屏山县,随着特岗全科医生这一新鲜血液的加入,为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工作于一线的乡镇全科医生们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和赞扬。如边远乡镇的全科医生彭云忠说,以前镇上的老年人患稍微重一点的病就要转院,车费、生活费都花费不少,如今很多老百姓点名让他看病。在他眼里,做乡镇全科医生最大的自豪莫过于收获了老百姓的口碑。 (朱虹)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