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适应新常态 致力稳增长——四川银行业2015年社会责任报告

  • 2016年03月15日 10时5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银行业作为我国经济与金融最重要的行业,发挥着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金融一活、全盘皆活。2015年四川银行业面对新常态,致力稳增长、服务四川的“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表现出良好的经济责任。2015年四川经济增长7.9%,生产总值达到3.01万亿元,全国排名前移两位,银行业稳健与高效运行,为此提供了优质服务,展现了良好的社会责任。

      1

      “稳增长、惠民生”显现责任意识

      2015年,四川银行业面对经济与金融运行新常态,确立“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协同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开展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努力适应四川发展的融资需求。

      2015年,四川银行业诚实守信经营,维护公共利益,设置金融风险的防火墙,确保全省金融运行稳健,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维护经济与金融正常秩序。

      四川银行业通过实施“两加强两遏制”等活动,改进作风。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需求、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脱贫致富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现优质服务责任。

      四川银行业树立“惠民、发展、责任”的工作导向,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围绕服务惠民,降低融资成本,努力维护消费者、员工和股东的合法权益,开展公益慈善,致力发展普惠金融,全省银行业显现良好的社会责任。

      2

      服务实体经济稳增长

      2015年,四川银行业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夯实银行稳健发展基础的政策指引,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新常态下防范化解风险、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任务。银行业根据中央和四川的重大决策,结合贯彻落实业务监管机关的17个指导性文件,开展与各级党委政府、产业部门、行业协会、企业集团等方面的战略合作,签署金融合作备忘录,推进项目的融资服务。围绕发展战略、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科技进步及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优化信贷结构,增大资金的供给与融通。

      努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华夏银行成都分行2015年“贴近政府找项目”的思路,是银行业结合经济发展规划与战略,谋求与四川经济协同发展的共同理念。全省银行业强力推进500个重点项目融资服务,贷款余额达到3300亿元,当年增幅45%,净增1000亿元。银行业对“新双五”和“新双七”产业的贷款余额8242亿元,当年增加1263亿元,增长18.09%。国开行、农发行四川省分行开展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工作,匹配信贷资金重点支持城际铁路、轨道交通、棚户区改造、农村电网改造、水利设施建设,专项建设基金当年累计投放300亿元。国有大型银行的四川省分行,围绕成渝和成贵铁路、巴广渝高速、成都双流机场二跑道、官地、桐子林、猴子岩、大岗山、长河坝电站、成都地铁建设等重大项目,予以中长期信贷支持。这类重大项目的推进,为确保四川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工作目标实现作出积极贡献,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强。2015年全省银行业单列年度小微企业信贷计划1243.7亿元,确保小微增量信贷投入。全年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净增1536.6亿元,增长17.6%,贷款余额为10403.7亿元,占全部信贷总额的26.73%。总体实现小微企业信贷投入“三个不低于”的政策目标。开展第六届四川银行业小微企业客户经理大赛,倡导专门、专职、专业服务小微企业的行业氛围,鼓励瞄准小微企业开展服务创新。围绕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突出问题,改善流程、降低利率、取消不合理收费,小微信贷的普惠性与覆盖面显著提高。

      “三农”基础金融服务持续改善。2015年,银行业机构瞄准县域、围绕“三农”,开展多元合作与创新,丰富“三农”信贷投入的新渠道、新业务。村镇银行2015年增设乡镇支行。农村信用社增强信贷投放的分散性、便捷性与普惠面。推广农村“四权”抵押贷款、“四权”反担保贷款试点。小额信用贷款覆盖面提高。试点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林权质押等信贷产品。银行业机构围绕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和新业态,推进融资产品创新。截至2015年底,全省银行业对“三农”贷款13813.6亿元,当年增加1523.6亿元,占当年信贷增量的38.43%,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3.45个百分点。

      夯实普惠金融发展基础。四川银行业增设社区支行,布设离行式ATM、POS、EPOS等金融机具,开发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及多种支付与委托代理技术,聘请在乡及村组和社区的金融服务联络员、行风监督员,增强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普惠性、便捷度,服务到家。“互联网+银行+”提升银行普惠金融服务。2015年四川省有46876个行政村实现了基础金融支取全覆盖,绝大多数在乡村、社区的客户可就近就地获得基础金融服务。银行业推广个人转账终端、简易支付机具。仅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2015年全行电子渠道交易笔数即突破10亿笔,网络金融分流率达86%。在不具备条件设立营业网点的边远乡村,银行业采取汽车银行、背包银行、联络员等方式,灵活开展定时定点上门的流动服务,增大群众的金融需求可得性。

      出台贫困县的金融制度。推出《四川银行业帮扶全省88个贫困县行动5年计划》,建立银行与88个县对口金融扶贫机制。出台对贫困县的创新服务、信贷投放、基础项目、产业发展等金融支持政策。研究针对川东北、秦巴山区的配套金融服务,进一步启动“巴山新居”与产业链条的协同发展路径。研究甘孜、阿坝及川西北生态保护相协同的金融服务措施。2015年底,全省贫困县原地信贷总额为4421亿元,增幅快于平均增长。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对连片扶贫各县发放贷款余额546.4亿元,3年净增190亿元。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推广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对口金融开发扶贫的机制的建立,与精准扶贫的措施和项目的逐步对接,在2015年总体取得新效果。

      有力支持住房信贷与棚户区改造。全省银行业对房地产行业共发放贷款3250亿元,当年增加818.8亿元。全年居民住房按揭贷款增加870亿元,余额为6340.5亿元。2015年,国开行四川省分行发放棚改贷款347亿元,推进了127个县的棚改项目。

      加大个性化金融服务。2015年,四川银行业机构对10万返乡农民工发放贷款62.66亿元,对青年创业发放贷款40.78亿元,对近10万学生予以近90亿元助学贷款。农村信用社和国开行四川省分行的助学贷款覆盖面、增加额行业领先。“学生创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与信贷投放、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稳健提高。信贷有力推进城乡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发展。

      银行业推进多点多极发展。全省银行业瞄准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四川多点多极发展。围绕成都区域金融中心及成都平原经济区建设,银行业60%的资金及主要创新业务,重点瞄准这一经济增长极开展。推进成都自主创新示范、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绵阳科学城军民融合创新。银行业支持川南经济一体化建设,支持泸州、宜宾、自贡的立体交通体系与优势产业的发展。研究推进川东北发展的金融政策,瞄准川东北的天然气、红色旅游、农林资源,加大信贷投入,2015年南充市的信贷增量投放仅次于成都,一年净增287亿元,领跑其余市(州)。针对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连片扶贫及亚热带立体农业优势,推进清洁能源、现代农业的发展。银行业针对川西北生态经济区规划,有序支持水电开发,服务旅游经济,保护生态屏障。

      支持四川省企业走出去。银行业机构围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活动,持续创新追踪服务。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2015年引入海外分行资金2.8亿美元、境外代理行资金11亿美元、内保外贷9000万美元,拓宽了对“走出去”企业的融资渠道。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对“251三年行动计划”的29户企业,予以信贷支持68亿元。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支持川企对印尼龙湾电站、越南沿海电站等出口买方信贷业务2.7亿美元,该行全程参与四川省“2015年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协助省政府开展“引进来”的“西部投资大会”。外资银行在川机构切实做好“内联外引”金融新服务。

      3

      调结构做好防风险

      努力化解信用风险。围绕地方政府平台、过剩产能行业、38家重点特困企业,全省银行业遵照“企业自救、银行帮扶、政策支持、监管协调”的原则,实施“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明确牵头银行协同银团成员,实施银行同业的联动帮扶,会同企业与政府实施联动解困,三分之一的企业信用风险在2015年明显缓释。2015年融资平台的偿债率为99%,不良贷款为4.32亿元。

      有效防范社会风险传导。四川银行业筑牢风险隔离墙,清理规范服务链条的融资担保、资产评估、权属登记、私募基金等中介服务与协作,审慎开展银担、银贷、银证、银保、银信、银基等业务合作,避免外部风险向银行业的传导。

      2015年,四川银行业切实履行行业经营环境、法制环境责任,抓好信息科技与声誉风险管理。注重员工行为规范与廉洁履职,确保员工的忠诚与敬业,全省银行业整体运行平稳,为四川的社会和谐提供了良好的金融保障。

      4

      改革创新提升服务

      四川银行业遵照《2015年四川银行业重点改革任务分解方案》,自觉稳步有序推进本行业、本单位的改革工作。大中型银行努力深化改革与创新,推进事业部制,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效果。资产管理公司在川机构功能拓展,推进资产重组。

      地方法人机构改革深化。地方性银行的公司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成都银行等城商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工具、增资扩股,壮大实力。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有65家机构启动农村商业银行改革。村镇银行稳健发展。中铁信托增资12亿元,增强理财业务的有效性与多样性。信托机构制定资本处置与恢复计划、红利回拨机制,完善薪酬延期支付制度。川国投重组重登、川金租破产重整。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民营银行设立工作稳步启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继续发展。

      理财业务规范发展。银行业适应理财需求,开展“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的理财业务改革。大部分机构设立理财产品专区或专柜,录音、录像等设备配置健全,理财业务基础牢固,维护了金融消费者的价值增值需求。

      银行业创新能力增强。四川银行业顺应消费者及同业竞争需求,切实引入“互联网+银行服务+”,增强以电子技术、业务网络、简易支付为支撑的普惠金融服务功能。推进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流转,发展票据业务,提升资金使用效能。持续推进科技金融服务与创新暨银科对接。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推出成德绵一体化金融服务方案。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创新推出“惠农贷”“财补贷”“茶农贷”“移民贷”等农户贷款特色产品。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推出居民健康卡,有效缓解医院挂号难、排队难的问题。

      创新中长期信贷服务。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金融服务。推进凉山新寨新村、巴山新居等建设。开发农村电网改造、乡村公路建设贷款。实施“千乡万村”工程贷款。推进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示范县信贷品种。

      5

      开创和谐发展好环境

      全面开展文明规范服务。四川银行业持续四年编制并发布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展现全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措施与成效。四川银监局、四川省银行业协会持续开展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开展银行业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倡议银行业履行好社会责任,展现行业良好责任形象。四川省银行业协会持续开展银行业星级网点与百佳示范单位的评选,推进银行服务网点的规范化、服务标准化、体验个性化和业务特色化。开展银行业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奖”评选,激励价格公平、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产品的开发与创新。

      持续开展绿色信贷。四川银行业通过调整信贷结构,支持水电、光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发展,控制产能过剩的煤炭开采与燃煤发电。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银行业支持林业、果蔬与有机农业发展。组织员工植树造林,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金融服务。

      公益慈善银行业在行动。银行业响应四川银监局和团省委的号召,联合建立“四川省银行业扶贫慈善基金”,募集基金977万元。四川省银行业协会编写《四川银行业特殊客户服务公约》《四川省银行业协会手语服务日常用语手册》,增强对特殊客户的服务便捷性。银行业按照省总工会职工志愿服务工作部署,以“邻里守望”为主题,全行业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作为服务与公益的重点,开展慰问、资助、帮扶等职工志愿服务。开展对偏远贫困乡村的支教与捐赠活动。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全行青年志愿者注册人数3134人,全年参与志愿者活动3.4万人次。

      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2015年,四川银行业机构持续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推进金融政策、知识、业务下乡、入户、进社区、上学校、到市场,采取纸质折页、新媒体,设立专业客户群等,增强与金融消费者的联动。努力践行对适当的消费者推荐适应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重视员工权益保障与关爱。2015年,四川银行业机构积极开展特困职工的救助与关爱工作,做好离退休员工的关心与关怀。全行业弘扬先进单位与个人的先进事迹,28年服务脱贫致富的纳西族“银行舅舅”巴交龙布、在村镇银行与民生银行的普通岗位感动同业的传奇女子邓楠,当选为2015年度中国银行业“最美银行业人物”。

      银行同业协作机制增强。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围绕行业“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能,明确了2015年的“科学维权、认真自律、协调服务、强化内建”工作重点。针对“新常态”下银行业的重点与中心工作,瞄准22家特困企业开展组织帮扶与深化银行业科学维权。牵头建立健全债委会和联席会制度,全年共组织维权与帮扶会议25次,畅通银行、企业、地方政府的对话渠道。通过加强与福建、重庆等兄弟银行业协会的联动,研究建立困难企业的“后银团贷款”帮扶机制、整合债权项目联合管理办法。协调部门出台18项具体措施帮扶特困企业。引导银行同业开展对失信债务人的联动管理,加强行业内部的失信企业信息通报机制,增强集团客户风险防范水平与能力。

      改善行业自律管理与服务。全行业围绕“普惠金融”“金融扶贫”“小微企业服务”“履行社会责任”“案件防范”等热点,开展银行同业的协作与竞赛,展现正能量。推进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官网建设,推进行业服务工作的信息化与电子化建设。增设行业声誉委员会,增强自律工作委员会的行业指导与行为自律工作。村镇银行工作委员会研究流动性互助、公益慈善、信息共享、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推进村镇银行工作的区域协同,引导村镇银行“走向村镇”的产品与服务创新。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外资银行工作委员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围绕重点做好行业服务与维权工作。银行业围绕特困企业解困、防范信用风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员工教育培训、声誉风险防范、依法维权、开展诚信环境建设等工作,切实显现了行业中介的职能与作用。

      6

      指标见证四川银行业发展成就

      2015年,四川银行业资产总额75920亿元,其中各项贷款38916亿元,当年增长11.34%。负债总额73564亿元,其中各项存款57792亿元,增长9.31%。银行业在存款增长放缓的同时,加大信贷投放,增强融资功能。全年理财筹集资金1063亿元,信托途径融资1040亿元,资产证券化盘活资金153亿元,通过票据、委托、保函等创新途径服务客户需求,全年银行业间接融资途径净增资金投入超过6000亿元。全行业在资产增长9.84%的同时,经营利润下降191亿元,极大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

      四川银行业面对新常态,适应新考验,再上新征程。我们期待四川银行业显现更大的社会职责,为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跨越”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适应新常态 致力稳增长——四川银行业2015年社会责任报告

  • 2016年03月15日 10时5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银行业作为我国经济与金融最重要的行业,发挥着资源配置的核心作用,金融一活、全盘皆活。2015年四川银行业面对新常态,致力稳增长、服务四川的“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表现出良好的经济责任。2015年四川经济增长7.9%,生产总值达到3.01万亿元,全国排名前移两位,银行业稳健与高效运行,为此提供了优质服务,展现了良好的社会责任。

      1

      “稳增长、惠民生”显现责任意识

      2015年,四川银行业面对经济与金融运行新常态,确立“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协同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开展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努力适应四川发展的融资需求。

      2015年,四川银行业诚实守信经营,维护公共利益,设置金融风险的防火墙,确保全省金融运行稳健,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维护经济与金融正常秩序。

      四川银行业通过实施“两加强两遏制”等活动,改进作风。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需求、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脱贫致富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现优质服务责任。

      四川银行业树立“惠民、发展、责任”的工作导向,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围绕服务惠民,降低融资成本,努力维护消费者、员工和股东的合法权益,开展公益慈善,致力发展普惠金融,全省银行业显现良好的社会责任。

      2

      服务实体经济稳增长

      2015年,四川银行业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夯实银行稳健发展基础的政策指引,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新常态下防范化解风险、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任务。银行业根据中央和四川的重大决策,结合贯彻落实业务监管机关的17个指导性文件,开展与各级党委政府、产业部门、行业协会、企业集团等方面的战略合作,签署金融合作备忘录,推进项目的融资服务。围绕发展战略、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科技进步及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优化信贷结构,增大资金的供给与融通。

      努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华夏银行成都分行2015年“贴近政府找项目”的思路,是银行业结合经济发展规划与战略,谋求与四川经济协同发展的共同理念。全省银行业强力推进500个重点项目融资服务,贷款余额达到3300亿元,当年增幅45%,净增1000亿元。银行业对“新双五”和“新双七”产业的贷款余额8242亿元,当年增加1263亿元,增长18.09%。国开行、农发行四川省分行开展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工作,匹配信贷资金重点支持城际铁路、轨道交通、棚户区改造、农村电网改造、水利设施建设,专项建设基金当年累计投放300亿元。国有大型银行的四川省分行,围绕成渝和成贵铁路、巴广渝高速、成都双流机场二跑道、官地、桐子林、猴子岩、大岗山、长河坝电站、成都地铁建设等重大项目,予以中长期信贷支持。这类重大项目的推进,为确保四川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工作目标实现作出积极贡献,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强。2015年全省银行业单列年度小微企业信贷计划1243.7亿元,确保小微增量信贷投入。全年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净增1536.6亿元,增长17.6%,贷款余额为10403.7亿元,占全部信贷总额的26.73%。总体实现小微企业信贷投入“三个不低于”的政策目标。开展第六届四川银行业小微企业客户经理大赛,倡导专门、专职、专业服务小微企业的行业氛围,鼓励瞄准小微企业开展服务创新。围绕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突出问题,改善流程、降低利率、取消不合理收费,小微信贷的普惠性与覆盖面显著提高。

      “三农”基础金融服务持续改善。2015年,银行业机构瞄准县域、围绕“三农”,开展多元合作与创新,丰富“三农”信贷投入的新渠道、新业务。村镇银行2015年增设乡镇支行。农村信用社增强信贷投放的分散性、便捷性与普惠面。推广农村“四权”抵押贷款、“四权”反担保贷款试点。小额信用贷款覆盖面提高。试点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林权质押等信贷产品。银行业机构围绕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和新业态,推进融资产品创新。截至2015年底,全省银行业对“三农”贷款13813.6亿元,当年增加1523.6亿元,占当年信贷增量的38.43%,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3.45个百分点。

      夯实普惠金融发展基础。四川银行业增设社区支行,布设离行式ATM、POS、EPOS等金融机具,开发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及多种支付与委托代理技术,聘请在乡及村组和社区的金融服务联络员、行风监督员,增强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普惠性、便捷度,服务到家。“互联网+银行+”提升银行普惠金融服务。2015年四川省有46876个行政村实现了基础金融支取全覆盖,绝大多数在乡村、社区的客户可就近就地获得基础金融服务。银行业推广个人转账终端、简易支付机具。仅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2015年全行电子渠道交易笔数即突破10亿笔,网络金融分流率达86%。在不具备条件设立营业网点的边远乡村,银行业采取汽车银行、背包银行、联络员等方式,灵活开展定时定点上门的流动服务,增大群众的金融需求可得性。

      出台贫困县的金融制度。推出《四川银行业帮扶全省88个贫困县行动5年计划》,建立银行与88个县对口金融扶贫机制。出台对贫困县的创新服务、信贷投放、基础项目、产业发展等金融支持政策。研究针对川东北、秦巴山区的配套金融服务,进一步启动“巴山新居”与产业链条的协同发展路径。研究甘孜、阿坝及川西北生态保护相协同的金融服务措施。2015年底,全省贫困县原地信贷总额为4421亿元,增幅快于平均增长。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对连片扶贫各县发放贷款余额546.4亿元,3年净增190亿元。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推广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对口金融开发扶贫的机制的建立,与精准扶贫的措施和项目的逐步对接,在2015年总体取得新效果。

      有力支持住房信贷与棚户区改造。全省银行业对房地产行业共发放贷款3250亿元,当年增加818.8亿元。全年居民住房按揭贷款增加870亿元,余额为6340.5亿元。2015年,国开行四川省分行发放棚改贷款347亿元,推进了127个县的棚改项目。

      加大个性化金融服务。2015年,四川银行业机构对10万返乡农民工发放贷款62.66亿元,对青年创业发放贷款40.78亿元,对近10万学生予以近90亿元助学贷款。农村信用社和国开行四川省分行的助学贷款覆盖面、增加额行业领先。“学生创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与信贷投放、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稳健提高。信贷有力推进城乡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发展。

      银行业推进多点多极发展。全省银行业瞄准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四川多点多极发展。围绕成都区域金融中心及成都平原经济区建设,银行业60%的资金及主要创新业务,重点瞄准这一经济增长极开展。推进成都自主创新示范、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绵阳科学城军民融合创新。银行业支持川南经济一体化建设,支持泸州、宜宾、自贡的立体交通体系与优势产业的发展。研究推进川东北发展的金融政策,瞄准川东北的天然气、红色旅游、农林资源,加大信贷投入,2015年南充市的信贷增量投放仅次于成都,一年净增287亿元,领跑其余市(州)。针对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连片扶贫及亚热带立体农业优势,推进清洁能源、现代农业的发展。银行业针对川西北生态经济区规划,有序支持水电开发,服务旅游经济,保护生态屏障。

      支持四川省企业走出去。银行业机构围绕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活动,持续创新追踪服务。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2015年引入海外分行资金2.8亿美元、境外代理行资金11亿美元、内保外贷9000万美元,拓宽了对“走出去”企业的融资渠道。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对“251三年行动计划”的29户企业,予以信贷支持68亿元。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支持川企对印尼龙湾电站、越南沿海电站等出口买方信贷业务2.7亿美元,该行全程参与四川省“2015年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协助省政府开展“引进来”的“西部投资大会”。外资银行在川机构切实做好“内联外引”金融新服务。

      3

      调结构做好防风险

      努力化解信用风险。围绕地方政府平台、过剩产能行业、38家重点特困企业,全省银行业遵照“企业自救、银行帮扶、政策支持、监管协调”的原则,实施“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明确牵头银行协同银团成员,实施银行同业的联动帮扶,会同企业与政府实施联动解困,三分之一的企业信用风险在2015年明显缓释。2015年融资平台的偿债率为99%,不良贷款为4.32亿元。

      有效防范社会风险传导。四川银行业筑牢风险隔离墙,清理规范服务链条的融资担保、资产评估、权属登记、私募基金等中介服务与协作,审慎开展银担、银贷、银证、银保、银信、银基等业务合作,避免外部风险向银行业的传导。

      2015年,四川银行业切实履行行业经营环境、法制环境责任,抓好信息科技与声誉风险管理。注重员工行为规范与廉洁履职,确保员工的忠诚与敬业,全省银行业整体运行平稳,为四川的社会和谐提供了良好的金融保障。

      4

      改革创新提升服务

      四川银行业遵照《2015年四川银行业重点改革任务分解方案》,自觉稳步有序推进本行业、本单位的改革工作。大中型银行努力深化改革与创新,推进事业部制,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效果。资产管理公司在川机构功能拓展,推进资产重组。

      地方法人机构改革深化。地方性银行的公司治理体系逐步完善。成都银行等城商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工具、增资扩股,壮大实力。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有65家机构启动农村商业银行改革。村镇银行稳健发展。中铁信托增资12亿元,增强理财业务的有效性与多样性。信托机构制定资本处置与恢复计划、红利回拨机制,完善薪酬延期支付制度。川国投重组重登、川金租破产重整。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民营银行设立工作稳步启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继续发展。

      理财业务规范发展。银行业适应理财需求,开展“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的理财业务改革。大部分机构设立理财产品专区或专柜,录音、录像等设备配置健全,理财业务基础牢固,维护了金融消费者的价值增值需求。

      银行业创新能力增强。四川银行业顺应消费者及同业竞争需求,切实引入“互联网+银行服务+”,增强以电子技术、业务网络、简易支付为支撑的普惠金融服务功能。推进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流转,发展票据业务,提升资金使用效能。持续推进科技金融服务与创新暨银科对接。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推出成德绵一体化金融服务方案。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创新推出“惠农贷”“财补贷”“茶农贷”“移民贷”等农户贷款特色产品。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推出居民健康卡,有效缓解医院挂号难、排队难的问题。

      创新中长期信贷服务。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金融服务。推进凉山新寨新村、巴山新居等建设。开发农村电网改造、乡村公路建设贷款。实施“千乡万村”工程贷款。推进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示范县信贷品种。

      5

      开创和谐发展好环境

      全面开展文明规范服务。四川银行业持续四年编制并发布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展现全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措施与成效。四川银监局、四川省银行业协会持续开展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开展银行业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倡议银行业履行好社会责任,展现行业良好责任形象。四川省银行业协会持续开展银行业星级网点与百佳示范单位的评选,推进银行服务网点的规范化、服务标准化、体验个性化和业务特色化。开展银行业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奖”评选,激励价格公平、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产品的开发与创新。

      持续开展绿色信贷。四川银行业通过调整信贷结构,支持水电、光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发展,控制产能过剩的煤炭开采与燃煤发电。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银行业支持林业、果蔬与有机农业发展。组织员工植树造林,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金融服务。

      公益慈善银行业在行动。银行业响应四川银监局和团省委的号召,联合建立“四川省银行业扶贫慈善基金”,募集基金977万元。四川省银行业协会编写《四川银行业特殊客户服务公约》《四川省银行业协会手语服务日常用语手册》,增强对特殊客户的服务便捷性。银行业按照省总工会职工志愿服务工作部署,以“邻里守望”为主题,全行业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作为服务与公益的重点,开展慰问、资助、帮扶等职工志愿服务。开展对偏远贫困乡村的支教与捐赠活动。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全行青年志愿者注册人数3134人,全年参与志愿者活动3.4万人次。

      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2015年,四川银行业机构持续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推进金融政策、知识、业务下乡、入户、进社区、上学校、到市场,采取纸质折页、新媒体,设立专业客户群等,增强与金融消费者的联动。努力践行对适当的消费者推荐适应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重视员工权益保障与关爱。2015年,四川银行业机构积极开展特困职工的救助与关爱工作,做好离退休员工的关心与关怀。全行业弘扬先进单位与个人的先进事迹,28年服务脱贫致富的纳西族“银行舅舅”巴交龙布、在村镇银行与民生银行的普通岗位感动同业的传奇女子邓楠,当选为2015年度中国银行业“最美银行业人物”。

      银行同业协作机制增强。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围绕行业“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能,明确了2015年的“科学维权、认真自律、协调服务、强化内建”工作重点。针对“新常态”下银行业的重点与中心工作,瞄准22家特困企业开展组织帮扶与深化银行业科学维权。牵头建立健全债委会和联席会制度,全年共组织维权与帮扶会议25次,畅通银行、企业、地方政府的对话渠道。通过加强与福建、重庆等兄弟银行业协会的联动,研究建立困难企业的“后银团贷款”帮扶机制、整合债权项目联合管理办法。协调部门出台18项具体措施帮扶特困企业。引导银行同业开展对失信债务人的联动管理,加强行业内部的失信企业信息通报机制,增强集团客户风险防范水平与能力。

      改善行业自律管理与服务。全行业围绕“普惠金融”“金融扶贫”“小微企业服务”“履行社会责任”“案件防范”等热点,开展银行同业的协作与竞赛,展现正能量。推进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官网建设,推进行业服务工作的信息化与电子化建设。增设行业声誉委员会,增强自律工作委员会的行业指导与行为自律工作。村镇银行工作委员会研究流动性互助、公益慈善、信息共享、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推进村镇银行工作的区域协同,引导村镇银行“走向村镇”的产品与服务创新。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外资银行工作委员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围绕重点做好行业服务与维权工作。银行业围绕特困企业解困、防范信用风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员工教育培训、声誉风险防范、依法维权、开展诚信环境建设等工作,切实显现了行业中介的职能与作用。

      6

      指标见证四川银行业发展成就

      2015年,四川银行业资产总额75920亿元,其中各项贷款38916亿元,当年增长11.34%。负债总额73564亿元,其中各项存款57792亿元,增长9.31%。银行业在存款增长放缓的同时,加大信贷投放,增强融资功能。全年理财筹集资金1063亿元,信托途径融资1040亿元,资产证券化盘活资金153亿元,通过票据、委托、保函等创新途径服务客户需求,全年银行业间接融资途径净增资金投入超过6000亿元。全行业在资产增长9.84%的同时,经营利润下降191亿元,极大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

      四川银行业面对新常态,适应新考验,再上新征程。我们期待四川银行业显现更大的社会职责,为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跨越”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