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自贡富顺“十三五”期间,奋力建成四川“经济强县”

  • 2016年03月14日 16时1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三个富顺

      服务发展,协商议政,着力构建开放创新、宜业宜商的富裕富顺。

      发挥优势,调查研究,着力构建文化彰显、山水相融的秀美富顺。

      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着力构建文明诚信、平安和谐的幸福富顺。

      3月9日,“倒春寒”袭来的凉意,并未影响四川省远达集团富顺县美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上的“热火朝天”——自去年底搬迁到新厂后,美乐食品的生产线扩大到5条,生产能力提高3倍。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背景下,企业仍以20%的增速在发展。

      一墙之隔的四川省旺林堂药业有限公司同样“产销两旺”: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研制的“胆疏滴丸”成为全国同类药品的唯一剂型,更多的药品种类正在研发……今年,旺林堂还将筹谋“上市”。

      企业的发展,为自贡富顺建成四川“经济强县”的目标,构筑着坚实的基础。

      3月初,富顺县召开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会议提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今年,富顺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县委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经济强县、教育强县、中等城市三大战略重点,以“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县”为主题主线,以项目为总抓手,以全面创新改革为动力,突出做强产业支撑、加快教育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城乡环境水平三大着力点,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二五”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大会上,自贡富顺县交出“十二五”成绩单:过去5年,是富顺发展充满挑战、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5年。5年来,富顺围绕“一城一枢纽三园三基地”战略重点,着力推进“富裕富顺、秀美富顺、幸福富顺”建设,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十二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21.79亿元,年均增长11.7%。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6.51亿元,年均增长12.5%,地方总财力达55.71亿元,较“十一五”末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485.5亿元,是“十一五”的2.8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73.47亿元,年均增长15.2%。化工及新材料、农产品加工、机械机电等工业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晨光科技园区建成区面积达6.5平方公里,纺织服装产业园已具雏形。被评为省现代农业重点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现代林业产业强县,创建为省级现代流通建设示范县。

      城乡环境显著改善——

      5年,累计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6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6万亩,整治病险水库42座,大坡上水库开工建设,建成幸福美丽新村60个、农民聚集点185个。累计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1.7亿元,是“十一五”的3.3倍。成自泸赤高速和自隆高速富顺段、G348绕城改线AB段建成通车,S207等县内骨干道路升级改造完成,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累计投入市政建设资金10.26亿元,县城西区骨干路网贯通,12条城区道路改造完成,建成沱江防洪堤5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1.1平方公里,聚集人口22.6万人,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累计出台专项改革方案13个,经济、社会事业等一批重点改革扎实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扩权强镇试点深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国库集中支付等改革进展顺利,农村公共运行维护制度全面推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快速推进,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运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顺利开展。开放合作成果明显,累计引进市外资金326亿元,年均增长21%。

      民生保障持续加强——

      “十二五”期间,富顺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12.6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5524元、12055元,民生投入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比“十一五”末实现翻番。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村村响”实现全覆盖,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十三五”新起点稳步前行

      富顺为“十三五”定下基调:“十三五”是全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建设经济强县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富顺将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打造经济繁荣、特色彰显、生态宜居的中等城市,努力建设四川经济强县,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顶层设计,规划先行。

      富顺提出,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320亿元,年均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10亿元,年均增长9%;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12.5亿元,年均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0亿元,年均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达190亿元,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304元,年均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508元,年均增长10%。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55:31。

      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富顺将加快建设四川经济强县。坚持“一园多区”错位发展工业,“一核多极”集聚发展服务业,“一线两翼”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做强产业支撑。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富顺将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预计全年实施重大项目165个,完成投资90亿元以上。此外积极谋划储备G348北改线、中医院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完成“十三五”项目储备和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项目储备。坚持实行重大项目动态储备,建立完善“十三五”重大项目动态储备库。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福祉,始终是富顺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温暖注脚。富顺提出,到2020年,34个贫困村全部摘帽,31253名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形成覆盖城乡、设施完善、适应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努力营造保障健全、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

      其中,把加快建设川南教育强县作为民生事业里的“重头戏”。未来,富顺将健全教育体制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打造教育品牌。力争富顺二中重本上线率进入川南同类学校前三强,全县本科上线率进入川南前五位,建成2-3所川南知名义务教育学校。

      此外,今年富顺将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精准脱贫“八大工程”,整合资源加大扶贫投入,设立5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1000万元小额贴息贷款风险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金参与扶贫。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发展扶贫,加快“一村一品”产业培育,探索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新模式。全年实现7个贫困村摘帽、6800人脱贫。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自贡富顺“十三五”期间,奋力建成四川“经济强县”

  • 2016年03月14日 16时1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三个富顺

      服务发展,协商议政,着力构建开放创新、宜业宜商的富裕富顺。

      发挥优势,调查研究,着力构建文化彰显、山水相融的秀美富顺。

      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着力构建文明诚信、平安和谐的幸福富顺。

      3月9日,“倒春寒”袭来的凉意,并未影响四川省远达集团富顺县美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线上的“热火朝天”——自去年底搬迁到新厂后,美乐食品的生产线扩大到5条,生产能力提高3倍。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背景下,企业仍以20%的增速在发展。

      一墙之隔的四川省旺林堂药业有限公司同样“产销两旺”: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研制的“胆疏滴丸”成为全国同类药品的唯一剂型,更多的药品种类正在研发……今年,旺林堂还将筹谋“上市”。

      企业的发展,为自贡富顺建成四川“经济强县”的目标,构筑着坚实的基础。

      3月初,富顺县召开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会议提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今年,富顺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县委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经济强县、教育强县、中等城市三大战略重点,以“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县”为主题主线,以项目为总抓手,以全面创新改革为动力,突出做强产业支撑、加快教育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城乡环境水平三大着力点,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二五”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大会上,自贡富顺县交出“十二五”成绩单:过去5年,是富顺发展充满挑战、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5年。5年来,富顺围绕“一城一枢纽三园三基地”战略重点,着力推进“富裕富顺、秀美富顺、幸福富顺”建设,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十二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21.79亿元,年均增长11.7%。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6.51亿元,年均增长12.5%,地方总财力达55.71亿元,较“十一五”末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485.5亿元,是“十一五”的2.8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73.47亿元,年均增长15.2%。化工及新材料、农产品加工、机械机电等工业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晨光科技园区建成区面积达6.5平方公里,纺织服装产业园已具雏形。被评为省现代农业重点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现代林业产业强县,创建为省级现代流通建设示范县。

      城乡环境显著改善——

      5年,累计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6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6万亩,整治病险水库42座,大坡上水库开工建设,建成幸福美丽新村60个、农民聚集点185个。累计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1.7亿元,是“十一五”的3.3倍。成自泸赤高速和自隆高速富顺段、G348绕城改线AB段建成通车,S207等县内骨干道路升级改造完成,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累计投入市政建设资金10.26亿元,县城西区骨干路网贯通,12条城区道路改造完成,建成沱江防洪堤5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1.1平方公里,聚集人口22.6万人,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累计出台专项改革方案13个,经济、社会事业等一批重点改革扎实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扩权强镇试点深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营改增”试点、国库集中支付等改革进展顺利,农村公共运行维护制度全面推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快速推进,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运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顺利开展。开放合作成果明显,累计引进市外资金326亿元,年均增长21%。

      民生保障持续加强——

      “十二五”期间,富顺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12.6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5524元、12055元,民生投入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比“十一五”末实现翻番。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村村响”实现全覆盖,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十三五”新起点稳步前行

      富顺为“十三五”定下基调:“十三五”是全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建设经济强县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富顺将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打造经济繁荣、特色彰显、生态宜居的中等城市,努力建设四川经济强县,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顶层设计,规划先行。

      富顺提出,到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320亿元,年均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10亿元,年均增长9%;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12.5亿元,年均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0亿元,年均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达190亿元,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304元,年均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508元,年均增长10%。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55:31。

      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富顺将加快建设四川经济强县。坚持“一园多区”错位发展工业,“一核多极”集聚发展服务业,“一线两翼”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做强产业支撑。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富顺将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预计全年实施重大项目165个,完成投资90亿元以上。此外积极谋划储备G348北改线、中医院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完成“十三五”项目储备和争取上级政策资金项目储备。坚持实行重大项目动态储备,建立完善“十三五”重大项目动态储备库。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福祉,始终是富顺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温暖注脚。富顺提出,到2020年,34个贫困村全部摘帽,31253名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形成覆盖城乡、设施完善、适应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努力营造保障健全、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

      其中,把加快建设川南教育强县作为民生事业里的“重头戏”。未来,富顺将健全教育体制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打造教育品牌。力争富顺二中重本上线率进入川南同类学校前三强,全县本科上线率进入川南前五位,建成2-3所川南知名义务教育学校。

      此外,今年富顺将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精准脱贫“八大工程”,整合资源加大扶贫投入,设立5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1000万元小额贴息贷款风险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金参与扶贫。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发展扶贫,加快“一村一品”产业培育,探索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新模式。全年实现7个贫困村摘帽、6800人脱贫。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