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示范“中国制造2025”:先进制造业撑起转型脊梁

  • 2016年12月30日 19时0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成都工业年终观察(中)

      临近2016年末,成都迎来一场“大考”。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院士、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组长朱高峰带队,对成都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工作进行评估。

      “各位专家,是否同意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他话音刚落,全场便响起了代表“同意”的热烈掌声。

      成都是四川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核心依托城市,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是以创新之力推动产业转型。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和使命,成都深入实施《成都制造2025规划》及重点产业专项推进计划,蹄疾而步稳地升级工业经济,使之成为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的强大产业支撑。

      今年,成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产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分别提升至31%、43%,支撑起四川“全创区”转型升级的脊梁。

      万亿、千亿产业舰队

      百舸争流

      11月18日,代号为“骏马”的英特尔ATT高端测试技术项目投产,项目总投资16亿美元,首次在中国引进英特尔世界领先的“高端测试技术”,其成都工厂由此实现重大“创新睿变”。

      英特尔划出的升级曲线,犹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轨迹。今年1—11月,产业增速由年初的-2.4%提升到4.8%。由负转正乃至快速提升的背后,是成都澎湃而兴的万亿产业抱负。

      作为全国首批、中西部地区唯一授牌的“中国软件名城”,成都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确定了建设“世界软件名城”的全新目标,而整个IT产业更要在2020年力争总规模达到10000亿元,在全市所有工业产业中首个迈上万亿元台阶。

      这些驱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万亿、千亿产业愿景,写进《成都制造2025规划》《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关于加快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14个重点产业梯次加快发展。

      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和食品产业目前已是成都的四大千亿产业,成都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奋力打造轨道交通、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更多千亿产业集群,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筑牢根基。

      今年1—10月,汽车产业同比增长15.6%,实现汽车产量93.57万辆,同比增长18.3%;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速,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局面。

      军民融合显特色

      航空产业“展翅”

      为全国“探路”,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核心主题聚焦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成都拥有众多的科研机构和国防军工企业,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通道,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切实破解制约发展障碍,恰是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的现实抓手和可靠路径。

      今年9月,《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三个“1+N”体系,引爆舆论热点。

      根据规划,成都将以航空产业为核心,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天、核能及核技术应用、机电装备和新材料等产业,形成“1+N”产业发展体系;以成都天府新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为核心,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青羊区、新都区、双流区、彭州市等特色产业园(基地)为支撑,形成“1+N”空间布局体系;以“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条”为核心,科技创新、招商促进、金融服务、区县扶持等一批政策措施为配套,形成“1+N”政策保障体系。

      航空产业率先起飞。目前,成都已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航空产业体系,形成了飞机、航空发动机、航空设备与系统研发制造,以及航空维修与运营服务的能力,是国家确定的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我国重要的歼击机、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

      成都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航空产业规模过千亿元,承担更多飞机整机和航空发动机研制任务,飞机大部件制造、航空维修等广泛参与全球配套,无人机、通用航空装备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研制、运营体系更加完善。

      “老树开新花”

      传统产业不老

      今年7月,第十七届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开幕,在家具产业总体“疲软”的大环境中,该次展会创下现场成交138.9亿元的新纪录。

      一个显著变化是,家具定制企业在崛起。据不完全统计,5年前成都地区只有20多家定制家具企业,现在已有400多家,近年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

      在成都决策者看来,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产品,借助技术改造、生产变革和价值链提升,食品、家具、服装、制鞋、建材等传统产业同样可以“老树开新花”“老树发新芽”。“老树”生长需要适合的土壤,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和城市发展需要,成都先做“减法”,大力推进“去产能”,先后淘汰和关停51户企业的落后产能。目前,已全面淘汰小水泥、小火电、小石灰窑,整体退出了煤炭生产、烟花爆竹和钢铁长流程冶炼。

      另一方面,成都大力做“加法”,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以高端项目扩产、企业信息化改造、创新成果产业化、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等为重点,推进全市162个亿元以上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建设。

      今年1—11月,全市完成技改投资1809.6亿元,同比增长40.6%,总量和增幅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7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5户,组织推进技术创新项目520个。

      成都银鹭食品工业园在新的工艺条件下,一瓶普通的八宝粥,从原材料质量控制到出厂,大大小小要经过几百种考验。食品产业的竞争力提升,同样增强了新津打造千亿产业园区的信心。 (张战国)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示范“中国制造2025”:先进制造业撑起转型脊梁

  • 2016年12月30日 19时0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成都工业年终观察(中)

      临近2016年末,成都迎来一场“大考”。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院士、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组组长朱高峰带队,对成都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工作进行评估。

      “各位专家,是否同意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他话音刚落,全场便响起了代表“同意”的热烈掌声。

      成都是四川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核心依托城市,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是以创新之力推动产业转型。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和使命,成都深入实施《成都制造2025规划》及重点产业专项推进计划,蹄疾而步稳地升级工业经济,使之成为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的强大产业支撑。

      今年,成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产业占工业总量的比重分别提升至31%、43%,支撑起四川“全创区”转型升级的脊梁。

      万亿、千亿产业舰队

      百舸争流

      11月18日,代号为“骏马”的英特尔ATT高端测试技术项目投产,项目总投资16亿美元,首次在中国引进英特尔世界领先的“高端测试技术”,其成都工厂由此实现重大“创新睿变”。

      英特尔划出的升级曲线,犹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轨迹。今年1—11月,产业增速由年初的-2.4%提升到4.8%。由负转正乃至快速提升的背后,是成都澎湃而兴的万亿产业抱负。

      作为全国首批、中西部地区唯一授牌的“中国软件名城”,成都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确定了建设“世界软件名城”的全新目标,而整个IT产业更要在2020年力争总规模达到10000亿元,在全市所有工业产业中首个迈上万亿元台阶。

      这些驱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万亿、千亿产业愿景,写进《成都制造2025规划》《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关于加快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14个重点产业梯次加快发展。

      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和食品产业目前已是成都的四大千亿产业,成都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奋力打造轨道交通、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更多千亿产业集群,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筑牢根基。

      今年1—10月,汽车产业同比增长15.6%,实现汽车产量93.57万辆,同比增长18.3%;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速,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局面。

      军民融合显特色

      航空产业“展翅”

      为全国“探路”,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核心主题聚焦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成都拥有众多的科研机构和国防军工企业,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通道,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切实破解制约发展障碍,恰是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的现实抓手和可靠路径。

      今年9月,《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三个“1+N”体系,引爆舆论热点。

      根据规划,成都将以航空产业为核心,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天、核能及核技术应用、机电装备和新材料等产业,形成“1+N”产业发展体系;以成都天府新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为核心,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青羊区、新都区、双流区、彭州市等特色产业园(基地)为支撑,形成“1+N”空间布局体系;以“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条”为核心,科技创新、招商促进、金融服务、区县扶持等一批政策措施为配套,形成“1+N”政策保障体系。

      航空产业率先起飞。目前,成都已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航空产业体系,形成了飞机、航空发动机、航空设备与系统研发制造,以及航空维修与运营服务的能力,是国家确定的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我国重要的歼击机、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

      成都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航空产业规模过千亿元,承担更多飞机整机和航空发动机研制任务,飞机大部件制造、航空维修等广泛参与全球配套,无人机、通用航空装备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研制、运营体系更加完善。

      “老树开新花”

      传统产业不老

      今年7月,第十七届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开幕,在家具产业总体“疲软”的大环境中,该次展会创下现场成交138.9亿元的新纪录。

      一个显著变化是,家具定制企业在崛起。据不完全统计,5年前成都地区只有20多家定制家具企业,现在已有400多家,近年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

      在成都决策者看来,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产品,借助技术改造、生产变革和价值链提升,食品、家具、服装、制鞋、建材等传统产业同样可以“老树开新花”“老树发新芽”。“老树”生长需要适合的土壤,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和城市发展需要,成都先做“减法”,大力推进“去产能”,先后淘汰和关停51户企业的落后产能。目前,已全面淘汰小水泥、小火电、小石灰窑,整体退出了煤炭生产、烟花爆竹和钢铁长流程冶炼。

      另一方面,成都大力做“加法”,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以高端项目扩产、企业信息化改造、创新成果产业化、节能减排绿色生产等为重点,推进全市162个亿元以上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建设。

      今年1—11月,全市完成技改投资1809.6亿元,同比增长40.6%,总量和增幅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7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5户,组织推进技术创新项目520个。

      成都银鹭食品工业园在新的工艺条件下,一瓶普通的八宝粥,从原材料质量控制到出厂,大大小小要经过几百种考验。食品产业的竞争力提升,同样增强了新津打造千亿产业园区的信心。 (张战国)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