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巴中:多点发力增收不落下一个贫困户

  • 2016年12月28日 15时1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2月17日,平昌县得胜镇独柏村举行2016年股权量化分红大会,全村建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共收到合作社发出的5万元“大红包”。 (刘静 记者 庞峰伟 摄)

      “在地里刨了大半辈子,没想到现在能成股东和工人!”12月23日,平昌县青凤镇枫香村,贫困户杨登文望着熟悉的大山和土地感慨。

      今年,枫香村进行“资产收益,股权量化”扶贫模式试点,杨登文摇身一变,成了村里合作社的股东和工人。年底一算账,作为股东分红500元,在合作社务工挣了近万元,贫困的帽子就要摘掉。

      这样的变化不仅属于杨登文,也属于巴中市的31.83万贫困户。脱贫攻坚路上,巴中政府、社会资本及贫困户个人,都在新一轮精准扶贫政策春风“沐浴”下,多点发力增收,向贫困发起“总攻”。

      A

      整合资金贫困户当股东

      “这个红本本是股权证,我们家扶贫专项资金优先股分到6股,财政支农资金普通股分到2.55股。”杨登文说,这8.55股为他带来了500元的分红。

      人人都是股东,年年都有分红。这是巴中市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造血”功能,创新股权量化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的探索。平昌县将林地、宅基地和承包地使用权等量化折价,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交给龙头企业、专合社运作,收益按股权进行分红。

      去年,枫香村整合14.8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注入顺枫种养合作社,将138万元财政支农资金的20%和14.8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整合成424股优先股,按照每股1000元,平均量化给212个贫困人口;将138万元的80%形成1040股普通股,其中二成量化给村集体解决集体收入来源问题,另外八成量化给所有村民。“借鸡下蛋,还要让蛋孵鸡。”枫香村村支书杨弟润说,这是一种不断放大扶贫资金效益的做法。目前,村里合作社与成都一家农业公司合作,股权量化1000多亩山林、13口塘库,深挖乡村旅游潜力,实现村民多元化入股、多渠道分红。

      B

      产业带动村民卖果蔬增收

      免费印发果业、蔬菜技术资料2000余份,组织大户和重点户外出参观学习200人次,举办技术推广5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中,巴州区寿星果业公司做了不少事。“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既可以帮助贫困群众增收,又能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等先进生产力,从根本上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该公司董事长冯太平说。

      企业带头,贫困户得实惠。今年,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的9户贫困户免费领到了寿星果业公司送来的9000株冬瓜、辣椒、茄子等蔬菜苗。在企业包送、包销、包技术的“三包”服务下,这些贫困户年增收达1万余元。

      曾口镇秧田沟村贫困户杨如才则以另一种方式受益。“我在寿星果业园区务工,每月有1000多元收入,流转出去的3亩地每年有1200元的租金。今年算总账,收入也过万元了。”原来,寿星果业公司在秧田沟村流转土地305亩,投资近800万元,种植圆黄梨和蔬菜,打造果蔬产业中心园区,带动贫困人口近200人进园区务工。

      C

      帮扶到位村民主动创业

      恩阳区玉山镇黄柏村,位于秦巴山区深处的一座山坡上,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多年来,村民全靠传统种养业维持生计。“我不懒,但守着几亩地和半亩塘挣不到钱。戴着‘穷帽’,脸上无光。”52岁的村民李胤快人快语,他早就想干点营生,但村里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太差,“加上没技术、没项目、没启动资金,创业的想法只敢躺在床上想想。”

      变化从去年开始。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帮扶下,黄柏村新修3.2公里村道,维修整治7口堰塘、400多米水渠,并彻底解决全村6个社的灌溉水问题。此外,还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免费为贫困户发放鸡苗、鱼苗及优质果苗,并提供技术培训,力争“传艺”生财。

      帮扶帮到点子上,内生动力被激发。李胤做了一生中最大胆的决定:从银行贷款3万元养鱼、养猪。很快,他的鱼塘扩建到7亩多,新修建能养200头猪的圈舍。如今,李胤不仅自己摘掉了“穷帽”,还吸纳20名贫困老乡到鱼塘猪场务工。 (记者 庞峰伟)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中:多点发力增收不落下一个贫困户

  • 2016年12月28日 15时1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2月17日,平昌县得胜镇独柏村举行2016年股权量化分红大会,全村建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共收到合作社发出的5万元“大红包”。 (刘静 记者 庞峰伟 摄)

      “在地里刨了大半辈子,没想到现在能成股东和工人!”12月23日,平昌县青凤镇枫香村,贫困户杨登文望着熟悉的大山和土地感慨。

      今年,枫香村进行“资产收益,股权量化”扶贫模式试点,杨登文摇身一变,成了村里合作社的股东和工人。年底一算账,作为股东分红500元,在合作社务工挣了近万元,贫困的帽子就要摘掉。

      这样的变化不仅属于杨登文,也属于巴中市的31.83万贫困户。脱贫攻坚路上,巴中政府、社会资本及贫困户个人,都在新一轮精准扶贫政策春风“沐浴”下,多点发力增收,向贫困发起“总攻”。

      A

      整合资金贫困户当股东

      “这个红本本是股权证,我们家扶贫专项资金优先股分到6股,财政支农资金普通股分到2.55股。”杨登文说,这8.55股为他带来了500元的分红。

      人人都是股东,年年都有分红。这是巴中市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造血”功能,创新股权量化方式,促进贫困户增收的探索。平昌县将林地、宅基地和承包地使用权等量化折价,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交给龙头企业、专合社运作,收益按股权进行分红。

      去年,枫香村整合14.8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注入顺枫种养合作社,将138万元财政支农资金的20%和14.8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整合成424股优先股,按照每股1000元,平均量化给212个贫困人口;将138万元的80%形成1040股普通股,其中二成量化给村集体解决集体收入来源问题,另外八成量化给所有村民。“借鸡下蛋,还要让蛋孵鸡。”枫香村村支书杨弟润说,这是一种不断放大扶贫资金效益的做法。目前,村里合作社与成都一家农业公司合作,股权量化1000多亩山林、13口塘库,深挖乡村旅游潜力,实现村民多元化入股、多渠道分红。

      B

      产业带动村民卖果蔬增收

      免费印发果业、蔬菜技术资料2000余份,组织大户和重点户外出参观学习200人次,举办技术推广5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中,巴州区寿星果业公司做了不少事。“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既可以帮助贫困群众增收,又能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等先进生产力,从根本上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该公司董事长冯太平说。

      企业带头,贫困户得实惠。今年,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的9户贫困户免费领到了寿星果业公司送来的9000株冬瓜、辣椒、茄子等蔬菜苗。在企业包送、包销、包技术的“三包”服务下,这些贫困户年增收达1万余元。

      曾口镇秧田沟村贫困户杨如才则以另一种方式受益。“我在寿星果业园区务工,每月有1000多元收入,流转出去的3亩地每年有1200元的租金。今年算总账,收入也过万元了。”原来,寿星果业公司在秧田沟村流转土地305亩,投资近800万元,种植圆黄梨和蔬菜,打造果蔬产业中心园区,带动贫困人口近200人进园区务工。

      C

      帮扶到位村民主动创业

      恩阳区玉山镇黄柏村,位于秦巴山区深处的一座山坡上,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多年来,村民全靠传统种养业维持生计。“我不懒,但守着几亩地和半亩塘挣不到钱。戴着‘穷帽’,脸上无光。”52岁的村民李胤快人快语,他早就想干点营生,但村里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太差,“加上没技术、没项目、没启动资金,创业的想法只敢躺在床上想想。”

      变化从去年开始。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帮扶下,黄柏村新修3.2公里村道,维修整治7口堰塘、400多米水渠,并彻底解决全村6个社的灌溉水问题。此外,还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免费为贫困户发放鸡苗、鱼苗及优质果苗,并提供技术培训,力争“传艺”生财。

      帮扶帮到点子上,内生动力被激发。李胤做了一生中最大胆的决定:从银行贷款3万元养鱼、养猪。很快,他的鱼塘扩建到7亩多,新修建能养200头猪的圈舍。如今,李胤不仅自己摘掉了“穷帽”,还吸纳20名贫困老乡到鱼塘猪场务工。 (记者 庞峰伟)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