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要脱贫,嘉陵区先啃“硬骨头” 3160公里产业路激活致富想象

  • 2016年11月15日 16时1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制图/卢浩


    南充市嘉陵区大通镇大沟头村,已建成的通村水泥路四通八达。樊俊摄

      11月3日,雨后放晴。在南充市嘉陵区金宝镇胖土地村村口,村民何德科正带头铺筑混凝土路面。见村支部书记何树生来了,何德科远远打声招呼,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入秋雨水多,歇了近半个月,现在正抓紧时间赶工期,大家都很忙。”何树生说。

      胖土地村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一直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这在嘉陵不是个例。作为国家级贫困区,该区143个贫困村大部分集中在西部丘区,2010年以前全区只有20公里通村水泥路。

      交通滞后,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瓶颈。解决难题,嘉陵啃下农村公路建设这块“硬骨头”。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达3160公里。年底,还将完成通村公路建设里程400公里的任务目标。路通了,村里有什么变化?还有哪些问题需解决?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进行走访。

      改变

      一路通则百业兴

      这条2.5公里长的通村路,是何树生今年最牵挂的事。“邻近的西阳寺村与马垭沟村修了路,变化立竿见影。”他为此反复奔走,一度急得嘴巴冒泡。

      最着急的还是村民。“因为路偏,人家来收粮收猪都会把钱压一毛两毛。”何德科说。目前,村里已流转土地20公顷种植葛根,通路后将建初加工厂。何树生介绍,修路全部由财政补助,“村民没有负担,还能从中受益,每天务工至少能挣80元。”

      在大通镇芝麻湾村,6.8公里长的村道平坦宽阔,从山下一路盘旋而上。当地引进绿地集团发展观光农业,流转土地60多公顷栽种果树。38岁的黄海返乡创业多年,他的养猪场在半山腰上,修建时是用马匹和独轮车将砖块运上来,“卖猪的时候更困难,赶猪下山时常有猪滚到山沟,一年摔死十几头。”如今,通村路修到猪场门口,猪场规模已扩大至700余头,带动贫困户5户致富。

      作为农业大区,受益于网线密布的通村公路,一批像黄海这样的新型经营主体正在成长。截至目前,该区已形成近4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致富超5000人。

      一路通则百业兴。今年1月,嘉陵区供销电子商务营运有限公司打造的网售平台“中国农夫商城”上线,在龙岭镇两个贫困村开展试点,通过平台帮助农户购买生产资料,销售土特产。嘉陵区阳光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红心柚,今年红心柚成熟时,销路难倒了合作社负责人周建国。“上线商城后第二天就接到订单,经销商上门收货,连运费也省了。”周建国说。“电商下沉,关键在物流。便捷的乡村交通网络,是我们打造本土农商产业链的底气。”公司负责人范敏说,该公司正加快打造区、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年内将实现全区中心场镇网点全覆盖。

      嘉陵已联合众多电商,引进京东帮服务,计划用3年时间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创新

      委托代建完善管护

      在金宝镇至三会镇的县道公路建设现场,挖掘机来回作业,路面清理工程已基本完成。该道路长10.9公里,宽6.5米,建成后与省道208线贯通。为了保证明年春节前通路,国庆至今,嘉陵区公路局机械科工作人员杜志胜一直蹲守在现场。

      “采用政府委托代建模式,大大节省成本。”嘉陵区交通运输局建管股负责人胥明诚介绍,项目由公路局自建自养,建设材料通过政府采购中心统一招标,“每公里节约成本40万元至50万元,工程师蹲点,质量有保证。”

      这是嘉陵解决项目资金缺口的新举措。从2010年至今年6月,通过向上争取资金、统筹财政支持、社会捐赠和村民自筹等方式,该区共投入15.8亿元用于村道公路新建和改善。

      质量如何保障?群众现场监督成为“法宝”。“3位村民监督员天天拿着卷尺,跟在工程队后面测量。村干部买方便面,白天黑夜轮流蹲现场。”芝麻湾村村支书皮明芳回忆,路修好后自己一称重,“足足轻了4公斤。”这股热情感染了村民。贫困户赵朝坤主动把自家猪圈拆了,用于土石填方;74岁的赵昌齐主动把家往坡上挪,为修路让行。“通过一事一议、竞争立项、群众监督等方法,让村民自管自建。只有激发群众热情,路才能修得又快又好。”胥明诚说。

      伴随农村道路建设提速,新的难题出现,比如说,养护滞后。走访中记者发现,目前村道公路主要由村民自主管护,他们一般缺乏专业知识,只能做基本的清扫、打理工作,经费也由村民自筹。嘉陵区交通运输局提供的报告中,也多次提到“农村道路重建不重管”的窘境,“管理体系不完善、经费不到位,造成部分地区乡村道路杂草丛生,路面损坏后没有及时补修。”2013年,嘉陵区新庙乡大碑山村就修起约6公里长通村路,延至高速路口。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当地发展果桑种植,形成以大碑山村为核心的200公顷果桑基地。由于交通便捷,每逢采摘旺季,全乡平均每天接待游人3000多人次。伴随客流、货流增加,原有的通村路开始不堪重负,路面破损严重,坑洼随处可见,迟迟没有进行维修,出行再次成为难题。由于村级财政资金有限,大碑山村只能发动村民集资,对路面进行修修补补。直到今年,在区交通局支持下终于修补好村道,解决出行难题。

      目前,嘉陵已提出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养护机制,把管养职能划归各乡镇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办公室,同时将公路养护费纳入财政预算,实现公路养护分级管理、奖罚并行。相关部门也正在协商,进一步优化自建工程审批与招标流程,完善委托代建模式。 (记者 伍力)

      编辑小议

      旅游带动扶贫产村共融双赢

      □张杨

      11月4日,15家景区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授牌,位于南充市仪陇县的朱德故里景区名列其中。

      原生态呈现、红色文化与农耕文化有机结合是朱德故里景区的主要亮色,据仪陇县旅游局局长胡润分析,朱德故里景区能获得5A级授牌,除了景区自身条件优越,还和其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突出强调景区在脱贫攻坚战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关。

      不久前国家旅游局修订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新标准中提出,对旅游扶贫效果好的景区,在申报5A级评定时可适当加分。实际上,朱德故里景区正是进行了这样的探索,景区发展过程中,没有搬迁一户农户,景区通过“旅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建“民宿合作社”和“农家乐合作社”,吸纳294户贫困户入社。村民通过土地出租、资产入股、保底分红、就业挣酬、效益分成等,每户能实现年收入2.5万元以上。而朱德故里景区自建成开放以来,景区覆盖区域的农民人均收入每年递增500元以上。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目前有众多景区都在评A或者升A的路上努力,而朱德故里景区与村民双赢的事例给了我们启示:在进行景区硬件设施打造、推进景区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将促进旅游扶贫与推动景区发展有机结合,形成共融共享的局面。富民增收是发展旅游业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很多景区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或者农村耕地,农民本身具有获得参与和分享收益的权利。其二,很多地处农村或欠发达贫困地区的A级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周边地区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景区反哺周边区域合情合理。

      因此,景区扶贫需要有长远眼光,通盘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扶贫实践中因地制宜,在政府合理引导下坚持走特色之路,发展旅游关联产业切忌一哄而上。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要脱贫,嘉陵区先啃“硬骨头” 3160公里产业路激活致富想象

  • 2016年11月15日 16时1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制图/卢浩


    南充市嘉陵区大通镇大沟头村,已建成的通村水泥路四通八达。樊俊摄

      11月3日,雨后放晴。在南充市嘉陵区金宝镇胖土地村村口,村民何德科正带头铺筑混凝土路面。见村支部书记何树生来了,何德科远远打声招呼,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入秋雨水多,歇了近半个月,现在正抓紧时间赶工期,大家都很忙。”何树生说。

      胖土地村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一直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这在嘉陵不是个例。作为国家级贫困区,该区143个贫困村大部分集中在西部丘区,2010年以前全区只有20公里通村水泥路。

      交通滞后,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瓶颈。解决难题,嘉陵啃下农村公路建设这块“硬骨头”。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达3160公里。年底,还将完成通村公路建设里程400公里的任务目标。路通了,村里有什么变化?还有哪些问题需解决?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进行走访。

      改变

      一路通则百业兴

      这条2.5公里长的通村路,是何树生今年最牵挂的事。“邻近的西阳寺村与马垭沟村修了路,变化立竿见影。”他为此反复奔走,一度急得嘴巴冒泡。

      最着急的还是村民。“因为路偏,人家来收粮收猪都会把钱压一毛两毛。”何德科说。目前,村里已流转土地20公顷种植葛根,通路后将建初加工厂。何树生介绍,修路全部由财政补助,“村民没有负担,还能从中受益,每天务工至少能挣80元。”

      在大通镇芝麻湾村,6.8公里长的村道平坦宽阔,从山下一路盘旋而上。当地引进绿地集团发展观光农业,流转土地60多公顷栽种果树。38岁的黄海返乡创业多年,他的养猪场在半山腰上,修建时是用马匹和独轮车将砖块运上来,“卖猪的时候更困难,赶猪下山时常有猪滚到山沟,一年摔死十几头。”如今,通村路修到猪场门口,猪场规模已扩大至700余头,带动贫困户5户致富。

      作为农业大区,受益于网线密布的通村公路,一批像黄海这样的新型经营主体正在成长。截至目前,该区已形成近4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致富超5000人。

      一路通则百业兴。今年1月,嘉陵区供销电子商务营运有限公司打造的网售平台“中国农夫商城”上线,在龙岭镇两个贫困村开展试点,通过平台帮助农户购买生产资料,销售土特产。嘉陵区阳光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红心柚,今年红心柚成熟时,销路难倒了合作社负责人周建国。“上线商城后第二天就接到订单,经销商上门收货,连运费也省了。”周建国说。“电商下沉,关键在物流。便捷的乡村交通网络,是我们打造本土农商产业链的底气。”公司负责人范敏说,该公司正加快打造区、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年内将实现全区中心场镇网点全覆盖。

      嘉陵已联合众多电商,引进京东帮服务,计划用3年时间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创新

      委托代建完善管护

      在金宝镇至三会镇的县道公路建设现场,挖掘机来回作业,路面清理工程已基本完成。该道路长10.9公里,宽6.5米,建成后与省道208线贯通。为了保证明年春节前通路,国庆至今,嘉陵区公路局机械科工作人员杜志胜一直蹲守在现场。

      “采用政府委托代建模式,大大节省成本。”嘉陵区交通运输局建管股负责人胥明诚介绍,项目由公路局自建自养,建设材料通过政府采购中心统一招标,“每公里节约成本40万元至50万元,工程师蹲点,质量有保证。”

      这是嘉陵解决项目资金缺口的新举措。从2010年至今年6月,通过向上争取资金、统筹财政支持、社会捐赠和村民自筹等方式,该区共投入15.8亿元用于村道公路新建和改善。

      质量如何保障?群众现场监督成为“法宝”。“3位村民监督员天天拿着卷尺,跟在工程队后面测量。村干部买方便面,白天黑夜轮流蹲现场。”芝麻湾村村支书皮明芳回忆,路修好后自己一称重,“足足轻了4公斤。”这股热情感染了村民。贫困户赵朝坤主动把自家猪圈拆了,用于土石填方;74岁的赵昌齐主动把家往坡上挪,为修路让行。“通过一事一议、竞争立项、群众监督等方法,让村民自管自建。只有激发群众热情,路才能修得又快又好。”胥明诚说。

      伴随农村道路建设提速,新的难题出现,比如说,养护滞后。走访中记者发现,目前村道公路主要由村民自主管护,他们一般缺乏专业知识,只能做基本的清扫、打理工作,经费也由村民自筹。嘉陵区交通运输局提供的报告中,也多次提到“农村道路重建不重管”的窘境,“管理体系不完善、经费不到位,造成部分地区乡村道路杂草丛生,路面损坏后没有及时补修。”2013年,嘉陵区新庙乡大碑山村就修起约6公里长通村路,延至高速路口。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当地发展果桑种植,形成以大碑山村为核心的200公顷果桑基地。由于交通便捷,每逢采摘旺季,全乡平均每天接待游人3000多人次。伴随客流、货流增加,原有的通村路开始不堪重负,路面破损严重,坑洼随处可见,迟迟没有进行维修,出行再次成为难题。由于村级财政资金有限,大碑山村只能发动村民集资,对路面进行修修补补。直到今年,在区交通局支持下终于修补好村道,解决出行难题。

      目前,嘉陵已提出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养护机制,把管养职能划归各乡镇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办公室,同时将公路养护费纳入财政预算,实现公路养护分级管理、奖罚并行。相关部门也正在协商,进一步优化自建工程审批与招标流程,完善委托代建模式。 (记者 伍力)

      编辑小议

      旅游带动扶贫产村共融双赢

      □张杨

      11月4日,15家景区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授牌,位于南充市仪陇县的朱德故里景区名列其中。

      原生态呈现、红色文化与农耕文化有机结合是朱德故里景区的主要亮色,据仪陇县旅游局局长胡润分析,朱德故里景区能获得5A级授牌,除了景区自身条件优越,还和其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突出强调景区在脱贫攻坚战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关。

      不久前国家旅游局修订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新标准中提出,对旅游扶贫效果好的景区,在申报5A级评定时可适当加分。实际上,朱德故里景区正是进行了这样的探索,景区发展过程中,没有搬迁一户农户,景区通过“旅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组建“民宿合作社”和“农家乐合作社”,吸纳294户贫困户入社。村民通过土地出租、资产入股、保底分红、就业挣酬、效益分成等,每户能实现年收入2.5万元以上。而朱德故里景区自建成开放以来,景区覆盖区域的农民人均收入每年递增500元以上。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目前有众多景区都在评A或者升A的路上努力,而朱德故里景区与村民双赢的事例给了我们启示:在进行景区硬件设施打造、推进景区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将促进旅游扶贫与推动景区发展有机结合,形成共融共享的局面。富民增收是发展旅游业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很多景区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或者农村耕地,农民本身具有获得参与和分享收益的权利。其二,很多地处农村或欠发达贫困地区的A级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周边地区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景区反哺周边区域合情合理。

      因此,景区扶贫需要有长远眼光,通盘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扶贫实践中因地制宜,在政府合理引导下坚持走特色之路,发展旅游关联产业切忌一哄而上。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