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自贡贡井区:合力扶贫 润物细无声

  • 2016年10月31日 15时5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2014年,自贡贡井区11个乡镇149个村,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775户、12923人。经过近两年的扶贫攻坚工作,贡井的贫困人口减少至2016年初的6943人,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四难”问题有效缓解。

      然而,贡井区有自己扶贫的困境——由于贫困户不集中,全区没有一个“贫困村”。但在全省精准扶贫的背景下,每一个贫困户都需得到帮助。

      面对贫困群众分布广、人数多、致贫情况复杂的局面,贡井区委、区政府一班人在思考,新一轮脱贫攻坚,路在何方?

      “脱贫攻坚是当前区委、区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全区上下要突出扶贫举措精准,加快实施扶贫项目,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不断完善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和保障体系,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济困,形成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区委书记黄劲给出了答案。

      产业扶贫鼓起贫困群众“钱袋子”

      站在田坎上,指着自家10余亩大头菜,贡井区成佳镇双观村2组贫困户刘教友信心满满,“这批大头菜收了,我家就脱贫了!”

      种植大头菜是成佳镇农民的传统习惯。近年来,成佳镇坚持发展大头菜实施精准扶贫到户,特别是针对有劳动力缺技术的贫困户,全力打造“专合社+农户+企业+基地”的产业扶贫模式,引导贫困农民调整结构实现增收。

      目前,成佳镇大头菜种植面积达1.6万亩,遍及全镇36个行政村,带动农户5000余户。依托专合社,贫困户种植大头菜每亩收入超过2500元,投入少见效快。短短三四年时间,已有260多户贫困家庭靠种植大头菜摆脱了贫困。

      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核心。产业扶贫,贡井区需要什么?打破乡、村界限,特色产业遍布贡井。

      今年以来,立足贫困户、相对贫困村的实际,贡井区结合“四带五基地”发展战略,投入专项扶贫资金937万元,重点扶持发展蔬菜、水果、乡村旅游、畜牧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积极争取省级专项扶贫资金565万元,其中,安排到户产业发展项目补助477万元,用于2595户建档立卡户产业发展,占省级专项资金的84.4%。

      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贡井区围绕食品加工发展新型工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带来新机遇。

      同时,113个市、区部门,全区26名县级干部、991名机关企事业干部入驻项目实施区,向群众传授技术、指导生产、参与劳动。

      机关全参与、干部全覆盖、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脱贫攻坚已成为贡井区全民参与的一场必须胜利的战役。

      易地搬迁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大工程。结合脱贫攻坚,坚持政府主导、农户自愿的原则,对居住环境恶劣、住房条件差的554名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解决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问题。

      人往何处走?项目怎么建?如何稳得住?怎样能致富?一个个问题考验着贡井区的广大干部群众。

      眼下,林正兴是成佳镇晏家村10组的贫困户,他老两口均患有疾病,大儿子在外务工,小女儿在上初中。“以前的房子真是又老又破,离马路多远,修房子材料都运不进去。”眼瞅着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房子快建好了,就在大马路边,林正兴打心眼里高兴。

      “老房子旧是旧,可住习惯了不想搬。”“故土难离,让村民搬迁哪有那么容易。”这些,曾经都是当地群众的心声。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复杂工程,怎么搬,搬到哪,谁说了算?“既要有政府的主导作用,也离不开群众的主体作用。”贡井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贡井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始终坚持“政策公开、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申报程序公开”原则,突出群众是搬迁的主体,由真正符合搬迁条件的贫困群众说了算。

      此外,贡井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四好村”创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镇村一体化建设等相结合,注重原住户与移民户、贫困户与非贫困户有机融合,突出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重点,精准到村到户实施,让群众搬到好地方、住进新家园。

      借力打力当好社会脱贫“助推器”

      插花式贫困最大的特点就是贫困户分散,普惠政策不适宜。贡井“借力打力”,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加以带动。

      10月18日,谈起国庆假期的旺盛人气,贡井区建设镇荷园山庄的负责人满脸笑容:“每天客人都爆满。”

      荷园山庄是四川省五星级农家乐,名声在外。对周边老百姓来说,这里更是脱贫致富之地。山庄正在打造二期项目,集四季赏花、田园骑游、乡村度假等为一体。产业发展使52户贫困户的110亩土地得到流转,贫困户每年可稳定获得2500元以上的土地租金收益。同时,山庄和周边贫困户携手,养殖生态家禽。荷园山庄等业主免费为10余户贫困户提供鸡鸭幼禽、鱼苗等,贫困户在家进行生态饲养,农家乐以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每户贫困户预计收入增加4000多元。

      梳理辖区的规上企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盘活社会资源,引导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助力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已从建设镇拓展到贡井区更多的乡镇。

      截至目前,在区委、区政府的引导下,贡井区确定14家医疗机构、30家教育单位参与扶贫工作,结对帮扶全区11个乡镇。发动128户规上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全区149个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资金、物资和就业岗位上向帮扶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截至今年8月底,已帮助16个村发展特色产业,对口帮扶38个家庭及69名贫困学生。 (李华 余昜)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自贡贡井区:合力扶贫 润物细无声

  • 2016年10月31日 15时5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014年,自贡贡井区11个乡镇149个村,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775户、12923人。经过近两年的扶贫攻坚工作,贡井的贫困人口减少至2016年初的6943人,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等“四难”问题有效缓解。

      然而,贡井区有自己扶贫的困境——由于贫困户不集中,全区没有一个“贫困村”。但在全省精准扶贫的背景下,每一个贫困户都需得到帮助。

      面对贫困群众分布广、人数多、致贫情况复杂的局面,贡井区委、区政府一班人在思考,新一轮脱贫攻坚,路在何方?

      “脱贫攻坚是当前区委、区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全区上下要突出扶贫举措精准,加快实施扶贫项目,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不断完善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和保障体系,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济困,形成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区委书记黄劲给出了答案。

      产业扶贫鼓起贫困群众“钱袋子”

      站在田坎上,指着自家10余亩大头菜,贡井区成佳镇双观村2组贫困户刘教友信心满满,“这批大头菜收了,我家就脱贫了!”

      种植大头菜是成佳镇农民的传统习惯。近年来,成佳镇坚持发展大头菜实施精准扶贫到户,特别是针对有劳动力缺技术的贫困户,全力打造“专合社+农户+企业+基地”的产业扶贫模式,引导贫困农民调整结构实现增收。

      目前,成佳镇大头菜种植面积达1.6万亩,遍及全镇36个行政村,带动农户5000余户。依托专合社,贫困户种植大头菜每亩收入超过2500元,投入少见效快。短短三四年时间,已有260多户贫困家庭靠种植大头菜摆脱了贫困。

      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是核心。产业扶贫,贡井区需要什么?打破乡、村界限,特色产业遍布贡井。

      今年以来,立足贫困户、相对贫困村的实际,贡井区结合“四带五基地”发展战略,投入专项扶贫资金937万元,重点扶持发展蔬菜、水果、乡村旅游、畜牧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积极争取省级专项扶贫资金565万元,其中,安排到户产业发展项目补助477万元,用于2595户建档立卡户产业发展,占省级专项资金的84.4%。

      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贡井区围绕食品加工发展新型工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带来新机遇。

      同时,113个市、区部门,全区26名县级干部、991名机关企事业干部入驻项目实施区,向群众传授技术、指导生产、参与劳动。

      机关全参与、干部全覆盖、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脱贫攻坚已成为贡井区全民参与的一场必须胜利的战役。

      易地搬迁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大工程。结合脱贫攻坚,坚持政府主导、农户自愿的原则,对居住环境恶劣、住房条件差的554名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解决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问题。

      人往何处走?项目怎么建?如何稳得住?怎样能致富?一个个问题考验着贡井区的广大干部群众。

      眼下,林正兴是成佳镇晏家村10组的贫困户,他老两口均患有疾病,大儿子在外务工,小女儿在上初中。“以前的房子真是又老又破,离马路多远,修房子材料都运不进去。”眼瞅着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房子快建好了,就在大马路边,林正兴打心眼里高兴。

      “老房子旧是旧,可住习惯了不想搬。”“故土难离,让村民搬迁哪有那么容易。”这些,曾经都是当地群众的心声。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复杂工程,怎么搬,搬到哪,谁说了算?“既要有政府的主导作用,也离不开群众的主体作用。”贡井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贡井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始终坚持“政策公开、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申报程序公开”原则,突出群众是搬迁的主体,由真正符合搬迁条件的贫困群众说了算。

      此外,贡井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四好村”创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镇村一体化建设等相结合,注重原住户与移民户、贫困户与非贫困户有机融合,突出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重点,精准到村到户实施,让群众搬到好地方、住进新家园。

      借力打力当好社会脱贫“助推器”

      插花式贫困最大的特点就是贫困户分散,普惠政策不适宜。贡井“借力打力”,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加以带动。

      10月18日,谈起国庆假期的旺盛人气,贡井区建设镇荷园山庄的负责人满脸笑容:“每天客人都爆满。”

      荷园山庄是四川省五星级农家乐,名声在外。对周边老百姓来说,这里更是脱贫致富之地。山庄正在打造二期项目,集四季赏花、田园骑游、乡村度假等为一体。产业发展使52户贫困户的110亩土地得到流转,贫困户每年可稳定获得2500元以上的土地租金收益。同时,山庄和周边贫困户携手,养殖生态家禽。荷园山庄等业主免费为10余户贫困户提供鸡鸭幼禽、鱼苗等,贫困户在家进行生态饲养,农家乐以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每户贫困户预计收入增加4000多元。

      梳理辖区的规上企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盘活社会资源,引导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助力带动周边农户脱贫致富,已从建设镇拓展到贡井区更多的乡镇。

      截至目前,在区委、区政府的引导下,贡井区确定14家医疗机构、30家教育单位参与扶贫工作,结对帮扶全区11个乡镇。发动128户规上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全区149个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资金、物资和就业岗位上向帮扶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倾斜。截至今年8月底,已帮助16个村发展特色产业,对口帮扶38个家庭及69名贫困学生。 (李华 余昜)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