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城市群如何变身发展新高地
川南经济一体化的历史与现实背景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包括川南经济区在内的五大经济区2015年重点工作方案,提出川南经济区将统一电话区号、实施一卡通,共建大数据平台,标志着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如何更高效率地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本期专论邀请区域经济研究方面的专家和相关城市负责人进行讨论。
主持人:早在2006年,我省就编制出台了《川南经济区区域规划》,在我省多点多极发展战略中,川南经济区亦被寄予厚望,力争到2017年建成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新兴增长极。作为区域规划专家,您参与了川南经济区“十一五”、“十二五”以及正在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对于川南经济一体化您有什么思考和建议?
邓玲:川南经济如何一体化,牵涉到方方面面。很重要的一点是一体化要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就必须先了解川南经济区的历史,如此,才能很好地谋划未来。
历史上的川南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联系非常紧密,比如宜宾和泸州本来就是一个地区,泸州80年代才从宜宾地区分出来独立建市。川南城市群是在市场力量推动下经过很长的历史过程自发形成的。早在几百年前,商贸和工业就在这个区域聚集,泸州、宜宾、自贡、内江成为四川工业和商贸发展最早、最繁华的城市,解放后一段时间也是这样。川南城市群空间聚集度高,呈现出很好的网络状的空间结构,而不是树枝状的空间结构。城市间距短,加上日益便捷的现代交通,使其有条件发展成为具有超大城市功能的多中心城市群。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按照超大城市的发展思路,推进川南四市同城化发展,建设成为一个与成都、武汉、南京等超大城市具有类似功能的城市群,每个城市就相当于超大城市中的一个城市区域。
川南城市群本来可以发展得很好,为什么现在的发展尚未达到预期呢?原因有三点:一是行政中心迁移,行政势能下降。当时川南有一个较高的行政中心,即川南行署,后来合到成都,因此资源配置能力明显下降。二是交通发展滞后。随着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川南在水运方面的优势逐渐丧失,再加上没有很好地配置公路、铁路、航空等方面的资源,交通枢纽功能下降。三是长期以来川南城市群被行政力量分割成四个相互竞争的城市,造成资源的低效率配置,被分割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干部考核体制。要破解川南一体化发展的难题,就必须破解行政分割这个顽疾和彻底改革干部考核体制。
主持人:从发展经济的角度看,现在推进的一体化是否可以看作是对过去地区间条块分割的一个纠错?
邓玲:可以这样认为。川南几个城市空间形态很好,如果对川南几个城市一开始就按照同城化管理的思路进行管理,发展可能就会更好,比如自贡和内江“十一五”规划时就提出过同城化发展,甚至是行政区合并,“十二五”规划也提过,但并未付诸实施。
主持人:正在大力推行的京津冀同城化发展的经验对川南城市群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
周民良:推进川南经济一体化发展,与国家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有着相似的背景和经历。区别只在于一个是省内城市之间的一体化,一个是省际之间城市的一体化。早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就启动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但是十多年过去,三地一体化进程缓慢。近期在顶层设计的推动下,一体化进程获得了快速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一体化地区城市间的功能定位、产业分工、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过去,由于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而形成各自的发展目标,京津冀三地在制定各自发展定位及规划时缺乏一致的协调性,推进与开展工作时三地间的横向竞争大于协调合作。
产业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
嘉宾
周民良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邓玲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徐进 宜宾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永湘 自贡市人民政府市长
主持人
评论员 王付永 邓也
主持人:一说到川南四市的产业发展问题,“同质化竞争”给人的印象深刻,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川南地区城市间的产业同质化竞争?
邓玲:对于产业是不是同质化,要站在同城化的视野,甚至省际国际化的视野来审视。一般情况下,不同城市发展相同的产业,出现产业发展的恶性竞争是不对的,没有分工就没有效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它们本来就是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区,同样的产业又是相互联系的,结论可能就不同了。换句话说,如果从川南四个城市分别来看,可能存在同质化的产业,但如果从同城化的角度来看,可能不存在同质化问题,却可能获得产业集群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当然,具体行业、具体产业还要具体分析,泸州港和宜宾港就存在同质化竞争问题。
周民良:无论是川南城市群一体化还是京津冀一体化,一体化最重要的基础就在于产业的一体化,没有产业的一体化,城市之间的一体化进程就会磕磕绊绊。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更是影响地区社会、环境等方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无论是川南,还是京津冀,其产业一体化将是决定区域一体化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如何推进产业的一体化,让产业在不同城市甚至是跨省区之间实现良性持续的发展,一个前提就是要对全产业链进行分析,这是一个基础性工作。比如川南四市之间的产业如果是同质的,但是如果这个同质的产业是全省甚至全国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则所谓的同质化发展只不过是规模化发展的同义词。比如泸州产酒,宜宾也产酒,仅仅从川南城市发展来看,可能存在同质化竞争。但是从服务全省、全国,甚至全球的视野来看,如果这个白酒链条能够延伸得足够长,就是川南四市全生产白酒,也不会存在什么过度竞争。现在的问题是要做大产业,做长产业链,把产业链的节点配置在合适的地方。
徐进:在产业发展方面,要优化区域内优势产业布局,并推进各市企业、产品、产业协作,形成合理分工、梯度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产业体系。要依法制定经济核算、税收分成、基础设施投融资、资源调度使用、环保容量调剂补偿、土地利用统筹等共建共享政策,大力发展联建园区,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开发区发展。要按照合理分工、错位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资源富集、工业基础较强的优势,形成酒业、化工、能源、机械等主导产业,有效促进川南四市的产业整合、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共同组建区域投融资平台,推动同产业或关联产业间的企业跨区域并购重组,打造企业航母,不断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升川南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协同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创新平台共建和资源共享。
主持人:川南经济区四市除应逐步统一电话区号外,在推进一体化上还有什么路径和思考?
刘永湘: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功能一体化、市场培育一体化、生态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的“五个一体化”是川南经济区发展的主要路径。目前,川南四市应加强旅游、文化、会展合作,打造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和特色旅游目的地,共同打造“川南”品牌。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以及省委、省政府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为川南经济区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考核体制改革是经济一体化的关键
主持人:川南经济区实现一体化,您有什么具体建议?
刘永湘:川南四市应探索走出一条抱团发展的路子。整合四市的优势和资源,共同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切实发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川南经济区整体形象的作用。川南四市要解决好一体化发展让市民得实惠的问题。探索一体化发展的成果为四市群众分享的机制,要推出一系列直接让群众受益的具体措施。
徐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要放眼全省甚至全国来加以谋划和推进,着力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努力形成上下一盘棋、四市一条心的组织工作格局,共建共享川南经济区发展成果。二是强化规划引领。要实现川南经济区在省委多点多极发展战略布局次级突破中率先崛起,就要充分考虑川南经济区的实际情况、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制定一个统一的发展规划。三是强化制度创新。省上可根据川南经济区实际,打包制定政策,更加注重顶层设计,鼓励川南经济区在环境容量、税收分成、行政区划等方面大胆创新,为川南经济区一体化提供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撑。可探索将川南经济区一体化相关工作任务纳入四市的目标绩效考核,进一步增强川南四市携手共进的内生驱动力。
主持人:川南经济区要实现一体化,需要很多的配套改革,您最看重的是什么?
邓玲:考核体制改革。考核是对不同行政主体的测评,为实现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就不应该对各个城市进行独立考核,而是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指标,将川南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核。随着考核重点和考核方式的变化,不同城市的资源配置才会朝着有利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方向优化。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