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向11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952名高层次人才借脑
不仅“鸡博士”,近6年来,广元借脑112所高校及科研院所,汇聚包括院士在内的952名高层次人才为广元发展聚力,他们如952颗星火,点燃当地创业创新激情,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500亿元。
“借脑”工程 引科技成果2358项
2008年11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7所高校的150余名书记、校长汇聚广元,考察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广元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开展“借脑”活动,推进市校合作,促进产业发展、转型。
一场市校合作、广纳人才的“借脑工程”拉开大幕。
2009年9月,广元市发起第一次市校合作论坛,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加论坛,14所高校与广元签订合作协议,合作项目达25个。截至2014年,高校、科研院所在广元发布科技成果2358项,合作建成国家及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企业43家,建成省级以上技术创新联盟等14个。100余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实施项目300余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09项。“借脑工程”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建设“美丽广元、幸福家园”的核心动力。广元市委书记马华表示,市校合作促进了科技创新成果和人才资源向广元转移和聚集,探索后发地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有效办法。
机制保障 抱团搞科研按比例回报
“前4月企业完成产值3亿多元,全年订单13亿元,产品畅销海内外。”5月16日下午2时,记者见到四川兴能新材料公司总经理刘卫东时,他还没吃午饭。在刘卫东看来,比订单更值钱的,是大门边挂着的5块牌子:广元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电子科大产学研合作基地、西南交大联合实验基地、西南石油大学重点实验基地、中科院四川化工研究所。公司跟高校、科研院所的“亲密友谊”还体现在合作成立的4个研究所:矿石研究所、材料研究所、电池研究所、控制系统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常年参研人员上百人,已取得发明专利29项,其中16项完成成果转化。
企业是怎么吸引人才的?刘卫东介绍,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有一套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抱团搞科研创新,科研经费、成果转化,企、校、专家各有适当比例回报。有平台,有机制保障,合作共赢,各取所需,是广元不断吸引凤凰的秘诀。近3年来,广元出台19个文件,涉及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设立与管理、科技拔尖人才的评定与奖励、优秀人才的服务管理办法等。按照2015年广元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新引进人才将享受从安家落户、工作补助到成果共享等一系列红利。
“借脑”实战 一块豆腐干科技含量无穷大
一块豆腐干有多大的科技含量?“无穷!”说这话的,是广元市昭化区食典豆豆香公司董事长李飞。5月20日,记者来到该公司,20多个员工正围坐一圈开“点子会”:“黄豆保质期能不能再延长?”“能不能开发烧烤味的豆腐干?”
这样的“点子会”每月举行,收到有价值的点子交给四川农大、陕西理工大的专家专题研究。公司成立3年来,已获11项食品专利。“从年产值几百万元到现在的3000万元,全靠这些专利。”李飞说。
广元引入的952名高层次人才,像952颗星火,带领企业及员工创业创新。正如广元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菲所说:经济转型升级,人才是根本,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是路径,高校、科研院所及其高级人才的加盟,给广元创新创业装上了“发动机”,给广元产业转型升级装上了“加速器”。去年,广元企业专利发明再创历史新高,达392件,专利申请数连续四年保持百件级增长,总量达705件。目前,广元正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 (记者 向朝伦 程文雯)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