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恐惧”挡住了创业的脚步
编者按
当下,大众创业热潮正酣。作为其中的生力军,各种大学生创业大赛也战报不断。然而,本报昨日推出的深度报道《获奖项目今何在?》显示,不少曾被寄予厚望的获奖创业项目运营情况并不如想象中理想,甚至迟迟不能落地。大学生创业热情没有如愿结出硕果。
究竟哪些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沉浮?哪些问题制约着各类创业平台的孵化功能发挥?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还要闯过哪些难关?政府在支持大学生创业中还有哪些事可做?从今日起,本报推出一组系列调查,敬请关注。
目前,四川大学正在举行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鼓励计划和优胜杯创业竞赛,初赛阶段共45个项目入围,涉及校内社交平台、3D打印、科技中介等领域。“入围项目覆盖领域广,许多项目在商业模式上也有创新。”四川大学校团委张韵老师评价。
但竞赛是一回事,创业则是另一回事。
尽管已是校团委创业就业促进部干部,尽管已有一次成功的校园创业经历,四川大学商学院学生魏子瞻还是决定毕业后先就业。
在我省,像魏子瞻一样“求稳”的学生不在少数。近日,本报联合四川在线、川报微博微信及川内十大校园网共同开展的大型网络调查显示:8成在校大学生想创业,7成认为“创业肯定赔”,多数大学生对迈出创业第一步信心不足。
到底什么制约着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近日,记者走进省内部分高校展开调查。
试水三个月,弹性学制遇冷
为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去年底,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四川大学是我省最早出台弹性学制配套政策的高校,考虑到家长的态度因素,该校在政策设置上,特地没有将“家长同意”作为休学创业的先决条件。但半年过去,学校里暂时还没有学生站出来“吃螃蟹”。
去年暑假,魏子瞻与4个同学组建团队,在川内各大高中校园取景,制成明信片后卖给应届毕业生做纪念,一个暑假小赚2万元。但小试牛刀的喜悦,并不足以坚定魏子瞻毕业就创业的决心:“还是规规矩矩就业更稳定”。魏子瞻说,“同学们都在观望,毕竟创业有太多不确定性,不敢轻言‘休学’。”
在创业氛围日趋浓厚的电子科大,该校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张洁告诉记者,目前在校内孵化并注册的公司共43家,正在进行创业的团队有293个,“但出于谨慎和各方面综合考虑,弹性学制的配套政策目前还没有正式出台”。
记者了解到,西南财大、成都理工等高校配套政策也尚未正式出台。接受调查的在校大学生多数表示:想创业,但踏出这一步“真心不敢”。
“心中的恐惧”,大学生不敢创业
网络调查中,对“如果您大学阶段曾经创业,创业结果如何”的问题,69%的受访者表示“失败了,赔了钱”,认为自己“很成功,项目已做大”的仅占31%。
但好的创业项目并不一定就能落地。记者随机抽取其中21个项目,结果,坚定表示毕业后会创业的项目人仅1人。
欧阳兴祥带来的校园猎头是入围项目之一。该项目以大学校园为基点,一方面帮大学生规划人生找工作,一方面助企业顺利招聘。“团队成员大多选择了毕业后就业,而自己对团队管理、资金筹集也很陌生,创业的想法只好就此作罢,”欧阳兴祥说,他打算继续深造。
西南财大团委张文举老师表示,该校很多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工资就能达到六七千元,因此相对有太多不确定性的创业而言,他们更倾向就业。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27%的人不敢创业是因为“自己经验不足,不知道怎么管理团队和经营项目”;2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资金不足,找不到足够的启动资金”,23%的人则认为自己“缺乏人脉”,17%的人认为“自己的项目不够创新或不够接地气”。
所有这些原因,被方米科技创始人黄健归结为“心中的恐惧”,而“恐惧来源于学生对企业管理的陌生”。黄健说,自己刚成立公司时连基本的工商注册、利润成本核算都不会,“恐惧”使得4位创业伙伴不久后离开了3人。
消除“恐惧”,靠加强创业辅导
消除“恐惧”靠什么?黄健建议,高校在出台弹性学制时,要同步推出针对性强的创业辅导、创建创业导师团队,根据公司初创期、生存期、成长期可能遇到的情况设置课程,包括工商注册、人事架构、绩效考核、专利申报、寻找投资等。
事实上,黄健的建议正是一些地方在探索的。
目前,与武侯区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有联系的创业导师400余名,他们中有知名投资人、律师、会计,也有相关行业的官员、学者。孵化基地工作人员陈甜婕介绍,每一个项目入驻园区前都必须路演,而路演的评审绝大部分是园区的创业导师,“企业一旦入驻,导师将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如风投时企业有账务不规范等问题,基地都会请导师协同解决”。
海格承联通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宏是团省委sye创业导师。2007年至今,赖宏一对一专业指导的青年创业项目共17个,通过讲座、论坛等方式指导的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的学生有300多位。
“导师大多都有自己的事,保姆式指导、坐诊,时间是最大的问题。”赖宏所在的公司每年产值过亿元,“导师工作差不多占据我十分之一左右的时间”。赖宏认为,提高导师积极性,比金钱激励更重要的是精神激励,“比如政府出面表彰,而不仅仅是公益组织”。
陈甜婕表示,目前武侯区正在探索导师注册制。今后,注册平台上将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导师,在具体项目的对接中,园区可以选择更专业、更有精力的导师,让“保姆服务”更好地落地。
编辑点评
筑牢心理底线方能从容创业
有创业意愿,却不敢付诸行动,是因为很多大学生对创业心里没底。要减少观望心态,就必须帮助大学生筑牢心理底线。
首先,零散的大学创业教育必须升级为一套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瑞典把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在中小学就开发有大量创业教育的课程和游戏,使学生们从小就对创新、竞争、成本及利润等概念产生兴趣,使创业精神成为社会推崇的一种价值理念。
其次,在提升创业者热情方面,法国失业创业补贴政策提供了可行借鉴。法国规定个人收入低于最低工资的创业申请人,均可得到失业创业补贴,在创业后三个月内提出即可,很多大学生都可以申请到这项补贴,让他们更有底气面对风险。 (林凌 记者 刘宏顺)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