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要跳出三个误区
“创新一定给企业带来高额的经济回报”——这是第一个误区。很多人以为,创新带给企业定价能力,从而带来诱人的经济回报。但研究表明,创新可能有四种效果:差异化、同化、提高生产率,还有就是浪费。我们对于创新可能带来浪费的认识显然不够,比如,提高效率的目标达到了,却误入歧途去制造一些看似不错实则无法在市场上创造竞争差距的增强功能。
“创新的目的就是创造差异化从而获得竞争优势”——这是第二个误区。在不少企业家看来,这几乎是讨论创新的出发点。事实上,商业世界分为两种相互独立并互相影响的企业模式:复杂系统模式和规模运营模式。前者以咨询服务为主,处理、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比如思科、高盛、波音等。这种模式下,企业每位客户的交易数量可能寥寥,但其平均价格极高,交易不多就可能创造数亿元的营收。于是客户成为稀缺元素,创新则须围绕特定客户的特定需求展开。但后者则是用于批量市场的标准化产品,企业致力于获取数以万计乃至数以百万计的顾客群,稀缺的元素是一种能够低成本大批量生产差异化产品的生产方式,所以创新就应围绕这一生产方式展开。企业家们在竞争时,首先必须弄清楚自身的商业架构属于哪种类型,相应的,创新才会行之有效。
“创新即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这是第三个误区。事实上,创新是全产业、全流程的创新,比如科技、产业、企业、市场、产品、业态、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企业家在思考创新时往往禁锢思维,谈创新就只谈技术,不免狭隘。
在对创新的认识上跳出误区后,在创新方法上,也须有规可循。比如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的根里奇·阿奇舒勒的TRIZ理论。它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我省就有现成的例子,中铁二院十几年前就引入TRIZ理论,在其基础上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特别是通过40个创新原理和专利检索等激发产生的高速铁路路基加固方法和施工工艺,成功满足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速度的沉降要求。
然而,像中铁二院这样对创新方法进行有意识应用的企业还不够多,这对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言,无疑是一个严重而紧迫的问题。我们急需将创新方法作为重大专项,在全社会大力普及推广和应用。 (何东 作者系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战略管理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