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天府新区建“海绵城市” 下雨吸水干旱吐水

  • 2015年02月27日 09时37分
  • 来源: 四川在线
  • 【字体:
  •   海绵城市什么样 

      去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这意味着今后我国城镇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理念将发生彻底转变。 

      排水系统转变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逢大雨主要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排水。根据《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组织排水。 

      “海绵”怎么建 

      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外排。 

      有条件的还应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比如道路、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 

      昨日,成都市规划局制定的“2015年规划工作重点”新鲜出炉,在这份方案里,不管你是开车的,还是喜欢踢球的;不管是生活在天府新区,还是居住在城市北门,都能在新规划中找到感兴趣的内容——— 

      今年将继续规划建设一批快速路,方便市民驾车进出中心城区。要推进5人制足球场等体育设施规划建设,今后约球也许不用排长队了。此外,今年成都首次提出“海绵城市”并写入规划,防止出现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 

      下大雨吸水 干旱时吐水
     

      “天府新区”仍是今年规划的重点。市规划局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它的规划。值得注意的是,该局在表述中首次引入“海绵型城市规划”的概念———今年将指导天府新区做好“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并力争纳入住建部试点城市。 

      何为“海绵城市规划”?规划专家介绍,简单来说就是将城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就吸水,干旱的时候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防止出现城市内涝。” 

      “海绵型城市”有几个建设要点,首先要配套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加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从建筑物对雨水分级收集利用开始,强化雨水的滞、渗、蓄,加强排水防涝设施、排水通道的建设。 

      针对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今年还要强化天府新区作为“双核心”之一的定位,组织好天府新区核心区与周边区域的轨道和快速路“点对点”交通联系,推动城市结构由“单核”向“双核”转型升级。 

      中心城区 

      将确定1个高效交通改造示范区 

      值得司机们注意的是,今后驾车进出中心城将更为快捷。市规划局透露,今年还将继续规划建设一批快速路,该局将会同市交委在中心城区确定1个高效交通改造示范区,完成工作方案并启动建设。 

      在交通枢纽方面,目前市规划局已完成火车北站、西站和南站枢纽综合交通规划,以及新机场片区总体概念规划、新机场区域综合交通建设规划、新机场高速公路入城段方案规划。随着新机场的建设缓缓铺开,成都在交通网络上的构想是打造一个足以“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国际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轨道交通上,市规划局透露,目前市域内规划了“5环24射”快速路网、“2环17射”地铁网和“1环4射9片区”有轨电车线网,实现地铁与有轨电车规划里程达到两个“1000公里”。 

      严控中心城规模 

      按800万人口配置 

      市规划局介绍,2013年5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通过住建部审查,目前正待国务院批复。按照“四态合一”理念,成都要控制中心城规模,按800万人口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目前已按照大城市的标准,完成了8个卫星城总体规划,都江堰、龙泉驿等初步具备了卫星城的基本功能。一些条件好的重点镇规划为小城市,成为我市就地城镇化的主体区域,淮口、寿安等3个试点小城市初步形成承载能力。 

      市规划局表示,今年将继续严控大城市规模,划定市域各级城镇开发边界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工业集中发展区边界线,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转变。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天府新区建“海绵城市” 下雨吸水干旱吐水

  • 2015年02月27日 09时37分
  • 来源: 四川在线
  •   海绵城市什么样 

      去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这意味着今后我国城镇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理念将发生彻底转变。 

      排水系统转变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逢大雨主要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排水。根据《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组织排水。 

      “海绵”怎么建 

      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外排。 

      有条件的还应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比如道路、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 

      昨日,成都市规划局制定的“2015年规划工作重点”新鲜出炉,在这份方案里,不管你是开车的,还是喜欢踢球的;不管是生活在天府新区,还是居住在城市北门,都能在新规划中找到感兴趣的内容——— 

      今年将继续规划建设一批快速路,方便市民驾车进出中心城区。要推进5人制足球场等体育设施规划建设,今后约球也许不用排长队了。此外,今年成都首次提出“海绵城市”并写入规划,防止出现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 

      下大雨吸水 干旱时吐水
     

      “天府新区”仍是今年规划的重点。市规划局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它的规划。值得注意的是,该局在表述中首次引入“海绵型城市规划”的概念———今年将指导天府新区做好“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并力争纳入住建部试点城市。 

      何为“海绵城市规划”?规划专家介绍,简单来说就是将城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就吸水,干旱的时候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防止出现城市内涝。” 

      “海绵型城市”有几个建设要点,首先要配套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加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从建筑物对雨水分级收集利用开始,强化雨水的滞、渗、蓄,加强排水防涝设施、排水通道的建设。 

      针对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今年还要强化天府新区作为“双核心”之一的定位,组织好天府新区核心区与周边区域的轨道和快速路“点对点”交通联系,推动城市结构由“单核”向“双核”转型升级。 

      中心城区 

      将确定1个高效交通改造示范区 

      值得司机们注意的是,今后驾车进出中心城将更为快捷。市规划局透露,今年还将继续规划建设一批快速路,该局将会同市交委在中心城区确定1个高效交通改造示范区,完成工作方案并启动建设。 

      在交通枢纽方面,目前市规划局已完成火车北站、西站和南站枢纽综合交通规划,以及新机场片区总体概念规划、新机场区域综合交通建设规划、新机场高速公路入城段方案规划。随着新机场的建设缓缓铺开,成都在交通网络上的构想是打造一个足以“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国际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轨道交通上,市规划局透露,目前市域内规划了“5环24射”快速路网、“2环17射”地铁网和“1环4射9片区”有轨电车线网,实现地铁与有轨电车规划里程达到两个“1000公里”。 

      严控中心城规模 

      按800万人口配置 

      市规划局介绍,2013年5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通过住建部审查,目前正待国务院批复。按照“四态合一”理念,成都要控制中心城规模,按800万人口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目前已按照大城市的标准,完成了8个卫星城总体规划,都江堰、龙泉驿等初步具备了卫星城的基本功能。一些条件好的重点镇规划为小城市,成为我市就地城镇化的主体区域,淮口、寿安等3个试点小城市初步形成承载能力。 

      市规划局表示,今年将继续严控大城市规模,划定市域各级城镇开发边界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工业集中发展区边界线,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集约型”转变。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