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农村金融会客厅 引领科普惠农新航向
凭借通过“银会合作”贷到的20万元,该协会积极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了产量和产值的连年倍增,带动了农民增收。
由科协牵线搭桥,让农业资金的供需双方直接面对面,破解制约农民致富、农业增效的资金瓶颈,2012年7月,由四川省科协与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发起的“银会合作”,在眉山市开展试点。2014年,该模式开始在全省全面推开。
在进一步深化“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推动四川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银会合作”成为全省各级科协新的抓手,并开创科普惠农的新局面。
A
银会合作“排头兵”再解新难题
一边是大规模种植的资金缺口、一边是为农户垫资后的资金周转压力,成立于2007年的洪雅县藤椒协会,在2012年遇到了一道大坎。“资金成了最大的制约因素,已经严重影响到藤椒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发展。”协会会长余江洪说。
有烦恼的,不止洪雅一地,也不止余江洪一人。
四川是农技协的发源地之一,农技协数量和带动实力均居全国前列,属于“排头兵”的阵营。截至2014年底,全省农技协达11212个,会员总数319万户,带动农户867万户,带动农户约占全省农村常住人口的一半;农技协实现销售收入584亿元,销售收入1亿至2亿元以上的农技协达119个,2亿元以上的达55个,农技协已经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带动主体。
2006年开始,中国科协、财政部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连续9年我省获得奖补资金居全国第1位,同时省级财政奖补资金逐年增加,2015年达到1500万元,科普惠农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农技协的发展。
然而,有限的奖补资金远不能满足全省农技协发展壮大的需要。经过初步调查,目前我省35%的农技协有贷款资金的需求,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9年累计只有9%的农技协获得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的奖补。
由此,省科协与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合作,由科协向邮政储蓄银行推荐优质农技协和科技带头人,引导邮政储蓄银行向农技协及其会员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助农增收。
2012年8月,在当地科协与邮储银行举办的“银会合作”座谈会上,余江洪看到希望。通过联系和情况介绍,银行的工作人员当天就来到了协会和正在建设的公司现场,进行实地了解。第二天,银行就拿出了详细的项目策划和合作方案。
通过“银会合作”,以“公司+协会+农户”的贷款模式,银行仅2013年就授信贷款800多万元给协会及种植大户,新增会员89户、种植面积1200余亩。按照当年市场价格来计算,贷款的会员户均增收纯利2万元左右,2014年达到3万元。
而依托协会成立的洪雅县和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在仅成立一年后产值突破1500万元。现在洪雅藤椒核心基地种植面积达5000亩,辐射带动藤椒种植5000多户,种植面积4.7万亩(含县外)。
B
整合资源搭建农村金融“会客厅”
让农业资金的供需双方直接面对面,科协通过“银会合作”搭起了农村金融“会客厅”,不仅解决了融资需求,还不断将合作引向深入。“银会合作”,成为了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手段,以及科普惠农长效机制巩固的重要载体。
搭建工作平台。2014年1月,四川省科协与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签订合作协议,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四川省科协与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合作的意见》。3月17日,全省在眉山市召开“银会合作”推进会。目前,全省已有20个市(州)科协与邮政储蓄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
搭建政策支撑平台。省科协与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进行协商,在放宽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创新金融品种等方面,为农技协发展提供优惠信贷支持。以眉山为例,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将当地农技协和会员户小额贷款额,由5万元提高到10—30万元,利率执行下限12%,贷款期限由1年延长至2年。
搭建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开展“百强农技协”、“星级农技协”以及农技协信用等级评定,建立科协、邮政储蓄银行与农技协三方信息交流平台,相互提供农技协与金融产品的信息服务,使金融部门及时了解掌握农技协优质客户资源,及时组织农技协与邮政储蓄银行开展点对点、点对面的对接活动。全省筛选出重点协会3202个、评定星级信用农技协137个,建立“银会合作”客户资源群,方便邮政储蓄银行与农技协开展资金需求对接服务。
搭建培训宣传合作平台。利用科技“三下乡”、科普活动月、全国科普日和农技协培训会等联合开展科普宣传和专题培训。一方面,由科协将农村实用技术、种养加信息、市场行情等提供给农技协。另一方面,邮政储蓄银行将常用的金融知识、金融产品信息、信贷政策等进行讲授,培养农民群众信用意识。目前,全省各级科协与邮政储蓄银行联合开展科普宣传238次。
搭建科普阵地共建共享平台。科协与邮政储蓄银行加强科普惠农“站、栏、员”、电子科普宣传栏、科普图书室、手机信息平台“赛先生的背影”等农村科普阵地共建共享。全省各级科协与邮政储蓄银行共建共享科普惠农宣传栏1413个,联合开发编印科普资料9万多份。
C
深化改革开创科普惠农新局面
截至2014年底的统计汇总,我省各地农技协通过“银会合作”共获得贷款6509笔,共7.33亿元。
仅眉山市一地,在其开展“银会合作”以来就获得信贷资金达3.9亿元,是此前9年获得国家和省级财政奖补资金的35倍。
尽管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省科协也看到,在新一轮发展中还存在困难和不足:一方面是农技协依然面临政策扶持不够、支撑力度不足、经济实力不强、自身管理松懈、运作模式不规范、对接市场功能欠缺以及服务会员能力有限等问题;另一方面是组织建设、人员培训、调研工作和扶持力度等有待进一步加强。
鉴于此,下一步,全省各级科协还将继续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好政策和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在技术体系上实现上连科研机构,下连企业和生产农户,让农村乡土人才和大专院校的专家有机结合,不断激发农业产业的生命力。
继续充分发挥协会的纽带作用,把“银会合作”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掘潜力,真心实意解决农技协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共同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据了解,未来几年,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对全省农技协及其所属会员授信金额每年将不低于20亿元,逐年增长不低于10%。
在具体的做法上,我省将做大做强一批农技协,重点扶持一批优质农技协,编制农技协发展规划,推动一批农技协实现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
加快建立“银会合作”信息化平台,开展农技协规范化建设和“百强农技协”、“星级农技协”以及信用等级评定,建立全省农技协数据库,完善服务平台。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深入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贴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创新金融产品、出台贷款优惠政策、优化服务提高效率。
坚持农技协自主、自愿的原则,坚持以财政奖补资金为基础、金融信贷支持为主体的原则,促进“银会合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