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讨薪悲剧再上演有啥好办法 代表委员提建议
杨春禧 四川省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张渝田 四川省政协委员、省政府法制办主任、党组书记
“农民工兄弟讨薪,自己的女儿不幸坠楼身亡,这样的代价太大了。全社会都应该思考,如何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直播间里,杨春禧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
就在省两会召开前夕,一个四川小姑娘在河北帮父亲讨薪不幸坠楼身亡的消息震惊了全国,也让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深思,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1月30日上午,杨春禧代表、张渝田委员走进2015四川两会“民生直通车”直播间,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办法一
降低维权成本让农民工依法讨薪
为什么很多农民工维权不走法律渠道?杨春禧介绍,农民工依法维权,要投入很大的财力、精力,心理也要承担很大压力。据调查,一个维权案件从劳动部门到法院,要1个月到4个月左右,“有人做过调查,如果农民工通过法律追讨1000元钱,成本就要花920元钱。同时,社会付出的讨薪成本是要讨薪水的3倍。”这客观上加剧了极端维权案例的发生。
如何降低依法维权成本?张渝田说,建立畅通的依法维权渠道很重要。他建议,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维权的法律效率,严惩恶意欠薪者。
“这个过程中,行政机关的规范执法很重要。”张渝田说,老百姓可能一辈子不用跟司法机关打交道,但一定会跟行政机关打交道,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和百姓息息相关,出生、结婚、生子上户都免不了。如果行政机关执法不规范,百姓就会对法律丧失信心。
办法二
改进普法方式引导农民工理性讨薪
“农民工要学法、用法,理性维权,特别是了解与自身权利息息相关的法律,如劳动合同法等。”杨春禧说,目前很多农民工对依法维权渠道不大了解,“可以向工会组织、律师事务所、司法援助中心等求助。”杨春禧同时提醒,要有强烈的证据意识,最好的办法是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如无劳动合同也要保留能证明自己与雇主存在雇佣关系的证据,如工资结算单、考勤记录、工友证明等。“我们要改进普法的方式,在普法实效性和针对性上适应农民工的特点。”张渝田说,极端维权案件的发生,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未给予农民工足够的培训和引导,帮助他们“走法律程序”来理性讨薪。
张渝田建议,在农民工普法宣传中要重视案例的宣讲,在案例中贯穿法律知识,让他们知道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法、怎么用法维权。“在普法中,要重视反面案例的警示作用,一个法律条文可能给人印象不深,但已经发生的反面案例能让人印象深刻。”(记者 张立东)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