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来自大竹县的报告——打造县域经济社会“升级版”

  • 2015年01月27日 10时1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三山两槽,川东竹乡。这里是一方富饶的土地,一块开放的热土;这里,处处充满着奋发向上的青春活力,处处涌动着加快发展的滚滚春潮。

      2014年,该县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追赶跨越”的工作基调,按照夯实县域基础、率先全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453”战略工程,同步推进“四化”进程,着力打造“四大基地”,全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数字最有说服力:2014年,全县实现GDP253.34亿元,同比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78亿元,同比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09亿元,同比增长14%,三项增速均居全市首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1.13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同比增长17.6%;预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59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836元,分别增长12.5%、11.6%。如今,一个繁荣、时尚、美丽、和谐的新大竹正全面崛起。

      加快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县域经济提速

      大竹经济开发区,一台台运输车辆鱼贯进出,一条条生产线快速运转,各式各样的“大竹造”产品源源外输。

      无工不兴,无工不富。抓工业就是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2014年,该县按照“产业支撑、园区带动、科技引领、服务保障”思路,实施“345”产业培育计划,改造提升机电、农副产品加工、苎麻纺织三大传统产业,着力打造中国西部鞋服纺织产业基地、川渝机电汽摩产业配套基地、川渝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五大新兴产业,推进经开区产业优化发展。

      该县全年新增“小升规”企业15户,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十亿元企业1户、超亿元企业23户、微型企业200户,三鑫包装、维奇光电等8户企业发展为全省“小巨人·成长型”中小企业。工业园区和石河、庙坝、月华三大特色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新入驻项目11个、竣工投产9个,累计投产达72个,实现营业收入148.6亿元,增长17.9%,利税10.1亿元,增长11.56%。跻身全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

      在大竹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园,温室大棚智能控温、无土栽培,这里处处都是“科技范儿”……2014年,该县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模式,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带动农户发展主导产业。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3万亩。

      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82.82亿元,增长4.3%。粮食总产量达52.19万吨,再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殊荣。建成产业基地48.6万亩、粮经复合基地7万亩、水栀子标准化示范基地8000亩,品改苎麻2万亩。创建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发展设施农业2000亩,建成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1个、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38个;晋升省级龙头企业2户,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8个。

      2015年元旦,一群外地自驾游游客聊起“旅游经”。“我们是外省的,有车的开车过来,全程高速。没车的,搭班机先到重庆,再走高速,到大竹只要1个半小时。晕机的也方便,火车到达州,再走高速只要半小时!”

      2014年,随着交通区位优势的不断提升,大竹县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该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09亿元,增长14%;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4.32亿元,增长10.5%;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725.5万美元。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流通示范县”。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6亿元,增长23%,五峰山环线创省级旅游度假区通过审定。大竹被列入“全省十大(区县)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商家选择这片川东热土游览、经商。

      全域统筹:家园更美好生活更幸福

      2014年,是大竹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一年。“几年没回来,国美电器、家乐福超市都开到大竹来了,没想到家乡越来越时尚,变化这么大哟!”2015年元旦期间,在热闹非常的家乐福超市门口,打工返乡的王爱军不由感叹着。大型连锁商贸企业纷纷落户大竹,印证着大竹区域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该县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以质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东湖新城、北城新区、东柳新城加快推进,十字街、北门等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北城简欧、东湖休闲住宅建筑群初具规模,川东民俗文化产业创业园、护城河汉唐文化特色建筑群规划完成。环湖健身大道全线贯通,北城干道、东湖大道延伸段、安居路主体工程完成90%。东湖广场全面建成,护城河一、二期工程全线贯通。五大特色建筑群已具雏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河镇乐里新村,道路两边绿树成荫,宽阔平坦的道路连线成网,古香古色的房屋错落有致,房前是碧绿的小菜圃,房后是成荫的果树林……

      与此同时,该县持续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和城乡环境治理,不断提升宜居指数。广泛开展植树、植竹活动,新增绿化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9.5%、绿化覆盖率达42.5%、城市绿地率达34.85%,“1+8+16”新村示范工程扎实推进,建成新村聚居点55个。美丽大竹、生态乡村逐步成为大竹名片。

      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最终落脚点在于强县富民,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民生问题大于天,群众利益无小事。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更好地共享发展红利。”这是大竹县百万干群的共识和愿景。“唯改革者进,唯实干者强”。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始之年。该县持续深入开展“民生实事突破年”活动,全年民生支出达28.1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70.2%。“9+8”民生工程纵深推进,“18件民生实事”、122项县城社区民生实事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不断强化,启动“第三轮特困村扶贫攻坚计划”,实施整村推进15个村,帮助2万名贫困群众脱贫。

      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大竹县委、县政府确保全县112万人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决心和气魄!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来自大竹县的报告——打造县域经济社会“升级版”

  • 2015年01月27日 10时1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三山两槽,川东竹乡。这里是一方富饶的土地,一块开放的热土;这里,处处充满着奋发向上的青春活力,处处涌动着加快发展的滚滚春潮。

      2014年,该县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追赶跨越”的工作基调,按照夯实县域基础、率先全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453”战略工程,同步推进“四化”进程,着力打造“四大基地”,全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数字最有说服力:2014年,全县实现GDP253.34亿元,同比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78亿元,同比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09亿元,同比增长14%,三项增速均居全市首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1.13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同比增长17.6%;预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59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836元,分别增长12.5%、11.6%。如今,一个繁荣、时尚、美丽、和谐的新大竹正全面崛起。

      加快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县域经济提速

      大竹经济开发区,一台台运输车辆鱼贯进出,一条条生产线快速运转,各式各样的“大竹造”产品源源外输。

      无工不兴,无工不富。抓工业就是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2014年,该县按照“产业支撑、园区带动、科技引领、服务保障”思路,实施“345”产业培育计划,改造提升机电、农副产品加工、苎麻纺织三大传统产业,着力打造中国西部鞋服纺织产业基地、川渝机电汽摩产业配套基地、川渝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五大新兴产业,推进经开区产业优化发展。

      该县全年新增“小升规”企业15户,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十亿元企业1户、超亿元企业23户、微型企业200户,三鑫包装、维奇光电等8户企业发展为全省“小巨人·成长型”中小企业。工业园区和石河、庙坝、月华三大特色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新入驻项目11个、竣工投产9个,累计投产达72个,实现营业收入148.6亿元,增长17.9%,利税10.1亿元,增长11.56%。跻身全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

      在大竹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园,温室大棚智能控温、无土栽培,这里处处都是“科技范儿”……2014年,该县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模式,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带动农户发展主导产业。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3万亩。

      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82.82亿元,增长4.3%。粮食总产量达52.19万吨,再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殊荣。建成产业基地48.6万亩、粮经复合基地7万亩、水栀子标准化示范基地8000亩,品改苎麻2万亩。创建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发展设施农业2000亩,建成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1个、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38个;晋升省级龙头企业2户,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8个。

      2015年元旦,一群外地自驾游游客聊起“旅游经”。“我们是外省的,有车的开车过来,全程高速。没车的,搭班机先到重庆,再走高速,到大竹只要1个半小时。晕机的也方便,火车到达州,再走高速只要半小时!”

      2014年,随着交通区位优势的不断提升,大竹县第三产业发展迅速,该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09亿元,增长14%;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4.32亿元,增长10.5%;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725.5万美元。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流通示范县”。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6亿元,增长23%,五峰山环线创省级旅游度假区通过审定。大竹被列入“全省十大(区县)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商家选择这片川东热土游览、经商。

      全域统筹:家园更美好生活更幸福

      2014年,是大竹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一年。“几年没回来,国美电器、家乐福超市都开到大竹来了,没想到家乡越来越时尚,变化这么大哟!”2015年元旦期间,在热闹非常的家乐福超市门口,打工返乡的王爱军不由感叹着。大型连锁商贸企业纷纷落户大竹,印证着大竹区域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该县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以质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东湖新城、北城新区、东柳新城加快推进,十字街、北门等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北城简欧、东湖休闲住宅建筑群初具规模,川东民俗文化产业创业园、护城河汉唐文化特色建筑群规划完成。环湖健身大道全线贯通,北城干道、东湖大道延伸段、安居路主体工程完成90%。东湖广场全面建成,护城河一、二期工程全线贯通。五大特色建筑群已具雏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河镇乐里新村,道路两边绿树成荫,宽阔平坦的道路连线成网,古香古色的房屋错落有致,房前是碧绿的小菜圃,房后是成荫的果树林……

      与此同时,该县持续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和城乡环境治理,不断提升宜居指数。广泛开展植树、植竹活动,新增绿化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9.5%、绿化覆盖率达42.5%、城市绿地率达34.85%,“1+8+16”新村示范工程扎实推进,建成新村聚居点55个。美丽大竹、生态乡村逐步成为大竹名片。

      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最终落脚点在于强县富民,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民生问题大于天,群众利益无小事。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更好地共享发展红利。”这是大竹县百万干群的共识和愿景。“唯改革者进,唯实干者强”。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始之年。该县持续深入开展“民生实事突破年”活动,全年民生支出达28.1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70.2%。“9+8”民生工程纵深推进,“18件民生实事”、122项县城社区民生实事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不断强化,启动“第三轮特困村扶贫攻坚计划”,实施整村推进15个村,帮助2万名贫困群众脱贫。

      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大竹县委、县政府确保全县112万人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决心和气魄!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