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四川“农字号”加速驶向全球蓝海

  • 2015年01月20日 10时1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2014年,四川农业出海提速,从贸易到投资,从单项投资到园区合作,从产品营销到技术资本落地,不断破浪前行。

      这一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扩大对外开放部署,省农业厅积极推动“川字号”农业产品和农业产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2014成为四川农业“军团”“走出去”的发力之年。

      A 开启新里程

      境外成交额增十倍,三大园区填补海外空白

      这几天,米仓山董事长何旭伦正坐等俄罗斯代理商来川签约,“在俄罗斯、伊朗等地独家代理规模预计5亿多美元。”

      去年9月,我省57家农企进军莫斯科国际食品展,揽金逾10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米仓山茶业集团与3家茶企抱团出击,与俄罗斯茶业贸易公司现场便签约5000万元人民币大单。

      不只是米仓山闯出了名堂。2014年,我省农业产品“走出去”和技术“走出去”,而对外经贸活动正是动力之一。

      这一年,海外展销不断开启新里程——结合“万企出国门”,15家种子和农机企业闯东盟,签约500万美元;首次赴印度等南亚市场,现场签约2200万美元,打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新窗口……“涵盖茶叶、蔬果、种子、农机多个特色优势产业,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合作不断迈向纵深。”省农业厅副厅长祝春秀表示。

      数字给出力证:2013年我省农企境外协议成交3.8亿元,实际成交1.2亿元;2014年分别增至33.69亿元、12亿元,猛增10倍。

      产品在海外叫响,产业更是在海外“落地生根”。

      2014年10月,作为中俄政府间首个农业合作园区项目,楚瓦什—四川农业合作园区确定30万余亩土地,四川农企在东欧大平原有了大显身手之地。

      不光是东欧,东非大地上,中国—乌干达现代农业示范园也有序落地,向中国对非农业投资第一项目进发;川农大高科等3家企业抱团建设的5万亩“中缅农业技术合作示范园区”已经启动——亚非欧三大园区,正填补着我省境外农业合作园空白。“三大园区绝非简单找田种地,不管是以粮食为主,还是以畜牧为主,都包括种、养、深加工、物流等多环节,是以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合作为主的全产业链落地模式。”省农业厅国合处处长蔡军军说。

      B 铸就新动力

      政府搭台、企业唱主角,巧借平台“嫁”农出海

      2014年,农业“好戏”缘何在海外频频上演?

      “这是政府善搭台、企业唱主角的结果。”祝春秀指出。

      这几天,四川科虹集团等5家川企正着手将筹谋已久的中乌现代农业示范园变成良田,远期目标:100万亩。

      敢到陌生的东非土地上大手笔“撒钱”种田,缘于我省以“一省包一国”形式参与“南南合作”引发的链式反应。四川将技术援助与推动企业走出去相结合的做法,已被国际粮农组织和农业部誉为“南南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不仅是乌干达。巧借国家和省上各类项目平台,适时将四川农业“送”出去,并在2014年实现“井喷”——“中缅农业技术合作示范园区”项目借助农业部援缅项目,楚瓦什—四川农业合作园则趁着中俄“两河流域”合作项目东风……

      搭台而不包办,把企业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去年,俄罗斯市场因制裁出现窗口期,省农业厅紧紧抓住机遇,指导企业做好产品推介、客户招揽,9月,我省57家农企进军莫斯科国际食品展,最终赢得创历史大单。“打法”也不断创新:如今,即使香港美食博览已闭幕5个月,借助在港搭建的四川优质农产品推广“四合一”立体营销平台,我省参展企业仍可随时更新页面接订单。“不仅如此,还对企业展位费、考察费用等给予补贴,境外推介会也由政府出资。”

      政府的细致服务和真金白银,让农企找到了当“主角”的感觉。即使首次参加莫斯科国际食品展,四川华业鼎兴农业公司也不安于守株待兔,满场毛遂自荐,还联合9家川内公司以集成商模式与俄3家公司分别达成双边2亿美元协议,尝到甜头,又闯荡印度展,抓住每次“出海”机会。“四川农企更成熟自信,打法更国际化,抓住机会能力大大提高。”蔡军军表示。

      C 瞄准新航向

      紧抓“一带一路”等机遇,将首次实现足迹遍及五大洲

      作为农业大省,四川农产品进出口总额每年仅10亿美元出头,与山东等出口大省动辄150多亿美元无法媲美,即使在西部,也只有云南的三分之一。“短板亟待补齐,因此未来眼界要更宽,步子要更大。”祝春秀表示。

      思路清晰,步伐笃定。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两河流域”合作、农业“南南合作”重点机遇,借力友好城市及境外专家派遣等平台,实现产品和技术两条腿走路,通过对外经贸活动,推进农业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外交流合作。“尤其积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农业投资和优势资源互补,拓展以沿线国为重点的境外农产品市场。”祝春秀指出。

      这几天,蔡军军已开始逐一给省农业厅2015年境外经贸活动计划表敲定出行日期。“初步有14项‘走出去’活动,境外活动起码是2013年的两倍。”蔡军军介绍。

      2015年,除传统的莫斯科国际食品展、香港国际茶展,塔吉克斯坦、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也赫然在列,而参加巴西国际食品展、参加澳大利亚皇家农博会、在阿根廷举办推介会等更属首次,带领20余农民合作社赴日本广岛学习农协经验,组织农民合作社出海“取经”也是首次。“今年,我省农业军团将首次把触角延伸到南美洲和大洋洲,四川农企海外贸促足迹也首次实现五大洲全覆盖。”蔡军军表示。

      众多“出海”团里,省农业厅率领15家企业组成的楚瓦什农业园区考察团有望成为年度第一团。这释放出一个信号:今年,省农业厅将以更大力度推动农企以技术合作为主的方式走出去,参与世界农业资源配置。“尤其要继续助推乌干达、缅甸、楚瓦什三大农业合作园的建设,并不断推动更多农企到海外找田种地,全产业链深度掘金。”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表示。

      访谈

      2014年,四川农业成绩喜人: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体制机制改革,步伐提速,“农字号”质量安全,逐步提升……

      整装再出发。2015年,面对宏观经济压力,四川农业将如何“赶考”?近日,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接受了记者采访。

      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

      今年力争增粮5亿斤以上助农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考题一:“饭碗”如何端稳

      记者:2014年我省粮食产量3374.9万吨,基本保持上年水平,今年将瞄准怎样的目标?

      任永昌:粮稳天下安,所以今年首先要端稳“饭碗”,全年力争粮食增产5亿斤以上。

      稳粮将从适度规模化经营、粮食功能区和粮食核心区建设三个方面强化,将继续加大财政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补贴力度,在产粮大县扩大实施种粮农民直补调整完善试点;加大对90个粮食主产县的财政投入,着力打造优质稻、马铃薯、专用玉米、套作大豆、酿酒用高粱等主粮作物生产基地;选择总产5亿斤以上粮食生产重点县全面实施现代粮食产业基地扩面推进工程,在全省不同类区集中连片打造一批种植模式标准、要素高度集聚、产业显著发展、种粮效益增加的粮食生产核心区。

      考题二:“钱袋”怎样更鼓

      记者:粮稳安民,增收富民,今年如何让农民“钱袋子”更鼓?

      任永昌: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是今年两个中心。目标已锁定,不仅粮食增产,肉产量也要增2%,水产品增3.8%,农牧渔业助农人均增收达200元以上。

      为此,将推进特色农业集聚发展,全面完成60个现代农业重点县、40个现代畜牧业、水产业重点县建设任务,新建和改造提升200个万亩亿元示范区,建成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360万亩。推进畜牧业提质增效,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率先在畜禽种业上实现设施现代化。推进水产业稳定发展,力争新增省级优势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30个。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新增农业景区1000个,开展省级示范休闲农庄、农业主题公园创建认定。推进农机化加快发展,改革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合作社突破1300个,建设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100个。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提升,将生猪和“三品一标”产品优先纳入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全年抽检农产品100万批次。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启动畜牧、水产、蚕业等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建设。提高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力度,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依法做好春季禁渔工作,建设高标准农田500万亩,推广配方肥面积4300万亩,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2万户,新建养殖场沼气工程400处。

      考题三:动力如何激活

      记者:2014年,改革已激荡蜀山蜀水,今年又将如何继续做好改革这篇大文章?

      任永昌:去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确定改革主攻方向,农村改革也绘就路线图、时间表。今年将做好已有改革方案落地,加紧出台新方案,继续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激发农业活力。今年底,力争全面完成60个重点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省完成率75%以上,强化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引导规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担保试点,进一步完成扶持政策,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培育省级农牧渔示范社200家、示范场100家。全面清理核实农村集体资产,管好资金,盘活资产,用好资源,积极探索实现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有效途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严格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民主程序,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化建设。选择10个县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平台。

      动态

      省畜科院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记者1月15日从省农业厅获悉,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大恒肉鸡培育与育种技术体系建立及应用”日前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课题是本届我省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的唯一农业领域成果,更是省农业厅系统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大恒项目组历经26年产学研联合攻关,创立集地方鸡种独特性状遗传研究、重要经济性状挖掘和遗传改良、精准化育种规划、高效遗传选择方法、杂种优势有效利用等为一体,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肉鸡育种技术体系,破解了肉质与生长、繁殖等性状在遗传上有效结合的国际难题,显著提升育种技术国际竞争力和品种国产化率,在18省市推广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芦山地震灾后农业重建呈增效增收态势

      截至2014年底,芦山地震灾区共完成农业项目86个,占规划的51.8%。这是记者日前从省农业厅获悉的。

      截至2014年,累计完成受损农田修复2.53万亩;完成产业基地建设30.48万亩;11家农企落户雅安灾区,总投资26.72亿元;6个重灾县(区)农民专合社近700个,家庭农场70余家。开展“国家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以来,地标产品达15个、无公害产品203个,绿色食品54个、有机食品25个,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达48万亩、25万亩。去年粮食总产可达46.9万吨,同比增0.3万吨,预计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左右,呈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稳步增收态势。

      我省农作物病虫防治2014年减损110亿斤

      记者日前从省农业厅获悉,2014年我省农作物病虫发生1.64亿亩次,总体偏重发生。全年防治2.42亿亩次,挽回损失110.25亿斤,病虫为害损失率2.27%,控制在4%目标以下。

      全省按“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要求,与市(州)签订防控目标责任书,启动值班周报制,发布情报、警报3000余期。重点在60个县(区)开展现代植保示范县建设,建立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540万亩、重大病虫防控示范区870万亩、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100万亩;在28个县(市、区)开展不同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落实示范任务26.5万亩;此外,省财政在广汉、三台开展政府购买病虫防治服务试点,重点培育扶持植保专合示范社200个。

      金川牦牛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记者1月15日从省农业厅获悉,日前,金川牦牛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金川牦牛原产于金川县,在自然放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产肉性能、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为扩大这一优秀遗传资源的群体规模,推动牧区畜牧业生产,我省在金川建立选育核心群和扩繁群,课题组开展遗传机理和种质特性研究、异地适应性观察和杂交效果研究推广等工作,在2014年12月通过农业部审定。 (记者 李淼)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农字号”加速驶向全球蓝海

  • 2015年01月20日 10时1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014年,四川农业出海提速,从贸易到投资,从单项投资到园区合作,从产品营销到技术资本落地,不断破浪前行。

      这一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扩大对外开放部署,省农业厅积极推动“川字号”农业产品和农业产业“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2014成为四川农业“军团”“走出去”的发力之年。

      A 开启新里程

      境外成交额增十倍,三大园区填补海外空白

      这几天,米仓山董事长何旭伦正坐等俄罗斯代理商来川签约,“在俄罗斯、伊朗等地独家代理规模预计5亿多美元。”

      去年9月,我省57家农企进军莫斯科国际食品展,揽金逾10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米仓山茶业集团与3家茶企抱团出击,与俄罗斯茶业贸易公司现场便签约5000万元人民币大单。

      不只是米仓山闯出了名堂。2014年,我省农业产品“走出去”和技术“走出去”,而对外经贸活动正是动力之一。

      这一年,海外展销不断开启新里程——结合“万企出国门”,15家种子和农机企业闯东盟,签约500万美元;首次赴印度等南亚市场,现场签约2200万美元,打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新窗口……“涵盖茶叶、蔬果、种子、农机多个特色优势产业,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合作不断迈向纵深。”省农业厅副厅长祝春秀表示。

      数字给出力证:2013年我省农企境外协议成交3.8亿元,实际成交1.2亿元;2014年分别增至33.69亿元、12亿元,猛增10倍。

      产品在海外叫响,产业更是在海外“落地生根”。

      2014年10月,作为中俄政府间首个农业合作园区项目,楚瓦什—四川农业合作园区确定30万余亩土地,四川农企在东欧大平原有了大显身手之地。

      不光是东欧,东非大地上,中国—乌干达现代农业示范园也有序落地,向中国对非农业投资第一项目进发;川农大高科等3家企业抱团建设的5万亩“中缅农业技术合作示范园区”已经启动——亚非欧三大园区,正填补着我省境外农业合作园空白。“三大园区绝非简单找田种地,不管是以粮食为主,还是以畜牧为主,都包括种、养、深加工、物流等多环节,是以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合作为主的全产业链落地模式。”省农业厅国合处处长蔡军军说。

      B 铸就新动力

      政府搭台、企业唱主角,巧借平台“嫁”农出海

      2014年,农业“好戏”缘何在海外频频上演?

      “这是政府善搭台、企业唱主角的结果。”祝春秀指出。

      这几天,四川科虹集团等5家川企正着手将筹谋已久的中乌现代农业示范园变成良田,远期目标:100万亩。

      敢到陌生的东非土地上大手笔“撒钱”种田,缘于我省以“一省包一国”形式参与“南南合作”引发的链式反应。四川将技术援助与推动企业走出去相结合的做法,已被国际粮农组织和农业部誉为“南南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不仅是乌干达。巧借国家和省上各类项目平台,适时将四川农业“送”出去,并在2014年实现“井喷”——“中缅农业技术合作示范园区”项目借助农业部援缅项目,楚瓦什—四川农业合作园则趁着中俄“两河流域”合作项目东风……

      搭台而不包办,把企业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去年,俄罗斯市场因制裁出现窗口期,省农业厅紧紧抓住机遇,指导企业做好产品推介、客户招揽,9月,我省57家农企进军莫斯科国际食品展,最终赢得创历史大单。“打法”也不断创新:如今,即使香港美食博览已闭幕5个月,借助在港搭建的四川优质农产品推广“四合一”立体营销平台,我省参展企业仍可随时更新页面接订单。“不仅如此,还对企业展位费、考察费用等给予补贴,境外推介会也由政府出资。”

      政府的细致服务和真金白银,让农企找到了当“主角”的感觉。即使首次参加莫斯科国际食品展,四川华业鼎兴农业公司也不安于守株待兔,满场毛遂自荐,还联合9家川内公司以集成商模式与俄3家公司分别达成双边2亿美元协议,尝到甜头,又闯荡印度展,抓住每次“出海”机会。“四川农企更成熟自信,打法更国际化,抓住机会能力大大提高。”蔡军军表示。

      C 瞄准新航向

      紧抓“一带一路”等机遇,将首次实现足迹遍及五大洲

      作为农业大省,四川农产品进出口总额每年仅10亿美元出头,与山东等出口大省动辄150多亿美元无法媲美,即使在西部,也只有云南的三分之一。“短板亟待补齐,因此未来眼界要更宽,步子要更大。”祝春秀表示。

      思路清晰,步伐笃定。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两河流域”合作、农业“南南合作”重点机遇,借力友好城市及境外专家派遣等平台,实现产品和技术两条腿走路,通过对外经贸活动,推进农业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外交流合作。“尤其积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农业投资和优势资源互补,拓展以沿线国为重点的境外农产品市场。”祝春秀指出。

      这几天,蔡军军已开始逐一给省农业厅2015年境外经贸活动计划表敲定出行日期。“初步有14项‘走出去’活动,境外活动起码是2013年的两倍。”蔡军军介绍。

      2015年,除传统的莫斯科国际食品展、香港国际茶展,塔吉克斯坦、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也赫然在列,而参加巴西国际食品展、参加澳大利亚皇家农博会、在阿根廷举办推介会等更属首次,带领20余农民合作社赴日本广岛学习农协经验,组织农民合作社出海“取经”也是首次。“今年,我省农业军团将首次把触角延伸到南美洲和大洋洲,四川农企海外贸促足迹也首次实现五大洲全覆盖。”蔡军军表示。

      众多“出海”团里,省农业厅率领15家企业组成的楚瓦什农业园区考察团有望成为年度第一团。这释放出一个信号:今年,省农业厅将以更大力度推动农企以技术合作为主的方式走出去,参与世界农业资源配置。“尤其要继续助推乌干达、缅甸、楚瓦什三大农业合作园的建设,并不断推动更多农企到海外找田种地,全产业链深度掘金。”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表示。

      访谈

      2014年,四川农业成绩喜人: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体制机制改革,步伐提速,“农字号”质量安全,逐步提升……

      整装再出发。2015年,面对宏观经济压力,四川农业将如何“赶考”?近日,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接受了记者采访。

      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

      今年力争增粮5亿斤以上助农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考题一:“饭碗”如何端稳

      记者:2014年我省粮食产量3374.9万吨,基本保持上年水平,今年将瞄准怎样的目标?

      任永昌:粮稳天下安,所以今年首先要端稳“饭碗”,全年力争粮食增产5亿斤以上。

      稳粮将从适度规模化经营、粮食功能区和粮食核心区建设三个方面强化,将继续加大财政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补贴力度,在产粮大县扩大实施种粮农民直补调整完善试点;加大对90个粮食主产县的财政投入,着力打造优质稻、马铃薯、专用玉米、套作大豆、酿酒用高粱等主粮作物生产基地;选择总产5亿斤以上粮食生产重点县全面实施现代粮食产业基地扩面推进工程,在全省不同类区集中连片打造一批种植模式标准、要素高度集聚、产业显著发展、种粮效益增加的粮食生产核心区。

      考题二:“钱袋”怎样更鼓

      记者:粮稳安民,增收富民,今年如何让农民“钱袋子”更鼓?

      任永昌: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是今年两个中心。目标已锁定,不仅粮食增产,肉产量也要增2%,水产品增3.8%,农牧渔业助农人均增收达200元以上。

      为此,将推进特色农业集聚发展,全面完成60个现代农业重点县、40个现代畜牧业、水产业重点县建设任务,新建和改造提升200个万亩亿元示范区,建成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360万亩。推进畜牧业提质增效,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率先在畜禽种业上实现设施现代化。推进水产业稳定发展,力争新增省级优势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30个。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新增农业景区1000个,开展省级示范休闲农庄、农业主题公园创建认定。推进农机化加快发展,改革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合作社突破1300个,建设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100个。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提升,将生猪和“三品一标”产品优先纳入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全年抽检农产品100万批次。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启动畜牧、水产、蚕业等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建设。提高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力度,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依法做好春季禁渔工作,建设高标准农田500万亩,推广配方肥面积4300万亩,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2万户,新建养殖场沼气工程400处。

      考题三:动力如何激活

      记者:2014年,改革已激荡蜀山蜀水,今年又将如何继续做好改革这篇大文章?

      任永昌:去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确定改革主攻方向,农村改革也绘就路线图、时间表。今年将做好已有改革方案落地,加紧出台新方案,继续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激发农业活力。今年底,力争全面完成60个重点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省完成率75%以上,强化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引导规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担保试点,进一步完成扶持政策,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培育省级农牧渔示范社200家、示范场100家。全面清理核实农村集体资产,管好资金,盘活资产,用好资源,积极探索实现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有效途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严格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民主程序,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化建设。选择10个县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平台。

      动态

      省畜科院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记者1月15日从省农业厅获悉,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大恒肉鸡培育与育种技术体系建立及应用”日前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课题是本届我省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的唯一农业领域成果,更是省农业厅系统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大恒项目组历经26年产学研联合攻关,创立集地方鸡种独特性状遗传研究、重要经济性状挖掘和遗传改良、精准化育种规划、高效遗传选择方法、杂种优势有效利用等为一体,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肉鸡育种技术体系,破解了肉质与生长、繁殖等性状在遗传上有效结合的国际难题,显著提升育种技术国际竞争力和品种国产化率,在18省市推广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芦山地震灾后农业重建呈增效增收态势

      截至2014年底,芦山地震灾区共完成农业项目86个,占规划的51.8%。这是记者日前从省农业厅获悉的。

      截至2014年,累计完成受损农田修复2.53万亩;完成产业基地建设30.48万亩;11家农企落户雅安灾区,总投资26.72亿元;6个重灾县(区)农民专合社近700个,家庭农场70余家。开展“国家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以来,地标产品达15个、无公害产品203个,绿色食品54个、有机食品25个,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达48万亩、25万亩。去年粮食总产可达46.9万吨,同比增0.3万吨,预计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左右,呈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稳步增收态势。

      我省农作物病虫防治2014年减损110亿斤

      记者日前从省农业厅获悉,2014年我省农作物病虫发生1.64亿亩次,总体偏重发生。全年防治2.42亿亩次,挽回损失110.25亿斤,病虫为害损失率2.27%,控制在4%目标以下。

      全省按“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要求,与市(州)签订防控目标责任书,启动值班周报制,发布情报、警报3000余期。重点在60个县(区)开展现代植保示范县建设,建立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540万亩、重大病虫防控示范区870万亩、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100万亩;在28个县(市、区)开展不同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落实示范任务26.5万亩;此外,省财政在广汉、三台开展政府购买病虫防治服务试点,重点培育扶持植保专合示范社200个。

      金川牦牛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记者1月15日从省农业厅获悉,日前,金川牦牛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金川牦牛原产于金川县,在自然放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产肉性能、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为扩大这一优秀遗传资源的群体规模,推动牧区畜牧业生产,我省在金川建立选育核心群和扩繁群,课题组开展遗传机理和种质特性研究、异地适应性观察和杂交效果研究推广等工作,在2014年12月通过农业部审定。 (记者 李淼)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