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破晓时 芦山“南大门”的梦想近了
蹲点地点:芦山县芦阳镇黎明村
4月14日,黎明村的日头有些晒人。27岁的村民任伟吃过午饭,溜达到村后的山坡上。俯视着88栋黄墙红瓦的崭新民居和规整有序的道路,任伟不由感慨:这一年的变化实在太大。
黎明村距离芦山县城南2公里,紧邻省道210线。这里是从雅安市区到芦山县城的必经之地,村民称作芦山“南大门”。
芦山地震中,离震中只有20公里的黎明村损失惨重:756户民房超过一半需要重建,其余全部要维修加固。
一条新路和一个新村
一条新修的1.3公里长水泥路在竹林中蜿蜒伸展,仿佛青山中展开一条白色绸带。
新路将210省道和黎明村唯一不通公路的龙竹坪组相连。那里居住着70户村民,其中40户的房屋在地震中严重受损,需要重建。
一直以来,龙竹坪组只有一条狭窄的泥土路通向外界,机械和建材都进不来。修路迫在眉睫。村党支部副书记齐学军各处筹措17万元,甚至自掏腰包垫付了7万元的机具担保费。
去年10月,新路动工。挖掘机、装载机上山开路,仅17天,羊肠小道被拓宽到4米。政府62.5万元拨款到了后,今年过完年后直接用水泥硬化路面。齐学军使劲跺了跺脚,对记者说,“你看,多结实,大货车随便跑。”
路修好了,51岁的纪洪珍准备叫在外打工的儿子拉一车砖上山,修完房子,再砌个像样的蜂房。乐玉明、王泽珍夫妇的动作更快。路还在修时他们就着手腾拆旧房,给建材预留堆放地。
其实,黎明村的重建工作早就铺开。
震后两个月,占地350余亩、总投资7000万元的“黎明新村”破土动工,成为震后开工的最大最早农村安置点建设项目。通过公开招标,3家建筑公司迅速开进黎明新村。去年11月,88栋别墅拔地而起;春节未至,首批15户村民已入住,在新家过年;到今年4月13日,已入住62户。“4月20日前,88户村民全都能搬进去。”齐学军说,最后20多户的装修已进入尾声,这两天就搬新家。
第二批40栋新居也已开建,年底前将建成。
产村结合托起致富梦
齐学军在甘肃做生意近20年,脑袋里的“生意经”提醒他,只把房子建起来还不够。借着新村建设,黎明村打算走产村结合的路子。去年黎明村人均纯收入6243元,如不另辟蹊径,村民不仅还贷压力大,也难以致富。
齐学军介绍,产业项目前期工作已展开,目前正与农村旅游开发公司洽谈合作。不久后村里可能获得投资500万元,用于珍稀树种培养种植、集中饲养点建设、50亩生态蔬菜基地建设等项目,并规划建设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农家餐饮、娱乐、农耕体验的旅游接待点。“生态资源和交通便利是发展农业旅游的两个重要条件。”西华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战略管理研究所所长何东建议,在考察周边人口分布的基础上,还可发展康养产业。
这一提议正好切中齐学军的想法,他连“建康养中心的地段都想好了”。
夜逐渐深了,村里的太阳能路灯次第亮起,映照着新房墙上的“芦山花灯”年画。寂静的院坝里,齐学军坦言,大伙儿相信,当黎明破晓,新一天来临,每个人的梦想会越来越近。(记者 陈岩)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