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牵头搭建统保平台 护航中小微企业走出去
在出口增速整体放缓的大背景下,作为我省首个由政府联手政策性信用保险机构打造的支持出口企业发展合作平台,成立三年运行效果如何?
设专项资金保障 3年来外贸促进效果明显
2013年,印度买家一笔8万多美元的恶意欠款,曾让刚刚起步的成都德波钢铁有限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对于德波钢铁这样的中小微企业而言,一笔欠款就可能致命。
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诸多大企业都能运用保险工具规避出口业务风险,但中小微企业,往往因出口金额小、对风险重视不够,成为企业出口风险保障中的盲点,“统保平台就是要弥补这样的盲点。”
2012年,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与四川信保签署统保平台合作协议,由成都高新区设立专项资金,四川信保量身为中小微企业打造出口风险保障方案,搭建政府统保平台,由政府出资,为区内上一年度出口额在300万美元以内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保障。到了2014年,支持范围扩大至区内上一年度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内的中小微企业。
那么,中小微企业能获得多大的保障?
“按平台的赔付规则,单一国外客户带来的损失赔付不超过5万美元,总赔付金额累计不超过投保保费的60倍。”四川信保客户经理王存福介绍,比如企业投保所产生的保费为1000美金,60倍为6万美元,基本能覆盖中小微企业的出口保险需求。另外,企业还能通过统保平台,获取买家资信报告,并得到外贸业务培训与指导等服务。
运行三年,该统保平台的外贸促进效果已显现。2012年该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75家,带动实现出口7205万美元,同比增长29.9%;2013年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90家,带动实现出口8779万美元,同比增长28.2%,均远高于我省同类企业同期出口增速。
理念尚需转变 部分企业认为“没必要”
尽管该平台扶持力度大,且办理门槛也不高,但仍有部分中小微企业未参与。数据显示,2013年,成都高新区出口额在3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微企业有211家,目前加入到统保平台的有100多家公司。
这是为何?
记者采访的一家小微企业负责人表示,自己与日本客商已经连续合作近6年,从未出过收款风险,不需要保险。另外一家企业则表示,公司从来都是先收到款再发货,哪里用得着保险。
“还需要一个过程来逐步改变部分企业的看法和理念。”四川信保有关人员认为,尚未出过风险不意味着没有风险,如何借助政策性金融工具降低出口风险,省内不少中小微企业并不清楚。成都高新区的情况在全省算最好的,部分市州,运用这些工具的中小微企业的比例不到10%。“企业的理念需要转变。先款后货的出口方式固然稳健,但这意味着企业可能放弃了部分希望先货后款的优质客户,在抢抓海外订单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许多企业完全可以借助金融工具,积极做大出口。”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霍伟东认为,推动川内小微企业积极“走出去”的同时,如何提升其用各类金融工具锁定利润、降低风险的能力,需要更多类似的创新平台来推广,初期政府搭把手,企业受益后主动性自然会增强。 (记者 李龙俊)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