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
代表委员们认为,这些内容首次进入法院工作报告,是全省法院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提升司法公信力的真实体现。
关键词:司法为民
亮点:惩处环境污染犯罪、“地沟油”案
[摘要]
我省首例判处刑罚的朱廷杰、汪永建等生产销售“地沟油”案,涉案销售金额200余万元。依法惩处污染环境犯罪,重庆云光化工有限公司等倾倒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案,5名责任人员被依法严惩。
[解读]
依法惩处污染环境犯罪和“地沟油”案写进法院工作报告,体现了全省法院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顺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不断改进提升司法为民工作。2013年,全省法院加强了对涉民生权益的司法保护。积极开展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行动,审理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制假售假等犯罪案件134件379人。
[声音]
省人大代表刘学锋: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事关老百姓福祉,必须加以重视。四川地处长江中上游,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事关整个长江流域、甚至全国环境安全。报告首次提到惩处环境污染犯罪,这是向社会释放一个信号,全省法院将发挥司法能动性,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犯罪案件的惩处。
关键词:公正司法
亮点:非法证据排除
[摘要]
按照新修改的刑事、民事诉讼法要求,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全省法院受理申请排除非法证据212件,经法庭审理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79件。
[解读]
2013年,全省法院以程序公正保障实体公正。以实施新修改的刑事、民事诉讼法为契机,落实非法证据排除原则;全面落实二审普遍开庭规定;完善刑事案件庭前会议制度,推行民事案件庭前证据交换,提升庭审质量和效率。全省法院二审开庭率达64.96%。司法公开不断推进,司法公力不断提升。
[声音]
省人大代表刘先赋:公正是正义的基石,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近年来,发生了一些典型的冤假错案,对司法的公正、法律的权威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法院工作报告能单独将非法证据排除作为公正司法内容报告出来,我认为这意味着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保护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省人大代表刘学锋:非法证据排除是防止冤假错案的有效手段。如何认定和排除非法证据,目前已有明确的规定。公、检、法相关部门在推进这项工作时,要统一思想,加强沟通、严格标准、严格执行。这项工作也需要社会的理解,对刑案,人们的习惯思维是“疑罪从有”,而法律的宗旨则是“疑罪从无”。
关键词:司法公信
亮点:攻克“执行难”
[摘要]
构建“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与公安、工商、金融、房管等部门信息共享,实现对被执行人财产信息的实时查询。
[解读]
执行工作成效与当事人权益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司法公信、司法权威的感受和认同。2013年,省法院以攻克“执行难”为推动,树立司法的公信权威。全省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57959件,执结155261件,标的额299.28亿元;执行标的到位率72.34%,同比提高7.76个百分点。
[声音]
省政协委员杨志男:2013年部分法院实现了将执行重要节点信息、执行工作措施和执行结果,通过短信向申请执行人公开。这对防止执行过程中的“抽屉案”、“包包案”等很有效果,建议全省所有法院都能推行这项措施。在公开执行案件节点信息时,也能公开举报投诉电话,方便申请执行人监督案件进程。
省政协委员谢佳佐:报告说全省有161个法院安装了执行信息自助查询终端或开通查询电话。我建议,全省所有法院在公开执行流程时,都能做到在互联网上公开,这会大大方便当事人查询。(记者 刘春华 王玉姗)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