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全国医德楷模——急诊科曹钰教授

  • 2013年09月24日 00时00分
  • 来源: 华西医院网站
  • 【字体:
  •   曹钰,女,38岁,中共党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主任,卫生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急诊医学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毒理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急诊专委会主任委员。曾多次指导和参与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如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玉树地震的医疗救援、2010年云南彝良地震、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等,在灾害救援方面有着卓越的努力与贡献。2010年至今,参与卫生部组织的“十二.五”航空救援规划草案拟定,全国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写。

      作为一名工作18年的急诊科医师,曹钰一直坚守在挽救生命的第一线;作为一名教师,她一直治学严谨,情系学生;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她带领她的团队奋斗在救死扶伤的前沿阵地。在医疗技术上,她不断进取,精益求精,在科学研究方面,针对目前急诊的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中的一些难点和热点,先后在中毒、灾害救援、急诊管理、全科医学方面发表60余篇文章,获各种级别科研项目9项。她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用平凡的事迹诠释了一名急诊科医生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

      5年亲历4次地震抗震救灾冲锋一线

      在华西医院急诊科,曹钰主任被称为“曹大将军”,因为她行事果断、言语简短、指挥有序。在多次突发性和灾害性医疗救援中,她带领她的团队冲锋在第一线。她的一言一行,给了伤员活下来的勇气和毅力;她的一言一行,给了急诊团队勇往直前的果敢和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只要有华西医院参与的地震医疗救援,就会有她的身影。从汶川到玉树,从玉树到彝良,从彝良到芦山,5年时间里曹钰参与了4次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

      2013年4月20日上午8:02分,曹钰主任正在参加首届华西急诊国际高峰论坛,一阵强烈的晃动让她意识到,“地震了”!几分钟后,得知震中在雅安芦山,强度7.0级,大量房屋垮塌。曹钰凭借极强的医疗敏感性和汶川、玉树、彝良医疗救援经验,立即冲出会场。在论坛会议现场外,召开了急诊科的紧急管理小组会议,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布置。随后,她立即赶回科室,进一步部署抗震救灾流程。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和之前的紧急医学救援经验总结,结合在美国进修时着重学习的临床技能和管理办法,曹钰组织科室管理小组制定地震伤员接诊流程时,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小组负责制,将医务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都包括医生、护士、志愿者和护工共4人,这四个人将作为一个医疗单元的主体,从接诊开始全程负责一名患者……

      这样紧张有序的救援场面对于曹钰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医疗救援中,当时还是急诊科支部书记的曹钰就指挥若定,人员、物资、设备,协调、部署、调配,处处事事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5月13日起,大量的灾区伤员被源源不断地转运到华西医院,急诊科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曹钰紧急召回了尚在休假中的医务人员,果断地对科室人员配置重新调整,在保证各个功能区域正常运转的同时,大力加强了初诊和抢救区域的人员力量。随着其他医疗队的进驻、伤员的转运,曹钰又积极投身其中。

      十几天的连续作战,曹钰早已眼圈发黑、嗓子发哑,身影疲惫,而一旦接到新的任务,她却又迅速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去。在这样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面前,她丝毫不顾自己的身体,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还不忘紧急召开党支部会,号召急诊科的党员行动起来,积极在科室关键繁忙时刻起好党员同志的带头作用。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伤员被转送到华西医院,在抢救伤员的第一线,有曹钰!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生5.6级地震,曹钰又积极响应医院号召,派出急诊科最有前线救援经验的医护人员,奔赴一线。虽然身在后方,她积极与前线队员联系,随时指导救援,队员们都说,有了“曹大将军”坐镇,我们就踏实了!

      曹钰曾说,在急诊科这十几年收获更多的是人情冷暖、世间百态,从这里面才渐渐真正明白一名医生的责任远远超出常规的社会职业道德,如果多几个通宵的坚持能多留住一个生命,那就值了。

      为医精博仁心仁术

      在急诊科,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时刻会接到什么病人,只知道每个病人的病情都非常紧急,必须及时正确处理。身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主任,曹钰必须迅速判断病情,给出抢救方案,“争分夺秒,挽救生命”是她的天职。每当遇到比较复杂的病情时,她会充分吸纳各个方面的意见,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预见到,把各种应对措施都制定好,抢救完成后,她密切观察,耐心叮嘱,精心照料。

      曹钰虽然职称上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到主任医师,当上了急诊科主任,她依然始终如一战斗在第一线,带头参与急诊一线抢救工作,同时完成二线班值班,和所有医疗组长一起,在每周近280工作小时的负荷下,带领本科医师、进修医生,规范临床操作,优化急诊流程,畅通生命绿色通道,顺利完成年就诊量超过17万,年抢救人次逾4万的抢救、诊疗工作。

      不论是凌晨,不论是正在吃饭还是已经下班,只要有病人求诊,曹钰总是毫无怨言立即开始工作,她常常说,治病救人乃医生职责之根本。为了这份责任,她往往没有下班上班;为了这份责任,她在繁忙之余到病人床旁与病人交谈,了解、分析病情;为了这份责任,她为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治疗方案,解决思想上的疑虑,使他们能积极配合诊疗;为了这份责任,她经常在下班以后,仍然惦记病人病情,打电话询问病人的情况,甚至去住院部随访病人。

      急诊病人病种繁多、病情重、变化快、病因复杂,病人紧张的同时家属更加焦虑不安。部分家属不能理解病情变化的客观规律,容易激动,所以急诊医生除了工作压力,还面临着巨大的外在压力。曹钰十分注重随时听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并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她总说,只要我们善待患者,加强沟通,为他们提供温馨、细心、爱心和耐心的服务,就会赢得患者对我们的最终认同。多年来曹钰始终如一地坚持着两袖清风、廉洁行医的作风,她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不放过任何诊断线索,不懈怠每一次治疗方案的调整,也不吝啬每一次点滴的关怀。

      为师至诚德高为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科的发展需要团队人才的支持。曹钰非常注重年轻人的培养,她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适时地接触科研,不要把科研中的基础工作当做苦力,而应该像一个“问题宝宝”一样多思考。她不断教导学生要做一名好医生,不仅要喜欢医学并为它付出毕生精力,掌握合适的方法和途径;更要学习批判地看待问题,从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沟通和人文关怀。她的悉心教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给身在异乡求学的学生们,带来了无尽的温暖与感动。

      她的关爱并不止于自己的学生。

      2007年10月,她参加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的心肺复苏培训班,取得了BLS、ACLS教师培训资格后,她为国内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组织全国30名医师的导师更新培训会议。安排华西医院院内56名医护人员获得美国AHA心肺复苏证书;开展全院新入学住院医师岗前培训;完成医院对留院医师和住院总医师开展的急救技能培训12期。

      从2000年至今,曹钰先后负责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4项,作为讲师参加国家及继续教育项目的授课工作40余次,培训人数万余人。先后承办2008年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举办的“急诊沟通培训论坛”,2008年WHO“举办的灾后重建急诊医务人员培训项目”,中国救援协会举办的“2009中国国际第七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以及每年美国AHA心肺复苏的组织与授课工作,参与卫生部医管司的“西部急诊急救技能培训班”培训工作。作为评审组副组长,先后多次担任四川省急救技能大赛、“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成都市医疗急救知识、技能竞赛,绵阳市首届“生命之星”院前急救技能大赛的评委。评审急救技能千余人次,为急诊医护人员急救技能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她不仅关心医学生急救知识的掌握,更关心所有学生乃至社会人士中急救常识的普及。针对现在社会人群缺乏急救知识这一现象,曹钰先后针对社会急救员开展心肺复苏培训14批次。支持华西临床医学院在四川大学进行急救知识大赛,亲自作为“青囊杯”技术指导总负责,参与授课安排,技能大赛评审与点评。也鼓励学生在成都几所中学宣讲急救知识。

      她的团队还与成都市武侯区十二家社区服务中心加强交流与沟通,培训社区医师的基本急救技能。更是与红牌楼社区医院结对,对社区医师、甚至是社区非医学人士开展普及培训活动。

      18年的从医生涯,曹钰没有豪言和壮语,没有耀眼的光环荣誉,唯有一份执着:救死扶伤;仅有一份追求:医者仁心。为了这份执着和追求,她默默地奉献,忘我地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医学事业的挚爱!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全国医德楷模——急诊科曹钰教授

  • 2013年09月24日 00时00分
  • 来源: 华西医院网站
  •   曹钰,女,38岁,中共党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主任,卫生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急诊医学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毒理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急诊专委会主任委员。曾多次指导和参与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如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玉树地震的医疗救援、2010年云南彝良地震、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等,在灾害救援方面有着卓越的努力与贡献。2010年至今,参与卫生部组织的“十二.五”航空救援规划草案拟定,全国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写。

      作为一名工作18年的急诊科医师,曹钰一直坚守在挽救生命的第一线;作为一名教师,她一直治学严谨,情系学生;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她带领她的团队奋斗在救死扶伤的前沿阵地。在医疗技术上,她不断进取,精益求精,在科学研究方面,针对目前急诊的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中的一些难点和热点,先后在中毒、灾害救援、急诊管理、全科医学方面发表60余篇文章,获各种级别科研项目9项。她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用平凡的事迹诠释了一名急诊科医生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

      5年亲历4次地震抗震救灾冲锋一线

      在华西医院急诊科,曹钰主任被称为“曹大将军”,因为她行事果断、言语简短、指挥有序。在多次突发性和灾害性医疗救援中,她带领她的团队冲锋在第一线。她的一言一行,给了伤员活下来的勇气和毅力;她的一言一行,给了急诊团队勇往直前的果敢和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只要有华西医院参与的地震医疗救援,就会有她的身影。从汶川到玉树,从玉树到彝良,从彝良到芦山,5年时间里曹钰参与了4次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援。

      2013年4月20日上午8:02分,曹钰主任正在参加首届华西急诊国际高峰论坛,一阵强烈的晃动让她意识到,“地震了”!几分钟后,得知震中在雅安芦山,强度7.0级,大量房屋垮塌。曹钰凭借极强的医疗敏感性和汶川、玉树、彝良医疗救援经验,立即冲出会场。在论坛会议现场外,召开了急诊科的紧急管理小组会议,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布置。随后,她立即赶回科室,进一步部署抗震救灾流程。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和之前的紧急医学救援经验总结,结合在美国进修时着重学习的临床技能和管理办法,曹钰组织科室管理小组制定地震伤员接诊流程时,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小组负责制,将医务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每一组都包括医生、护士、志愿者和护工共4人,这四个人将作为一个医疗单元的主体,从接诊开始全程负责一名患者……

      这样紧张有序的救援场面对于曹钰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医疗救援中,当时还是急诊科支部书记的曹钰就指挥若定,人员、物资、设备,协调、部署、调配,处处事事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5月13日起,大量的灾区伤员被源源不断地转运到华西医院,急诊科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曹钰紧急召回了尚在休假中的医务人员,果断地对科室人员配置重新调整,在保证各个功能区域正常运转的同时,大力加强了初诊和抢救区域的人员力量。随着其他医疗队的进驻、伤员的转运,曹钰又积极投身其中。

      十几天的连续作战,曹钰早已眼圈发黑、嗓子发哑,身影疲惫,而一旦接到新的任务,她却又迅速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去。在这样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面前,她丝毫不顾自己的身体,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还不忘紧急召开党支部会,号召急诊科的党员行动起来,积极在科室关键繁忙时刻起好党员同志的带头作用。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伤员被转送到华西医院,在抢救伤员的第一线,有曹钰!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生5.6级地震,曹钰又积极响应医院号召,派出急诊科最有前线救援经验的医护人员,奔赴一线。虽然身在后方,她积极与前线队员联系,随时指导救援,队员们都说,有了“曹大将军”坐镇,我们就踏实了!

      曹钰曾说,在急诊科这十几年收获更多的是人情冷暖、世间百态,从这里面才渐渐真正明白一名医生的责任远远超出常规的社会职业道德,如果多几个通宵的坚持能多留住一个生命,那就值了。

      为医精博仁心仁术

      在急诊科,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时刻会接到什么病人,只知道每个病人的病情都非常紧急,必须及时正确处理。身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主任,曹钰必须迅速判断病情,给出抢救方案,“争分夺秒,挽救生命”是她的天职。每当遇到比较复杂的病情时,她会充分吸纳各个方面的意见,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预见到,把各种应对措施都制定好,抢救完成后,她密切观察,耐心叮嘱,精心照料。

      曹钰虽然职称上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到主任医师,当上了急诊科主任,她依然始终如一战斗在第一线,带头参与急诊一线抢救工作,同时完成二线班值班,和所有医疗组长一起,在每周近280工作小时的负荷下,带领本科医师、进修医生,规范临床操作,优化急诊流程,畅通生命绿色通道,顺利完成年就诊量超过17万,年抢救人次逾4万的抢救、诊疗工作。

      不论是凌晨,不论是正在吃饭还是已经下班,只要有病人求诊,曹钰总是毫无怨言立即开始工作,她常常说,治病救人乃医生职责之根本。为了这份责任,她往往没有下班上班;为了这份责任,她在繁忙之余到病人床旁与病人交谈,了解、分析病情;为了这份责任,她为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治疗方案,解决思想上的疑虑,使他们能积极配合诊疗;为了这份责任,她经常在下班以后,仍然惦记病人病情,打电话询问病人的情况,甚至去住院部随访病人。

      急诊病人病种繁多、病情重、变化快、病因复杂,病人紧张的同时家属更加焦虑不安。部分家属不能理解病情变化的客观规律,容易激动,所以急诊医生除了工作压力,还面临着巨大的外在压力。曹钰十分注重随时听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并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她总说,只要我们善待患者,加强沟通,为他们提供温馨、细心、爱心和耐心的服务,就会赢得患者对我们的最终认同。多年来曹钰始终如一地坚持着两袖清风、廉洁行医的作风,她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不放过任何诊断线索,不懈怠每一次治疗方案的调整,也不吝啬每一次点滴的关怀。

      为师至诚德高为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科的发展需要团队人才的支持。曹钰非常注重年轻人的培养,她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适时地接触科研,不要把科研中的基础工作当做苦力,而应该像一个“问题宝宝”一样多思考。她不断教导学生要做一名好医生,不仅要喜欢医学并为它付出毕生精力,掌握合适的方法和途径;更要学习批判地看待问题,从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沟通和人文关怀。她的悉心教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给身在异乡求学的学生们,带来了无尽的温暖与感动。

      她的关爱并不止于自己的学生。

      2007年10月,她参加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的心肺复苏培训班,取得了BLS、ACLS教师培训资格后,她为国内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组织全国30名医师的导师更新培训会议。安排华西医院院内56名医护人员获得美国AHA心肺复苏证书;开展全院新入学住院医师岗前培训;完成医院对留院医师和住院总医师开展的急救技能培训12期。

      从2000年至今,曹钰先后负责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4项,作为讲师参加国家及继续教育项目的授课工作40余次,培训人数万余人。先后承办2008年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举办的“急诊沟通培训论坛”,2008年WHO“举办的灾后重建急诊医务人员培训项目”,中国救援协会举办的“2009中国国际第七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以及每年美国AHA心肺复苏的组织与授课工作,参与卫生部医管司的“西部急诊急救技能培训班”培训工作。作为评审组副组长,先后多次担任四川省急救技能大赛、“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成都市医疗急救知识、技能竞赛,绵阳市首届“生命之星”院前急救技能大赛的评委。评审急救技能千余人次,为急诊医护人员急救技能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她不仅关心医学生急救知识的掌握,更关心所有学生乃至社会人士中急救常识的普及。针对现在社会人群缺乏急救知识这一现象,曹钰先后针对社会急救员开展心肺复苏培训14批次。支持华西临床医学院在四川大学进行急救知识大赛,亲自作为“青囊杯”技术指导总负责,参与授课安排,技能大赛评审与点评。也鼓励学生在成都几所中学宣讲急救知识。

      她的团队还与成都市武侯区十二家社区服务中心加强交流与沟通,培训社区医师的基本急救技能。更是与红牌楼社区医院结对,对社区医师、甚至是社区非医学人士开展普及培训活动。

      18年的从医生涯,曹钰没有豪言和壮语,没有耀眼的光环荣誉,唯有一份执着:救死扶伤;仅有一份追求:医者仁心。为了这份执着和追求,她默默地奉献,忘我地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医学事业的挚爱!

    责任编辑: 暴雨将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