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中国粮食增产的新动力
记者今天从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了解到,中国已将核技术应用于农作物新种质的塑造和品种改良、土壤肥料和农业环境、农产品辐射加工、动物生产和健康、害虫防治等研究领域。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消息显示,受旱灾和行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去年全国粮食产量为四亿六千多万吨,减产幅度创下了近年纪录。从长远看,中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紧缺的趋势不会改变,因此利用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
核技术是以核素、核辐射和其它相关理论为基础的科学技术,据专家介绍,利用同位素辐射诱变技术选育的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优质等特点。
根据国际权威部门估算,核技术农业应用的投入产出比约为一比七至三十一,远高于常规农业科学技术,其中以诱变育种和农业产品辐照加工最为显著。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有五十五个国家从事核技术诱变育种,已在一百六十六种植物上诱变育成两千两百多个商用品种。而中国已经育成六百多个突变品种,占世界诱变品种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实验表明,核技术突变农作物是一种安全作物,不会带来有害于人体的影响和造成环境污染。中国北部重要粮食基地之一河北省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使用低剂量的核辐射技术育种,以增加农作物的抗病性,刺激生产,现在这种技术已经大规模使用。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农业核技术已经获得国家级成果奖五十五项,省部级以上三百一十六项,这些成果已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发展核技术,并于八十年代将核技术的应用重心转为民用。目前,农业核技术已成为中国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领域之一。
专家们指出,核技术农业应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在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的发展,农业核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当活跃的创新时期。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黄国俊说:“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农业核技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
办事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