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 2013年01月2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2013年1月23日在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

      晏永和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受政协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委员审议,请同志们提出意见。

      五年工作回顾

      十届省政协任期的五年,我省走过了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历程,经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严重冲击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五年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四川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突出团结民主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始终与民众风雨同行,始终与党委同心协力,始终以实干助推发展,为夺取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增进共识,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以“两面旗帜”增进共识、凝聚力量,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

      (一)在学习引导中深化认知认同。

      立足政协构成多元的实际,在加强学习中深化认识,在积极引导中增进认同。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主席会专题学习等制度,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和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省委重要会议精神等。邀请知名专家,就“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文化建设”、“扶贫开发”等开展常委会专题讲座12场。着力引导各界人士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觉自信。

      (二)在开展活动中增进认知认同。

      以重大历史节点为契机,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暨四川省政协成立55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暨四川保路运动100周年等系列活动。组织视察“三基地一窗口”建设情况,开展革命传统、感恩奋进等教育活动。各界人士在参与、体验中进一步认识到,党的领导是夺取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政协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增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坚定性。

      (三)在履职过程中强化认知认同。

      把增进共识贯穿于经常性履职之中,紧扣“推进‘两个加快’”、“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开展多层次协商,畅所欲言、求同存异。组织重点视察、调研和民主评议,省委、省政府领导和主席会议成员牵头督办重点提案,倡导委员深入群众、反映民意。在知情明政中理性认识现实问题,在分析论证中探寻解决办法,在规范监督中促进问题解决,把思想和行动协同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目标任务上。

      (四)在加强宣传中扩大认知认同。

      坚持正确导向,改进方式,加大力度,营造氛围。与党委有关部门联合出台加强政协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将政协宣传纳入党委宣传工作总体布局和年度计划。立足政协报刊、网站,借力主流媒体,联合推出“议政与建言”、“提案追踪”、“委员走进阳光政务”等专题栏目;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十余家媒体专题采访报道灾后重建;在中国网络电视台推出“与四川人民一道战胜灾难化危为机”高端访谈。多层面、多角度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展示我省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履职业绩,增进社会各界对基本政治制度和人民政协的认知认同。

      二、全力以赴,服务抗震救灾恢复重建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一切服从抗震救灾、一切服务抗震救灾”,与广大民众心手相连,以超常付出共克时艰。

      (一)同心协力抓救灾。灾情就是命令,救灾就是大局。迅速作出部署。立即召开党组成员碰头会,成立机构,明确职责。向省委提出“发布告示,安定人心;预防次生灾害;储备血源”等建议。主要领导口述并当晚下发紧急通知,党组作出开展“我为抗震救灾作贡献”活动的决定。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及各界知名人士联合发起倡议,动员各界委员投身抗震救灾。受命靠前指挥。根据省委统一安排,主席会议成员及专委会负责人驻守广元等多个重灾区,指导救灾。报告“青川是不知名的重灾区”,紧急协调救灾物资、增派救援力量,争分夺秒抢险救人,疏导安抚遇难者亲属。要求“一切服从服务民生,同心协力抢救被困群众、保证水电路和信息畅通、解决受灾群众生计、避免新的灾害”,强调“医疗必须与救援同步进行,医疗队和救援部队混编”。指导建立救援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督导救灾物资及时快速和公开公平发放、兑现钱粮补助。总结推广有效做法,引导群众互帮互助、生产自救。巡查及早复课,协调异地就读,指导化解“涉校”问题。协力安置群众。坚持安置、防疫、避险“三位一体”,组织专家委员排查山体滑坡、泥石流、震损建筑、堰塞湖等隐患,落实处置措施,科学开展“消杀灭”。视察“活动板房安置点”、“异地安置”等,建议“以铺砖代替地面硬化、建立灾区生活必需品应急市场”等,协力做好安民工作。

      (二)把握重点促重建。适应阶段变化,常委会议及时作出决议,务实建言,促进重建振兴。建言科学规划。参与省重建规划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工作,围绕“1+9”重建规划积极建言,开展咨询论证。《“5·12”地震基本地质背景、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及对灾后重建的建议》、《关于开展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中期调整的报告》等得到温家宝总理批示。助推加快重建。着力民生项目优先重建,专题协商“灾后城乡住房重建”,调研视察安全选址、教育卫生文体设施重建、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重建,追踪督办“加大建材监管力度”等提案。着力产业重建,开展联组讨论,调研“灾区民营企业受损情况”、“对口援建”、“更好吸纳和合理使用海(境)外捐赠”、“藏区公路交通建设”等,协力抓项目、抓筹资、抓“落地”,推动重建与调结构、转方式相结合。着力精神文化重建,专题调研“灾区文物抢救性保护”等,提交“建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选择并保护好汶川特大地震遗址”等专项建议。着力生态重建,“汶川地震灾区主要江河流域实施生态修复”的建议得到温家宝等中央领导肯定,“重视川滇南北向构造带防震减灾工作”等提案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协力发展振兴。与全国政协联合督办“促进灾区发展振兴”重点提案,推动出台后续扶持政策;调研视察“灾区产业园区建设”、“飞地经济”等;组织驻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把灾区发展振兴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等提案。

      (三)搭建平台办实事。以“同甘苦、心连心、谋重建、促发展”为主题,开展义诊义演义卖等活动。省政协主要领导赴青川县姚渡小学看望师生,协调捐款捐物。邀请和接待港澳委员、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和国内知名人士等来川视察、考察2300多人次,表达感铭之情,宣传推介四川,协力招商引资。据统计,省政协为灾区募捐各类款物总计17.577亿元,协调引进50万元以上的项目59个,引进资金援建学校56所、医院42所,协调捐赠工作用车58台,协调1865名灾区学生异地就读,机关党员交纳特殊党费34万多元。贾庆林主席对我省政协服务救灾重建先后作出3次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三、积极作为,助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全省工作总体取向,对接阶段重点,务实献策、精诚出力,助推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

      (一)着力止滑回升,促进加快发展。紧扣基调,突出重点,协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止滑提速”。二次全会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广泛协商,提出建议215条。专题协商“拉动内需”、“增加农民收入”,形成专项建议21份。联动召开“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工业发展”专题研讨会。促进“巩固回升”。三次全会围绕“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开展协商,提出建议289条。专题协商“中小企业发展”、“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专项建议15份。重点督办“加快我省工业集中区建设”提案。促进“高位求进”。四次、五次全会就“稳定经济发展势头、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优化投资结构、培育消费热点”等提出建议462条。专题协商“实体经济发展”,形成专项建议15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着力转变方式,促进持续发展。

      坚持“主题”,贯穿“主线”,积极建言,促进“在加快中转变、在转变中加快”。助推结构优化。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商议政,形成“打造西部新能源高地”等专项建议10份。调研“发挥高校对经济发展人才支撑作用”、“调整城市经济结构布局”等。组织驻川全国政协委员赴江苏考察转方式、调结构并提出建议。助推绿色发展。举办“生态产业发展”专题协商、“绿色发展”研讨会,支持和参与“2012绿色经济遂宁会议”。调研“牧区发展人工种草”,报告得到贾庆林、回良玉等中央领导批示,要求在全国牧区工作会上作出部署。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等调研视察,重点督办“加快攀西地区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启动若尔盖湿地沙化治理”等提案。参与“西部大开发十周年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成就展”,得到贾庆林等中央领导表扬。助推建强基地。围绕“四基地”建设,选择“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提升核电制造业竞争力”、“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推动中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等开展调研视察,力促产业提质增效、做强做大。助推规划编制。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形成《对我省“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的若干建议》,就“规划的总体目标和产业结构、城镇布局、改革创新、富民惠民”等重要问题系统建言,得到重视和采纳。

      (三)着力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抓住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开展履职活动。推动城乡统筹。争取全国政协来川视察、召开“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专题协商会,助推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调研“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安宁河流域新增3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等。视察“集中连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专合组织发展”等。推动“两化”互动。围绕“‘7+3’产业发展规划、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调研“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督办“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化”提案等,助推新型工业化。专题协商“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利用丘陵坡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等45条建议。联合举办新型城镇化论坛。推动区域协调。深入调研,形成“促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几个重要问题研究”报告,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在部署藏区工作时及时研究吸纳。与致公党中央联合完成“攀西战略资源综合开发与西部发展”调研,报告得到温家宝等中央领导重视,促进了国家建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进程。协同调研“建立资源开发补偿长效机制”、“促进川陕革命老区跨越式发展”等。

      (四)着力开放合作,促进创新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围绕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建言献策。着力形成新增长极。开展“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研究”,提出“‘一极三区’的功能定位及目标模式、路径选择”等,为国家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围绕“天府新区建设”督办重点提案、开展专题协商,组织专题视察3次,促进起步区加快建设。着力培育新优势。专题协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突破核心技术、培育重点企业、培育市场需求”等建议60条。视察“钒钛稀土综合利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调研“发挥军工科研优势”、“我省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快新川创新科技园建设”等。积极参与和服务西部博览会。组织委员出访,接待境外友好访问团组,利用政协平台开展公共外交,推进对外经贸文化交流。着力打牢发展基础。对西部铁路交通、水运口岸、双流航空港建设等调研论证,连续3年视察“铁路交通建设”,调研“改革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整合机场资源”等,重点督办“强力助推内河水运经济快速发展”提案。

      四、发挥优势,协力推进文化发展繁荣

      增强自觉自信,肩负发展使命,发挥优势、献计出力,促进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建设。

      (一)建言文化发展。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专题协商,提出“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加强藏羌文化走廊建设”、“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等14份专项建议。开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等调研。视察“巴蜀文化遗产保护”、“成都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等。配合全国政协开展“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海外侨胞在中国投资文化产业情况”等调研。提交“打造三国文化、抗战文化和乡村文化品牌”、“加强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交流”等提案90多件,督办“推动我省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提案。

      (二)投身文化实践。鼓励和引导委员参与投资文博事业、文化场馆、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艺界委员积极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在抗震救灾期间创作了《我们众志成城》、《中国别哭》、《大爱有声》等优秀作品。举办“汶川地震澳门援建项目成果图片展”和“感恩奋进”、“凝聚每份爱”等文艺演出。加强书画研究院建设,开展笔会、研讨、文化交流、文化援建,举办喜迎十八大书法展、中韩书法展等活动。举办中国古典文学系列讲座20场。

      (三)培育协商文化。承继优良传统、立足当代实践,坚持平等协商、体谅包容、合作共事,发挥政协在协商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作用。平等议事。主席会议成员分别联系民主党派和界别,遵从协商规范,尊重民主权利,大事先商量、难事多商量,坦诚协商,真诚合作。文史育人。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功能,建设文史资料信息管理系统,开通“四川文史”网站。编辑出版《多党合作在四川》、《我与人民政协》、《“5·12”汶川特大地震史料》,十届省政协履职文集19卷。编纂《四川省志·政协志》、《改革开放中前进的四川政协》。收集整理《渐行渐远的记忆》等“三亲”史料。增进团结。举办新年茶话会、中秋联谊会、庆祝澳门回归10周年座谈会等,坚持和完善公民旁听常委会议制度,成立港区委员联谊会,邀请海外侨胞和台湾同胞列席政协全会,编辑《委员名录》,增强沟通交流和团结联谊,传播协商理念,培育协商文化。

      五、情系民生,协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履职为民,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助推民生工程。把改善民生作为履职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发展成果共享。力促扩大就业。跟踪调研“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题协商“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提交“重视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鼓励社会创业”等提案105件。力促教育均衡。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积极建言,持续关注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情况,调研“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视察“灾区重建学校运行管理情况”、“学前教育发展”,督办“发展民办教育”提案等。力促社会保障。开展联组讨论和专题议政,就“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公共产品定价机制”等提出对策建议。调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职业病防治”等,追踪督办“加快棚户区改造”等提案,视察“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彝家新寨建设”、“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情况”、“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留守妇女儿童生存状况”、《劳动合同法》等贯彻实施情况。力促环境治理。民主评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政务服务中心工作,连续两年开展常委专题视察,推动相关工作改进。实地考察、现场督办提案,促进加快解决农村安全饮水等问题。

      (二)协力扶贫攻坚。明确指向和重点,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着力“扶人”、“扶能”、“扶业”,促进同步实现小康。专题协商“推进连片扶贫开发”,提出“探索藏区综合扶贫新路径”、“加快老区致富步伐”等专项建议14份。开展联合调研,推动巴中、广元作为连片重点扶持地区纳入国家《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视察“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资源开发与带动当地群众增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加强智力扶贫工作,向贫困地区捐赠款物,培训医务骨干、“创业兴农”村官和农民4700人次。协同相关部门为民族地区4.78万名育龄妇女开展“两检两免”服务,调研“阿坝州大骨节病及妇女‘两癌’筛查”,落实援助项目资金。加大对金口河区、名山县白鹤村帮扶力度,组织社会各界捐赠资金和文教、医疗等设备,协调落实各类项目资金和物资共计6713万元。

      (三)协助维护稳定。引导各界民众认识社会稳定是共同利益、维护稳定是共同责任,积极维护和谐稳定。组织委员深入灾区开展心理干预,宣传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和有利条件。发挥政协信息在舆情汇集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反映“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防止二次心理伤害”等社情民意,其中“高度关注地震灾区基层干部心理状况问题”,得到习近平等中央领导批示。调研“灾区子女伤亡家庭再生育技术服务”等。编赠《抗震救灾法律常识》2.5万册。发挥政协组织和民族宗教界委员独特作用,倡导爱国爱教、团结进步,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召开“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开展“《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贯彻落实”、“民族地区法律职业队伍建设”、“大调解工作体系构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宗教活动场所重建”等调研,视察“民族地区军民共建和谐小城镇情况”等,促进社会管理与创新。五年来,共协商地方法规草案65件,组织动员法律界人士提供免费法律咨询8.6万人次;处理和接待群众来信来访4689件次。

      六、着眼长远,全面加强政协自身建设

      着眼事业长远发展,加强“五位一体”的自身建设,着力解决“三个不适应”的突出问题,努力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发挥委员作用。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强调授课质量,对省政协委员进行集中培训,委员参训率达96%,及时培训新当选的省政协常委和市(州)、县(市、区)政协主席431人次。省委主要领导批示:“抓政协委员的培训,抓住了做好政协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委员政治思想素质和履职能力的提高,将成为做好政协工作的重要保障。”坚持情况通报制度,帮助委员知情明政。走访看望委员578人次。帮助港澳委员解决其在川企业的实际困难。推荐委员担任特邀监督员和干部公选评委。制定发挥委员主体作用试行办法,设立委员工作室,统计分析和通报委员参加会议和“五个一”活动情况,实行委员诫勉谈话和请假考勤等制度。

      (二)注重界别工作。强化界别意识,专题研究界别建设,调研“发挥界别作用”课题。制定界别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主席会议成员和各专委会联系界别制度,实行界别召集人常设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落实专项经费,强化工作保障。密切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和其他界别的联系,支持其就“食品安全”、“人口计生”、“青少年科技教育”等开展界别协商,积极参政议政。五年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提交提案673件,其中36件确定为省政协重点提案;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和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用967条。

      (三)突出制度建设。积极配合省委,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5号文件精神等进行了3次督查调研,协助召开省委政协工作会、省委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等重要会议,参与起草进一步加强政协工作的3个重要文件。完善提案、界别、委员管理服务、党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加政协会议等配套文件,制定协同互动试行办法,推动省直有关部门制定财政、新闻宣传、情况通报、反馈政协履职成果等配套制度。

      (四)推进理论研究。把政协理论研究纳入年度工作要点,调整充实研究会领导班子、理事单位及会员,增设理论处。主席会议集中研究了“政协专题调研”、“服务大局”、“提高履职质量”、“发挥委员三个作用”、“专委会职能定位”、“政协制度建设”等12个专题,其成果被《人民日报》、《中国政协理论研究》等刊载。建立没有“围墙”的研究会,联合省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对“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等36个课题进行了研究。召开理论研讨会2次,征集论文208篇。创办理论研究专刊。向全国政协理论研究会推荐并发表论文36篇。

      (五)加强机关建设。抓班子、带队伍、建机制、转作风,基本实现素质明显增强、效能明显提高、风气明显好转。抓学习锻炼。召开主席学习会和秘书长联系会,专题研讨专委会工作和办公厅(室)职能定位及作用发挥。注重在重要工作、重大活动中锻炼培养干部。每年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加强专委会工作,着力提高专委会成员和办事机构人员的能力素质。抓教育整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连续3年开展专项学习教育整顿活动,“庸懒散”等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抓规范运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三项制度”,规范会务活动、公文处理、绩效管理,深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加强信息化建设。抓队伍优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注重群众公认、强化实绩选人,探索选拔方法,优化干部结构,机关活力得到增强。

      五年来,省政协开展各种层次的协商议政活动143次,提交专项建议报告184份;开展专题调研114项,提交调研报告108份;开展常委、委员视察116次,提交视察报告83份;征集提案5303件,立案5088件,办复5075件,办复率99.74%;编报社情民意信息4572期,全国政协和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用1473条。共得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703件次。

      各位委员,同志们!十届省政协任期的五年,是班子尽心尽责、委员有效履职的五年,是各界团结共进、事业发展进步的五年,是政协作用更加凸显、形象显著提升的五年。成绩的取得,是中共四川省委加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组织和广大委员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十届省政协常委会向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五年的工作,我们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如,配套制度不完善、协同落实力度不够;实施民主监督的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委员和界别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政协干部对外交流力度不够等。这些问题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主要工作体会

      回顾五年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协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是人民政协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持正确方向,就是坚持和保证党的领导,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五年来,我省政协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根本在于坚持了正确方向,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进共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目标坚定信心,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生动实践汇聚力量。实践表明,人民政协团结联合的范围越宽、程度越深,作用越大、价值越显,就越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是必须对接阶段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履职的重要原则,对接阶段重点是有效方法。我们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对接意识,适应阶段变化,把握全局之重,无论是服务救灾重建还是协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无论是助推高地建设还是促进民生改善,都主动谋划、跟上节奏,在及时对接中融入大局,在有效对接中服务大局,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实践表明,只有着眼全局、注重前瞻,主动对接不懈怠、准确对接不偏离,才能找准着力方位,干事有效、成事有为。

      三是必须彰显界别特色。由界别组成是政协组织的显著特色。增进广泛团结,界别是重要纽带;发扬有序民主,界别是规范渠道;推进科学发展,界别是协力平台。我们把握界别的特点和要求,把发挥界别优势作为挖掘履职潜力的突破口,把彰显界别特色作为政协服务大局的着力点,从增强意识、健全制度和丰富活动等方面,加强和改进界别工作,努力使界别知情有渠道、诉求有途径、履职有依托,保障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积极、有序地协商议政。实践表明,只有突出界别特色、发挥界别优势,才能发挥好委员“三个作用”,调动各界积极性,增强履职质效,更好地服务大局。

      四是必须注重协同互动。人民政协涵盖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上下级之间是指导关系,实行协同互动,利于集聚优势、整合资源,营造环境、形成合力。我们以推动事业为指向,以提高履职成效为目的,以共同性的课题、全局性的活动等为纽带,搭建平台、完善机制,纵向上加强政协系统上下联动,横向上注重与党政及其部门配合协作,聚合优势资源,推动成果转化,扩大社会影响,增强履职绩效。实践表明,只有以开放视野、系统思维、协作理念,建立和完善纵横贯通、内外连接的运行机制,才能发挥出政协的结构、功能、渠道等优势,在协同互动中整体推进事业发展。

      五是必须不断加强建设。政协工作是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政协工作者处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第一线、处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第一线,必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适应政协事业新发展。我们始终把“五位一体”的自身建设作为重要基础工程常抓不懈,着力加强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两支队伍建设,着力发挥党派、界别、专委会和机关的功能作用,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把本领贡献到事业上,不断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实践表明,只有从“事业”的高度去认识、从“建设”的目标去谋划、以“务实”的作风去推进自身建设,队伍才能焕发活力、事业才能勃发朝气。

      六是必须坚持守正出新。政协事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而发展,必须着眼新实践新发展,不断进行探索创新。我们着力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既坚持“道路、理论、制度”,发扬优良传统以“守正”,又秉持科学精神,勇于开拓进取以“出新”,在谋划上注重前瞻性,在协商上注重专题性,在方式上突出开放性,在过程上严把质量关,拓展内容、创新举措,着力局部改进、重视面上推广,使政协工作更加符合科学规律和时代要求。实践表明,人民政协只有牢牢把握时代脉搏,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创新,才能把握好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规律,永葆蓬勃生机,发挥更大作用。

      今后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政协工作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省政协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中共四川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团结民主主题,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积极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更好地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发展政协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全面小康社会进程而奋斗。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

      中共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深入学习、准确领会精神实质,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制度自觉。坚持以中共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与认真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央和省委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增进共识,务实而为,推进我省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二、紧扣四川科学发展献计出力

      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为推进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建言献策、精诚出力。要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围绕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做大区域经济板块,就增强投资和消费的拉动力、实施“两化”互动和统筹城乡战略、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抓好“三农”工作、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等调研献策,促进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

      要着力文化强省建设,发挥优势,围绕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等建言出力。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环境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协商议政,建设美丽四川。要坚持改革开放,着眼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围绕全面深化经济、行政、收入分配、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改革务实建言;针对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更大突破、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等献计出力,促进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三、积极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

      坚持政协的人民性,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要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健康水平、食品安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房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开展调研视察,多提顺民意、解民忧的有益建议,助推从制度层面解决民生问题。要倾心倾力,多办惠民利民的实事,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开展扶贫帮困,加强智力扶贫,关心和帮助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和民生改善,助推连片扶贫开发。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重要实现形式的作用,加强与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联系,发挥做好群众工作的独特优势,多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的工作,深入宣传和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全力协助维护藏区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四、着力健全协商民主制度机制

      按照中共十八大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新部署,不断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要着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局,深刻理解协商民主的重要意义、时代方位、内涵特征和基本要求。要细化内容、形式、程序,明确具体可行、衔接配套的操作规范,健全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有效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总体布局出发,围绕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列出一批重点课题,加强政协理论研究,努力推出研究成果。

      五、持续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提高科学化水平是政协工作的永恒主题。要切实加强思想、组织、能力、作风和制度建设,为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要加强政协领导班子建设,发挥政协党组在政协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到重要工作之中。要全面加强党派、委员、界别、专委会、机关建设,发挥其履行职能的主体性、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要加强和改进政协新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不断营造有利于政协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提高履职水平,适应任务要求,求真务实、团结共进,不断发展政协事业新局面。

      各位委员,同志们!成绩令人鼓舞,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按照中共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在中共四川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实现人民政协事业新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 2013年01月28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2013年1月23日在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

      晏永和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受政协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委员审议,请同志们提出意见。

      五年工作回顾

      十届省政协任期的五年,我省走过了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历程,经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严重冲击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五年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四川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突出团结民主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始终与民众风雨同行,始终与党委同心协力,始终以实干助推发展,为夺取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增进共识,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以“两面旗帜”增进共识、凝聚力量,筑牢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

      (一)在学习引导中深化认知认同。

      立足政协构成多元的实际,在加强学习中深化认识,在积极引导中增进认同。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主席会专题学习等制度,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和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省委重要会议精神等。邀请知名专家,就“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文化建设”、“扶贫开发”等开展常委会专题讲座12场。着力引导各界人士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觉自信。

      (二)在开展活动中增进认知认同。

      以重大历史节点为契机,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暨四川省政协成立55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暨四川保路运动100周年等系列活动。组织视察“三基地一窗口”建设情况,开展革命传统、感恩奋进等教育活动。各界人士在参与、体验中进一步认识到,党的领导是夺取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政协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增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坚定性。

      (三)在履职过程中强化认知认同。

      把增进共识贯穿于经常性履职之中,紧扣“推进‘两个加快’”、“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开展多层次协商,畅所欲言、求同存异。组织重点视察、调研和民主评议,省委、省政府领导和主席会议成员牵头督办重点提案,倡导委员深入群众、反映民意。在知情明政中理性认识现实问题,在分析论证中探寻解决办法,在规范监督中促进问题解决,把思想和行动协同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目标任务上。

      (四)在加强宣传中扩大认知认同。

      坚持正确导向,改进方式,加大力度,营造氛围。与党委有关部门联合出台加强政协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将政协宣传纳入党委宣传工作总体布局和年度计划。立足政协报刊、网站,借力主流媒体,联合推出“议政与建言”、“提案追踪”、“委员走进阳光政务”等专题栏目;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十余家媒体专题采访报道灾后重建;在中国网络电视台推出“与四川人民一道战胜灾难化危为机”高端访谈。多层面、多角度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展示我省政协组织和广大委员履职业绩,增进社会各界对基本政治制度和人民政协的认知认同。

      二、全力以赴,服务抗震救灾恢复重建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一切服从抗震救灾、一切服务抗震救灾”,与广大民众心手相连,以超常付出共克时艰。

      (一)同心协力抓救灾。灾情就是命令,救灾就是大局。迅速作出部署。立即召开党组成员碰头会,成立机构,明确职责。向省委提出“发布告示,安定人心;预防次生灾害;储备血源”等建议。主要领导口述并当晚下发紧急通知,党组作出开展“我为抗震救灾作贡献”活动的决定。组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及各界知名人士联合发起倡议,动员各界委员投身抗震救灾。受命靠前指挥。根据省委统一安排,主席会议成员及专委会负责人驻守广元等多个重灾区,指导救灾。报告“青川是不知名的重灾区”,紧急协调救灾物资、增派救援力量,争分夺秒抢险救人,疏导安抚遇难者亲属。要求“一切服从服务民生,同心协力抢救被困群众、保证水电路和信息畅通、解决受灾群众生计、避免新的灾害”,强调“医疗必须与救援同步进行,医疗队和救援部队混编”。指导建立救援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督导救灾物资及时快速和公开公平发放、兑现钱粮补助。总结推广有效做法,引导群众互帮互助、生产自救。巡查及早复课,协调异地就读,指导化解“涉校”问题。协力安置群众。坚持安置、防疫、避险“三位一体”,组织专家委员排查山体滑坡、泥石流、震损建筑、堰塞湖等隐患,落实处置措施,科学开展“消杀灭”。视察“活动板房安置点”、“异地安置”等,建议“以铺砖代替地面硬化、建立灾区生活必需品应急市场”等,协力做好安民工作。

      (二)把握重点促重建。适应阶段变化,常委会议及时作出决议,务实建言,促进重建振兴。建言科学规划。参与省重建规划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工作,围绕“1+9”重建规划积极建言,开展咨询论证。《“5·12”地震基本地质背景、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及对灾后重建的建议》、《关于开展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中期调整的报告》等得到温家宝总理批示。助推加快重建。着力民生项目优先重建,专题协商“灾后城乡住房重建”,调研视察安全选址、教育卫生文体设施重建、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重建,追踪督办“加大建材监管力度”等提案。着力产业重建,开展联组讨论,调研“灾区民营企业受损情况”、“对口援建”、“更好吸纳和合理使用海(境)外捐赠”、“藏区公路交通建设”等,协力抓项目、抓筹资、抓“落地”,推动重建与调结构、转方式相结合。着力精神文化重建,专题调研“灾区文物抢救性保护”等,提交“建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选择并保护好汶川特大地震遗址”等专项建议。着力生态重建,“汶川地震灾区主要江河流域实施生态修复”的建议得到温家宝等中央领导肯定,“重视川滇南北向构造带防震减灾工作”等提案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协力发展振兴。与全国政协联合督办“促进灾区发展振兴”重点提案,推动出台后续扶持政策;调研视察“灾区产业园区建设”、“飞地经济”等;组织驻川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把灾区发展振兴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等提案。

      (三)搭建平台办实事。以“同甘苦、心连心、谋重建、促发展”为主题,开展义诊义演义卖等活动。省政协主要领导赴青川县姚渡小学看望师生,协调捐款捐物。邀请和接待港澳委员、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和国内知名人士等来川视察、考察2300多人次,表达感铭之情,宣传推介四川,协力招商引资。据统计,省政协为灾区募捐各类款物总计17.577亿元,协调引进50万元以上的项目59个,引进资金援建学校56所、医院42所,协调捐赠工作用车58台,协调1865名灾区学生异地就读,机关党员交纳特殊党费34万多元。贾庆林主席对我省政协服务救灾重建先后作出3次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三、积极作为,助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全省工作总体取向,对接阶段重点,务实献策、精诚出力,助推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

      (一)着力止滑回升,促进加快发展。紧扣基调,突出重点,协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止滑提速”。二次全会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广泛协商,提出建议215条。专题协商“拉动内需”、“增加农民收入”,形成专项建议21份。联动召开“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工业发展”专题研讨会。促进“巩固回升”。三次全会围绕“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开展协商,提出建议289条。专题协商“中小企业发展”、“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专项建议15份。重点督办“加快我省工业集中区建设”提案。促进“高位求进”。四次、五次全会就“稳定经济发展势头、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优化投资结构、培育消费热点”等提出建议462条。专题协商“实体经济发展”,形成专项建议15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着力转变方式,促进持续发展。

      坚持“主题”,贯穿“主线”,积极建言,促进“在加快中转变、在转变中加快”。助推结构优化。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商议政,形成“打造西部新能源高地”等专项建议10份。调研“发挥高校对经济发展人才支撑作用”、“调整城市经济结构布局”等。组织驻川全国政协委员赴江苏考察转方式、调结构并提出建议。助推绿色发展。举办“生态产业发展”专题协商、“绿色发展”研讨会,支持和参与“2012绿色经济遂宁会议”。调研“牧区发展人工种草”,报告得到贾庆林、回良玉等中央领导批示,要求在全国牧区工作会上作出部署。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等调研视察,重点督办“加快攀西地区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启动若尔盖湿地沙化治理”等提案。参与“西部大开发十周年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成就展”,得到贾庆林等中央领导表扬。助推建强基地。围绕“四基地”建设,选择“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提升核电制造业竞争力”、“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推动中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等开展调研视察,力促产业提质增效、做强做大。助推规划编制。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形成《对我省“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的若干建议》,就“规划的总体目标和产业结构、城镇布局、改革创新、富民惠民”等重要问题系统建言,得到重视和采纳。

      (三)着力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抓住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开展履职活动。推动城乡统筹。争取全国政协来川视察、召开“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专题协商会,助推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调研“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安宁河流域新增3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等。视察“集中连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专合组织发展”等。推动“两化”互动。围绕“‘7+3’产业发展规划、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调研“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督办“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化”提案等,助推新型工业化。专题协商“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利用丘陵坡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等45条建议。联合举办新型城镇化论坛。推动区域协调。深入调研,形成“促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几个重要问题研究”报告,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在部署藏区工作时及时研究吸纳。与致公党中央联合完成“攀西战略资源综合开发与西部发展”调研,报告得到温家宝等中央领导重视,促进了国家建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进程。协同调研“建立资源开发补偿长效机制”、“促进川陕革命老区跨越式发展”等。

      (四)着力开放合作,促进创新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围绕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建言献策。着力形成新增长极。开展“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研究”,提出“‘一极三区’的功能定位及目标模式、路径选择”等,为国家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围绕“天府新区建设”督办重点提案、开展专题协商,组织专题视察3次,促进起步区加快建设。着力培育新优势。专题协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突破核心技术、培育重点企业、培育市场需求”等建议60条。视察“钒钛稀土综合利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调研“发挥军工科研优势”、“我省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快新川创新科技园建设”等。积极参与和服务西部博览会。组织委员出访,接待境外友好访问团组,利用政协平台开展公共外交,推进对外经贸文化交流。着力打牢发展基础。对西部铁路交通、水运口岸、双流航空港建设等调研论证,连续3年视察“铁路交通建设”,调研“改革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整合机场资源”等,重点督办“强力助推内河水运经济快速发展”提案。

      四、发挥优势,协力推进文化发展繁荣

      增强自觉自信,肩负发展使命,发挥优势、献计出力,促进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建设。

      (一)建言文化发展。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专题协商,提出“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加强藏羌文化走廊建设”、“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等14份专项建议。开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等调研。视察“巴蜀文化遗产保护”、“成都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等。配合全国政协开展“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海外侨胞在中国投资文化产业情况”等调研。提交“打造三国文化、抗战文化和乡村文化品牌”、“加强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交流”等提案90多件,督办“推动我省文化体制改革”重点提案。

      (二)投身文化实践。鼓励和引导委员参与投资文博事业、文化场馆、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艺界委员积极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在抗震救灾期间创作了《我们众志成城》、《中国别哭》、《大爱有声》等优秀作品。举办“汶川地震澳门援建项目成果图片展”和“感恩奋进”、“凝聚每份爱”等文艺演出。加强书画研究院建设,开展笔会、研讨、文化交流、文化援建,举办喜迎十八大书法展、中韩书法展等活动。举办中国古典文学系列讲座20场。

      (三)培育协商文化。承继优良传统、立足当代实践,坚持平等协商、体谅包容、合作共事,发挥政协在协商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作用。平等议事。主席会议成员分别联系民主党派和界别,遵从协商规范,尊重民主权利,大事先商量、难事多商量,坦诚协商,真诚合作。文史育人。发挥政协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功能,建设文史资料信息管理系统,开通“四川文史”网站。编辑出版《多党合作在四川》、《我与人民政协》、《“5·12”汶川特大地震史料》,十届省政协履职文集19卷。编纂《四川省志·政协志》、《改革开放中前进的四川政协》。收集整理《渐行渐远的记忆》等“三亲”史料。增进团结。举办新年茶话会、中秋联谊会、庆祝澳门回归10周年座谈会等,坚持和完善公民旁听常委会议制度,成立港区委员联谊会,邀请海外侨胞和台湾同胞列席政协全会,编辑《委员名录》,增强沟通交流和团结联谊,传播协商理念,培育协商文化。

      五、情系民生,协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履职为民,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助推民生工程。把改善民生作为履职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发展成果共享。力促扩大就业。跟踪调研“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题协商“返乡农民工培训就业”,提交“重视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鼓励社会创业”等提案105件。力促教育均衡。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积极建言,持续关注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情况,调研“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视察“灾区重建学校运行管理情况”、“学前教育发展”,督办“发展民办教育”提案等。力促社会保障。开展联组讨论和专题议政,就“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公共产品定价机制”等提出对策建议。调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职业病防治”等,追踪督办“加快棚户区改造”等提案,视察“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彝家新寨建设”、“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情况”、“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留守妇女儿童生存状况”、《劳动合同法》等贯彻实施情况。力促环境治理。民主评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政务服务中心工作,连续两年开展常委专题视察,推动相关工作改进。实地考察、现场督办提案,促进加快解决农村安全饮水等问题。

      (二)协力扶贫攻坚。明确指向和重点,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着力“扶人”、“扶能”、“扶业”,促进同步实现小康。专题协商“推进连片扶贫开发”,提出“探索藏区综合扶贫新路径”、“加快老区致富步伐”等专项建议14份。开展联合调研,推动巴中、广元作为连片重点扶持地区纳入国家《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视察“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资源开发与带动当地群众增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加强智力扶贫工作,向贫困地区捐赠款物,培训医务骨干、“创业兴农”村官和农民4700人次。协同相关部门为民族地区4.78万名育龄妇女开展“两检两免”服务,调研“阿坝州大骨节病及妇女‘两癌’筛查”,落实援助项目资金。加大对金口河区、名山县白鹤村帮扶力度,组织社会各界捐赠资金和文教、医疗等设备,协调落实各类项目资金和物资共计6713万元。

      (三)协助维护稳定。引导各界民众认识社会稳定是共同利益、维护稳定是共同责任,积极维护和谐稳定。组织委员深入灾区开展心理干预,宣传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和有利条件。发挥政协信息在舆情汇集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反映“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防止二次心理伤害”等社情民意,其中“高度关注地震灾区基层干部心理状况问题”,得到习近平等中央领导批示。调研“灾区子女伤亡家庭再生育技术服务”等。编赠《抗震救灾法律常识》2.5万册。发挥政协组织和民族宗教界委员独特作用,倡导爱国爱教、团结进步,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召开“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开展“《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贯彻落实”、“民族地区法律职业队伍建设”、“大调解工作体系构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宗教活动场所重建”等调研,视察“民族地区军民共建和谐小城镇情况”等,促进社会管理与创新。五年来,共协商地方法规草案65件,组织动员法律界人士提供免费法律咨询8.6万人次;处理和接待群众来信来访4689件次。

      六、着眼长远,全面加强政协自身建设

      着眼事业长远发展,加强“五位一体”的自身建设,着力解决“三个不适应”的突出问题,努力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发挥委员作用。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强调授课质量,对省政协委员进行集中培训,委员参训率达96%,及时培训新当选的省政协常委和市(州)、县(市、区)政协主席431人次。省委主要领导批示:“抓政协委员的培训,抓住了做好政协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委员政治思想素质和履职能力的提高,将成为做好政协工作的重要保障。”坚持情况通报制度,帮助委员知情明政。走访看望委员578人次。帮助港澳委员解决其在川企业的实际困难。推荐委员担任特邀监督员和干部公选评委。制定发挥委员主体作用试行办法,设立委员工作室,统计分析和通报委员参加会议和“五个一”活动情况,实行委员诫勉谈话和请假考勤等制度。

      (二)注重界别工作。强化界别意识,专题研究界别建设,调研“发挥界别作用”课题。制定界别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主席会议成员和各专委会联系界别制度,实行界别召集人常设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落实专项经费,强化工作保障。密切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和其他界别的联系,支持其就“食品安全”、“人口计生”、“青少年科技教育”等开展界别协商,积极参政议政。五年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提交提案673件,其中36件确定为省政协重点提案;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和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用967条。

      (三)突出制度建设。积极配合省委,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5号文件精神等进行了3次督查调研,协助召开省委政协工作会、省委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等重要会议,参与起草进一步加强政协工作的3个重要文件。完善提案、界别、委员管理服务、党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加政协会议等配套文件,制定协同互动试行办法,推动省直有关部门制定财政、新闻宣传、情况通报、反馈政协履职成果等配套制度。

      (四)推进理论研究。把政协理论研究纳入年度工作要点,调整充实研究会领导班子、理事单位及会员,增设理论处。主席会议集中研究了“政协专题调研”、“服务大局”、“提高履职质量”、“发挥委员三个作用”、“专委会职能定位”、“政协制度建设”等12个专题,其成果被《人民日报》、《中国政协理论研究》等刊载。建立没有“围墙”的研究会,联合省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对“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等36个课题进行了研究。召开理论研讨会2次,征集论文208篇。创办理论研究专刊。向全国政协理论研究会推荐并发表论文36篇。

      (五)加强机关建设。抓班子、带队伍、建机制、转作风,基本实现素质明显增强、效能明显提高、风气明显好转。抓学习锻炼。召开主席学习会和秘书长联系会,专题研讨专委会工作和办公厅(室)职能定位及作用发挥。注重在重要工作、重大活动中锻炼培养干部。每年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加强专委会工作,着力提高专委会成员和办事机构人员的能力素质。抓教育整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连续3年开展专项学习教育整顿活动,“庸懒散”等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抓规范运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三项制度”,规范会务活动、公文处理、绩效管理,深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加强信息化建设。抓队伍优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注重群众公认、强化实绩选人,探索选拔方法,优化干部结构,机关活力得到增强。

      五年来,省政协开展各种层次的协商议政活动143次,提交专项建议报告184份;开展专题调研114项,提交调研报告108份;开展常委、委员视察116次,提交视察报告83份;征集提案5303件,立案5088件,办复5075件,办复率99.74%;编报社情民意信息4572期,全国政协和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用1473条。共得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703件次。

      各位委员,同志们!十届省政协任期的五年,是班子尽心尽责、委员有效履职的五年,是各界团结共进、事业发展进步的五年,是政协作用更加凸显、形象显著提升的五年。成绩的取得,是中共四川省委加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组织和广大委员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十届省政协常委会向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五年的工作,我们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如,配套制度不完善、协同落实力度不够;实施民主监督的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委员和界别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政协干部对外交流力度不够等。这些问题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主要工作体会

      回顾五年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协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是人民政协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持正确方向,就是坚持和保证党的领导,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五年来,我省政协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根本在于坚持了正确方向,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进共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目标坚定信心,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生动实践汇聚力量。实践表明,人民政协团结联合的范围越宽、程度越深,作用越大、价值越显,就越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是必须对接阶段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政协履职的重要原则,对接阶段重点是有效方法。我们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对接意识,适应阶段变化,把握全局之重,无论是服务救灾重建还是协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无论是助推高地建设还是促进民生改善,都主动谋划、跟上节奏,在及时对接中融入大局,在有效对接中服务大局,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实践表明,只有着眼全局、注重前瞻,主动对接不懈怠、准确对接不偏离,才能找准着力方位,干事有效、成事有为。

      三是必须彰显界别特色。由界别组成是政协组织的显著特色。增进广泛团结,界别是重要纽带;发扬有序民主,界别是规范渠道;推进科学发展,界别是协力平台。我们把握界别的特点和要求,把发挥界别优势作为挖掘履职潜力的突破口,把彰显界别特色作为政协服务大局的着力点,从增强意识、健全制度和丰富活动等方面,加强和改进界别工作,努力使界别知情有渠道、诉求有途径、履职有依托,保障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积极、有序地协商议政。实践表明,只有突出界别特色、发挥界别优势,才能发挥好委员“三个作用”,调动各界积极性,增强履职质效,更好地服务大局。

      四是必须注重协同互动。人民政协涵盖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上下级之间是指导关系,实行协同互动,利于集聚优势、整合资源,营造环境、形成合力。我们以推动事业为指向,以提高履职成效为目的,以共同性的课题、全局性的活动等为纽带,搭建平台、完善机制,纵向上加强政协系统上下联动,横向上注重与党政及其部门配合协作,聚合优势资源,推动成果转化,扩大社会影响,增强履职绩效。实践表明,只有以开放视野、系统思维、协作理念,建立和完善纵横贯通、内外连接的运行机制,才能发挥出政协的结构、功能、渠道等优势,在协同互动中整体推进事业发展。

      五是必须不断加强建设。政协工作是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政协工作者处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第一线、处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第一线,必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适应政协事业新发展。我们始终把“五位一体”的自身建设作为重要基础工程常抓不懈,着力加强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两支队伍建设,着力发挥党派、界别、专委会和机关的功能作用,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把本领贡献到事业上,不断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实践表明,只有从“事业”的高度去认识、从“建设”的目标去谋划、以“务实”的作风去推进自身建设,队伍才能焕发活力、事业才能勃发朝气。

      六是必须坚持守正出新。政协事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而发展,必须着眼新实践新发展,不断进行探索创新。我们着力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既坚持“道路、理论、制度”,发扬优良传统以“守正”,又秉持科学精神,勇于开拓进取以“出新”,在谋划上注重前瞻性,在协商上注重专题性,在方式上突出开放性,在过程上严把质量关,拓展内容、创新举措,着力局部改进、重视面上推广,使政协工作更加符合科学规律和时代要求。实践表明,人民政协只有牢牢把握时代脉搏,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创新,才能把握好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规律,永葆蓬勃生机,发挥更大作用。

      今后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政协工作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省政协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中共四川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团结民主主题,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积极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更好地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发展政协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全面小康社会进程而奋斗。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

      中共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深入学习、准确领会精神实质,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制度自觉。坚持以中共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与认真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央和省委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增进共识,务实而为,推进我省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二、紧扣四川科学发展献计出力

      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为推进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建言献策、精诚出力。要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围绕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做大区域经济板块,就增强投资和消费的拉动力、实施“两化”互动和统筹城乡战略、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抓好“三农”工作、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等调研献策,促进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

      要着力文化强省建设,发挥优势,围绕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等建言出力。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环境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协商议政,建设美丽四川。要坚持改革开放,着眼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围绕全面深化经济、行政、收入分配、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改革务实建言;针对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更大突破、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等献计出力,促进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三、积极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

      坚持政协的人民性,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要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健康水平、食品安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房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开展调研视察,多提顺民意、解民忧的有益建议,助推从制度层面解决民生问题。要倾心倾力,多办惠民利民的实事,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开展扶贫帮困,加强智力扶贫,关心和帮助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发展和民生改善,助推连片扶贫开发。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重要实现形式的作用,加强与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联系,发挥做好群众工作的独特优势,多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的工作,深入宣传和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全力协助维护藏区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四、着力健全协商民主制度机制

      按照中共十八大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新部署,不断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要着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局,深刻理解协商民主的重要意义、时代方位、内涵特征和基本要求。要细化内容、形式、程序,明确具体可行、衔接配套的操作规范,健全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有效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总体布局出发,围绕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列出一批重点课题,加强政协理论研究,努力推出研究成果。

      五、持续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提高科学化水平是政协工作的永恒主题。要切实加强思想、组织、能力、作风和制度建设,为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要加强政协领导班子建设,发挥政协党组在政协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到重要工作之中。要全面加强党派、委员、界别、专委会、机关建设,发挥其履行职能的主体性、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要加强和改进政协新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不断营造有利于政协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提高履职水平,适应任务要求,求真务实、团结共进,不断发展政协事业新局面。

      各位委员,同志们!成绩令人鼓舞,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按照中共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在中共四川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实现人民政协事业新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