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建立区域间利益共享机制
“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在省政协委员杨清廷看来,“多点多极”发展战略的要点在于,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他建议,继续支持成都领先发展,充分发挥其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大力推进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形成强有力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加强县城、重点镇和中心村建设,推动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跨越发展。
省政协委员何一立认为,建立区域间利益共享机制是深化区域合作的重要保障。他建议,借鉴“飞地经济”这一新型区域间合作的经济发展模式,各区域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打破区域间行政管辖关系,进行区域间经济合作与资源开发。“建立GDP及税收分成、政绩考核等一系列科学的区域间利益共享机制,实现‘飞入地’和‘飞出地’的利益均沾,实现区域共赢发展。”
省政协委员侯水平建议,深化城乡和区域协调机制改革,服务“多点多极”支撑,包括探索和构建满足农民以多种形式运用土地资本进入市场或参与城市建设的土地制度;探索“产城一体”、“产村融合”机制改革;创新各区域、城市群之间及其内部的产业梯次转移、园区共建共享、流域共同治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新型城镇化应走“绿色”之路
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和潜力。省政协委员沈光明建议,实施县域“四级城镇化”战略,着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中心场镇为副中心、一般场镇为节点、农村新型社区和农民聚居点为基础”的新型城镇体系,分类壮大县域产业,加快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建设,实现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有机融合。“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省政协委员郝德恒认为,应倡导绿色理念,使用节能建筑技术和材料,推进非节能居住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党政机关办公楼的节能改造;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及早规划启动特大城市间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提高财政对购买新能源环保汽车的补贴标准,在公务、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农民融入城市难在哪儿?省政协委员张庆文建议,应尽快修订城镇户口登记条例,以准入条件代替指标控制,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分类调整户口迁移政策,逐步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居住地有序落户。
错位发展优先培育优势产业
作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内部引擎,制造产业该如何发挥核心作用?“与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制造业大省相比,我省制造产业总体规模偏小、科技创新能力较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集群发展的态势。”省政协委员易敏利的发言引发与会者思考。
易敏利建议,我省应统筹规划和布局,引导各市(州)立足自身资源优势,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优先培育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配套产业,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错位发展是避免同质化竞争的最有效手段。”省政协委员马道蓉认为,在优势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四川工业发展不宜走大而全的路子,各地也不宜采用同一种模式发展新型工业化。“比如,南充、达州、眉山三地均以中石油、中石化大量的下游产品为原料依托发展油气化工产业,但由于产业发展方向不同,可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