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天府新区:构建新型经济社会形态

  • 2012年04月1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天府新区建设强调“产城融合”一体发展。本文认为,目前在如何理解“产城融合”和如何深化“产城融合”理念上,还涉及一些更深层面的内容。“产城融合”不仅仅是互为依托互为促进,而且可以互为渗透复合发展,成为创造更大生产力的新的经济社会复合体,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的新的经济社会形态。

      从天府新区的规划和目前各个片区的启动建设来看,“产城融合”理念已从规划开始走向实施。据我观察,目前对“产城融合”的理解具体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把“产城融合”界定为了两个独立的对象体,或者说划分为了两种明确的形态,即城市形态和城市业态(即新区产业业态)。二是把“产城融合”明确界定成为了一种空间组织方式。三是在“产城融合”的功能关系上,强调了城市形态主要是配套和适应新区产业业态。四是“产城融合”就是做到城市形态和新区产业业态同步推进发展和优化。

      我以为,进一步认识“产城融合”,可能还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思维拓展空间。

      究竟该怎样认识 “产城融合”呢?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产、城之间从最初原始的产城分离到今天的产城融合,其实是一个漫长发展的结果,也是现代产业社会发展之必然。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方面,随着市场、垄断和竞争愈益加剧,产业尤其是工业发展愈益走向规模和集群,以致不断形成了一大批占地面积极广的类似城市的工业“城”;另一方面,在产业、知识、智能的裂变推动下,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化程度大大提升,社会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并不断分离与融合,新的产业业态和城市形态在发展中既相对独立又不断交叉融合。例如,工业建筑及其布局成为了城市形态新的特色景观,城市旅游延伸到了工业、农业观光体验旅游,第三方物流、信息、中介等逐渐从产业链中分离出来到了城市,城市旅游、会展、金融、文娱等逐渐形成规模越来越大的新兴产业。这样,产城融合就成为了一种新趋势。

      这样的产城融合,显然不仅仅只是一个空间组织的方式,而是包含了产业新融合的产业业态融合,也包含了城市新形态的城市形态融合。因而,它们也不再只是两个独立的对象体或两种简单的独立形态,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包容的融合体,或是由于交叉渗透而演变成为包含了多个变体的复合体或复合形态。城市对于实体产业也不再只是一个配套和适应的关系,也还有它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特色业态,而工业等实体产业也不仅仅只是生产产品,也还要产生出新的城市形态。

      可见,“产城融合”发展到现在,它不再只是一个互为依托互为促进的联动关系,而是可以互为渗透、复合发展,创造出新的更大生产力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复合体。它也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形式问题,即只是一个布局或空间组织方式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新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这种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新事物。它也不再只是一个表象的东西,而是具有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的新的经济社会形态。

      用这样的“产城融合”理念来考量天府新区及其他国内新区的产城融合一体发展,也许就会发现,目前的认识与实践还可以进一步深化。以天府新区的城市体系建设为例。新区规划中提出了要建设35个“产城一体单元”这样一种 “组合型”城市结构。这个“现代化的城市形态”,考虑解决了一个城市的空间结构问题,即与实体产业匹配的市政、生活功能设施和城乡、生态融合的摆布问题,而对“特色化的城市形态”,除了规划在一些有历史文物资源的地方和古镇外,却不见完全反映和存在于现代城市和城镇体系的普遍形态之中。这样一种城、产之间配合式的 “融合”,如果从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形态或产城复合体来看,可能还须加上至少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城市内涵的考虑。城市和城市体系是有生命的,它通过业态和形态而灵动起来并具有独特的价值,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它的文化和建筑形态。天府新区既要体现新型城市形态,就一定要独具文化和建筑特色,体现出新的与众不同的城市内涵,为此在新区城市建设规划中就应有这样一个总体的方向性和框架性的考虑。二是功能融合的考虑。即城镇不只是为实体产业配套和服务,互动复合的融合还应是城市要融入产业业态,比如应考虑到城市文旅商产业的发展,这样才能进一步拓宽和壮大 “产业成都”的产业本身,也才更加符合“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定位思想。同时产业发展也要融入城市形态,比如产业化中的工业建筑和农业景观就应从城市形态出发而加以充分考虑。

      “产城融合”已进化为一种新型经济社会形态和新趋势。发现并把握这一趋势,既关乎理念的深化,又对天府新区建设的定位思想、发展途径、实现目标,对天府新区的发展模式会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我想,如果能够着眼构建天府新区“产城融合”新型经济社会形态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天府新区发展模式,或许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这就是——既让天府新区的建设在国内新区建设中时间虽不居前但超前布局可为天下先,独具天府特色,同时又更大化地保证和提高天府新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品质和水平。(蒋华东 作者系省社科院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 刘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天府新区:构建新型经济社会形态

  • 2012年04月11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天府新区建设强调“产城融合”一体发展。本文认为,目前在如何理解“产城融合”和如何深化“产城融合”理念上,还涉及一些更深层面的内容。“产城融合”不仅仅是互为依托互为促进,而且可以互为渗透复合发展,成为创造更大生产力的新的经济社会复合体,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的新的经济社会形态。

      从天府新区的规划和目前各个片区的启动建设来看,“产城融合”理念已从规划开始走向实施。据我观察,目前对“产城融合”的理解具体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把“产城融合”界定为了两个独立的对象体,或者说划分为了两种明确的形态,即城市形态和城市业态(即新区产业业态)。二是把“产城融合”明确界定成为了一种空间组织方式。三是在“产城融合”的功能关系上,强调了城市形态主要是配套和适应新区产业业态。四是“产城融合”就是做到城市形态和新区产业业态同步推进发展和优化。

      我以为,进一步认识“产城融合”,可能还会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思维拓展空间。

      究竟该怎样认识 “产城融合”呢?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产、城之间从最初原始的产城分离到今天的产城融合,其实是一个漫长发展的结果,也是现代产业社会发展之必然。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方面,随着市场、垄断和竞争愈益加剧,产业尤其是工业发展愈益走向规模和集群,以致不断形成了一大批占地面积极广的类似城市的工业“城”;另一方面,在产业、知识、智能的裂变推动下,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化程度大大提升,社会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并不断分离与融合,新的产业业态和城市形态在发展中既相对独立又不断交叉融合。例如,工业建筑及其布局成为了城市形态新的特色景观,城市旅游延伸到了工业、农业观光体验旅游,第三方物流、信息、中介等逐渐从产业链中分离出来到了城市,城市旅游、会展、金融、文娱等逐渐形成规模越来越大的新兴产业。这样,产城融合就成为了一种新趋势。

      这样的产城融合,显然不仅仅只是一个空间组织的方式,而是包含了产业新融合的产业业态融合,也包含了城市新形态的城市形态融合。因而,它们也不再只是两个独立的对象体或两种简单的独立形态,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包容的融合体,或是由于交叉渗透而演变成为包含了多个变体的复合体或复合形态。城市对于实体产业也不再只是一个配套和适应的关系,也还有它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特色业态,而工业等实体产业也不仅仅只是生产产品,也还要产生出新的城市形态。

      可见,“产城融合”发展到现在,它不再只是一个互为依托互为促进的联动关系,而是可以互为渗透、复合发展,创造出新的更大生产力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复合体。它也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形式问题,即只是一个布局或空间组织方式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新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这种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新事物。它也不再只是一个表象的东西,而是具有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的新的经济社会形态。

      用这样的“产城融合”理念来考量天府新区及其他国内新区的产城融合一体发展,也许就会发现,目前的认识与实践还可以进一步深化。以天府新区的城市体系建设为例。新区规划中提出了要建设35个“产城一体单元”这样一种 “组合型”城市结构。这个“现代化的城市形态”,考虑解决了一个城市的空间结构问题,即与实体产业匹配的市政、生活功能设施和城乡、生态融合的摆布问题,而对“特色化的城市形态”,除了规划在一些有历史文物资源的地方和古镇外,却不见完全反映和存在于现代城市和城镇体系的普遍形态之中。这样一种城、产之间配合式的 “融合”,如果从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形态或产城复合体来看,可能还须加上至少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城市内涵的考虑。城市和城市体系是有生命的,它通过业态和形态而灵动起来并具有独特的价值,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它的文化和建筑形态。天府新区既要体现新型城市形态,就一定要独具文化和建筑特色,体现出新的与众不同的城市内涵,为此在新区城市建设规划中就应有这样一个总体的方向性和框架性的考虑。二是功能融合的考虑。即城镇不只是为实体产业配套和服务,互动复合的融合还应是城市要融入产业业态,比如应考虑到城市文旅商产业的发展,这样才能进一步拓宽和壮大 “产业成都”的产业本身,也才更加符合“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定位思想。同时产业发展也要融入城市形态,比如产业化中的工业建筑和农业景观就应从城市形态出发而加以充分考虑。

      “产城融合”已进化为一种新型经济社会形态和新趋势。发现并把握这一趋势,既关乎理念的深化,又对天府新区建设的定位思想、发展途径、实现目标,对天府新区的发展模式会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我想,如果能够着眼构建天府新区“产城融合”新型经济社会形态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天府新区发展模式,或许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这就是——既让天府新区的建设在国内新区建设中时间虽不居前但超前布局可为天下先,独具天府特色,同时又更大化地保证和提高天府新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品质和水平。(蒋华东 作者系省社科院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 刘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