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员报告:降雨超25毫米进入应急状态
今年汛期,温江区气象局地面观测科为了及时反映汛情,将25毫米设定为临界值,只要气象观测站降水大于或等于25毫米时,观测员将进入应急状态。
□本报记者 刘星
监测:
每小时智能上传数据
地处温江区永宁镇八角村的气象监测站是成都市唯一的国家基本气象站。
“现在很多数据都是电脑自动监测、自动传输,我们的工作比以前轻松多了。”7月12日,记者来到气象监测站采访,何建伟打开自动气象监测软件,演示了上面实时记录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量、辐射等气象指标。
温江区气象观测站的绝大部分数据都采取智能化采集和传输,观测站的温度可直接读入何建伟的电脑里,并自动传给省气象台。不过,“机器也不是那么听话,时不时要出问题。”何建伟说,汛期来临时,一旦系统出故障,不管刮风下雨打雷闪电,他都要无数次冲到办公室外面的观测仪器前读出数据,并向省气象局报告。“我们必须做到每隔1小时就有最新数据传输给省气象台。”何建伟说。
传输:
每天编写8份“天气报”
作为成都市唯一进入全球气象资料交换的气象观测站,气象观测员需要24小时不间断工作,每天编写8份“天气报”,其中包含各种气象指标,如气温、气压、风向等信息。温江区气象局地面观测科科长郑丽英告诉记者,“天气报”所有的数据并不以汉字形式出现,而是以特种符号和数字出现,完全是一份“天书”。这些“天书”在每天发出的8份“天气报”中,其中4份进入全球气象资料交换,另外4份作为补充“天气报”,成为我省气象预报的重要资料。
郑丽英说,汛期,我们只有确保了“天气报”的准确,才能得出精确的天气预报,也才能在第一时间知道成都是下雨还是天晴。
应急:
雨量超标进入应急流程
今年汛期前,温江区气象局确定将25毫米设定为内部应急机制的启动值。
在今年汛期前,气象测报员就做好了各项预备工作:备份3G网络是否正常、备份计算机数据和参数是否更新、巡检先用仪器设备是否正常、各类查酸工具是否齐全、重要天气观测与发报相关技术规定是否到位等。当降水量达到25毫米时或出现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时,内部应急处理程序启动。气象观测员必须第一时间向当班预报员和局分管领导报告,及时发布重要天气报,做好应对突发情况下的各种准备。
“总之,一切为了所提供的数据和预报更准确。”温江区气象局副局长陈志安表示,今年汛期,已启动了4次内部应急处理流程。
责任编辑:
李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