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川渝一家亲 浓浓重崇情——重庆恩人回崇州全记录

  • 2011年04月27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崇州市,旧称崇庆县,1994年撤县设市更名为崇州市。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袭击了这座城市。在重庆人民的大力援助下,崇州市迅速走出了地震的阴影。川渝一家亲,大重庆援建“小崇庆”更是成为灾后重建中的一段佳话。

      作为重庆援建崇州的恩人代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建筑管理处副处长周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计划处处长江鸿、重庆联盛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工程师甘鑫踏上了“返乡之旅”。在三天的行程内,重庆援建恩人们马不停蹄,一口气走访了11个援建项目。“特别想看看援建后的崇州新面貌。”甘鑫这样表达自己的急切心情。

      4月17日

      见证从安居走向致富

      4月17日中午11时07分,刚走出成都火车北站,重庆恩人一行便直奔崇州。随着车窗外景物渐渐变得熟悉,他们再次来到第二故乡--崇州市。

      第一站来到街子古镇。经过整修扩建,整洁古朴的街巷与川西风情有机融合,古镇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当得知街子古镇已经跻身4A级国家旅游景区时,重庆恩人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片段。

      沿着平整的公路,重庆恩人来到街子古镇高敦安置点。通过统规自建,全村居民住进了欧式风格的小洋楼。现在,村民们又发展起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连通安置点与街子古镇的绿道也将开通,这条致富新路还将越走越宽。“村里的私家车已经有10多辆了,这一切都要谢谢重庆恩人。”村支书敖太红说。

      回到曾经工作过的三郎镇欢喜村,甘鑫感触最深。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她曾任崇州市三郎镇欢喜村新型社区项目及天国村项目工程建设方现场代表。当年欢喜村安置点刚建成,他们急着赶往下一个项目,没能与村民相聚一堂,今天终于补回来了。听说自家房子的援建者要来,村民唐桂华十分激动,“从板房搬进了新房,就像做梦一样。”

      4月18日

      重走“最美的乡村公路”

      18日上午,汽车驶上重庆路。曾任该项目工程部主任的周顺尧这次也特地赶回崇州。“有没有觉得这条路特别平,感觉很稳?”在得到一致的肯定答案后,他满脸骄傲,“因为我们采用的是高速路的施工标准,甚至比高速路还要好。”

      这条二级公路采用了高速路用的玄武岩,路面黝黑平整,结束了崇州丘陵山区无二级公路的历史,同时也为街子镇、三郎镇、怀远镇等重灾乡镇发展注入了生机。路两旁的绿化带层次分明,树木与农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色,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公路”。

      作为重庆对口援建崇州最大的项目,这条蜿蜒42.23公里的公路特意绕了一圈,连接了6个乡镇,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经济,又被村民称为“致富路”。

      当天中午,在道明镇龙黄村,当地村民摆下了一桌感恩宴,答谢为他们带来新生活的重庆恩人。受惠于重庆路,他所在的红旗村面貌大为改善,许多因为贫穷而打光棍的人都纷纷娶上了媳妇。“对于重庆恩人,我们全村都会感激一辈子。”

      18日下午,在崇州市人民医院暨妇幼保健院会议室内,重庆恩人与医院工作人员面对面,共同商量深化合作。

      据介绍,这两座总投资2.7亿元的医院只用了1年零2个月就顺利交付使用,目前运作良好,医疗业务比搬迁前增长30%。“援建是输血,‘输血’之后更要发挥‘造血’功能,让援建项目的作用更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是我们重崇两地人民共同的心愿。”曾担任该项目前线指挥长的周刚不久前刚回崇州来看过,说起两地合作,他充满信心。

      4月19日

      感受“高标准幼儿园”

      19日上午,重庆恩人来到崇州市实验幼儿园。“你喜欢新建的幼儿园吗?你最喜欢上什么课?”甘鑫俯下身问正在玩耍的罗弋涵小朋友。“幼儿园很好玩,我最喜欢上学,最喜欢上阅读课。”小朋友用稚嫩的声音回答。崇州市教育局灾后重建办办公室主任柳宏说,重庆援建的高标准幼儿园对崇州市学前教育带动很大。

      重庆援建崇州还着力通过引入新思路,提升当地居民的创富能力。在重庆美术学院老师的支援下,当地藤器厂新培训了许多设计师,新开发的多种花色样式的藤器销路更好,直接为当地居民带来收益。

      援建崇州期间曾任建设重庆市工程造价管理总站站长的江鸿,虽然在崇州呆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说起两地人民的感情,十分感慨,“援建拉近了重庆人民和崇州人民心的距离,也希望这份情感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恩人感言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建筑管理处副处长 周刚:

      重返崇州,我们每个援建者都感触很深。看到崇州市人民医院从图纸变成现实,感到十分激动和自豪,觉得我们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而且负责项目的半年,对我也是一个重要的锻炼。

      未来我们将把造血功能作为工作的重点,期待通过重庆与崇州之间建立的长效合作机制,不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从输血转变为造血,希望把援建作品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计划处处长 江鸿:

      最初在崇州负责板房搭建工作,大家在两个月内建起18000多户板房。在拆除板房那一刻,我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欣慰,为终于不用住在板房里的崇州人民感到高兴。

      上一次离开崇州是在2010年4月份,这次回来感觉城市变化很大,路都有点不认得了。现在感觉熟悉中又带着点陌生,更多的是一种亲切感。希望通过加强重庆与崇州之间的沟通,加深川渝之间感情,川渝一家亲,延续我们一家人的情感。

      重庆联盛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工程师 甘鑫:

      看到街子镇会元村民的新居,我感到很欣慰。在重庆路上走过一遍,虽然不是我亲自参与修建的,但是同样感到骄傲。这条路拉近了人与人心的距离,拉近了重庆和崇州人民的距离。

      在崇州援建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与很多当地人结下了友情。这次回到崇州,几乎每天都有十多个朋友要约出来再聚一下,还有一些朋友特意从外地赶回来。这份热情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川渝一家人的亲情。

      记者手记

      浴火凤凰展翅翱翔

      “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前夕,记者同重庆对口援建崇州的恩人一道,踏上了重返崇州之路。

      笔直宽敞的“重庆路”,在两旁大片油菜花和各种绿色植物的映衬下,显得既唯美又气派;古朴小巧的街子古镇,传达着一种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街子镇会元村高敦安置点,朴素典雅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重建后的崇州正如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朝着湛蓝的天空展翅!

      记者深刻感受到,援建项目不仅是原来产业的简单复制,更是进一步优化调整。

      会元村高敦安置点距离都江堰市20公里,距崇州25公里。十多栋二三层小楼分散在这个平坦的川西坝子,色彩鲜艳的重建农房与远处朦胧的青山相映成趣。依托川西旅游环线,采取统规自建的方式,灾后重建中努力将其打造成现代观光旅游项目。在建筑形态上采用组团散落林盘形态,形成田园旅游小村。除去农民自己居住,这里有一半的房屋设置成乡村客栈。

      三郎镇抓住此次灾后重建的机会,将居民全部集中居住,努力实现住上水、电、路、通讯齐全的好房子的梦想,还将着力打造休闲旅游项目。一个“产业发展-人气拉动-增收致富-配套完善-带动产业”的良性循环即将形成。产业发展将成为带动崇州发展的“引擎”。

      恩人都是“崇州通”

      走出成都火车站,刚刚坐到车上甘鑫就开始感慨,“我觉得我要变回崇州口音了。”2008年,在来到崇州的第一个月里,这个年轻的援建者就成功地学会了崇州口音,并彻底融入了当地生活。

      转换为“崇州波段”后,在随后的3天时间里,这个“崇州通”时不时地为我们指点好吃的风味小店,其熟悉程度令同行的崇州人都感到惊讶。

      事实上,本次重返崇州的几名重庆恩人个个都是“崇州通”。在援建的日日夜夜里,他们为了工作走遍了崇州,对这片土地格外熟悉。“在重庆路周边,我敢说就是崇州本地人都没有我熟悉。”谈起公路建设,重庆路工程部主任周顺尧一脸自豪。他在崇州整整工作了两年半,今年3月底才彻底结束建设工作。返回重庆不到一个月,又忍不住牵挂,急匆匆赶回崇州,只为了“再看看那条公路”。

      从陌生的外地人变成“崇州通”,源于他们对崇州的那份深沉的感情。这份深情不会因时间流逝而减弱,反而随着岁月的沉淀,愈发显得真诚和可贵。
    责任编辑: 蓁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川渝一家亲 浓浓重崇情——重庆恩人回崇州全记录

  • 2011年04月27日 00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崇州市,旧称崇庆县,1994年撤县设市更名为崇州市。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袭击了这座城市。在重庆人民的大力援助下,崇州市迅速走出了地震的阴影。川渝一家亲,大重庆援建“小崇庆”更是成为灾后重建中的一段佳话。

      作为重庆援建崇州的恩人代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建筑管理处副处长周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计划处处长江鸿、重庆联盛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工程师甘鑫踏上了“返乡之旅”。在三天的行程内,重庆援建恩人们马不停蹄,一口气走访了11个援建项目。“特别想看看援建后的崇州新面貌。”甘鑫这样表达自己的急切心情。

      4月17日

      见证从安居走向致富

      4月17日中午11时07分,刚走出成都火车北站,重庆恩人一行便直奔崇州。随着车窗外景物渐渐变得熟悉,他们再次来到第二故乡--崇州市。

      第一站来到街子古镇。经过整修扩建,整洁古朴的街巷与川西风情有机融合,古镇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当得知街子古镇已经跻身4A级国家旅游景区时,重庆恩人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片段。

      沿着平整的公路,重庆恩人来到街子古镇高敦安置点。通过统规自建,全村居民住进了欧式风格的小洋楼。现在,村民们又发展起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连通安置点与街子古镇的绿道也将开通,这条致富新路还将越走越宽。“村里的私家车已经有10多辆了,这一切都要谢谢重庆恩人。”村支书敖太红说。

      回到曾经工作过的三郎镇欢喜村,甘鑫感触最深。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她曾任崇州市三郎镇欢喜村新型社区项目及天国村项目工程建设方现场代表。当年欢喜村安置点刚建成,他们急着赶往下一个项目,没能与村民相聚一堂,今天终于补回来了。听说自家房子的援建者要来,村民唐桂华十分激动,“从板房搬进了新房,就像做梦一样。”

      4月18日

      重走“最美的乡村公路”

      18日上午,汽车驶上重庆路。曾任该项目工程部主任的周顺尧这次也特地赶回崇州。“有没有觉得这条路特别平,感觉很稳?”在得到一致的肯定答案后,他满脸骄傲,“因为我们采用的是高速路的施工标准,甚至比高速路还要好。”

      这条二级公路采用了高速路用的玄武岩,路面黝黑平整,结束了崇州丘陵山区无二级公路的历史,同时也为街子镇、三郎镇、怀远镇等重灾乡镇发展注入了生机。路两旁的绿化带层次分明,树木与农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色,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公路”。

      作为重庆对口援建崇州最大的项目,这条蜿蜒42.23公里的公路特意绕了一圈,连接了6个乡镇,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经济,又被村民称为“致富路”。

      当天中午,在道明镇龙黄村,当地村民摆下了一桌感恩宴,答谢为他们带来新生活的重庆恩人。受惠于重庆路,他所在的红旗村面貌大为改善,许多因为贫穷而打光棍的人都纷纷娶上了媳妇。“对于重庆恩人,我们全村都会感激一辈子。”

      18日下午,在崇州市人民医院暨妇幼保健院会议室内,重庆恩人与医院工作人员面对面,共同商量深化合作。

      据介绍,这两座总投资2.7亿元的医院只用了1年零2个月就顺利交付使用,目前运作良好,医疗业务比搬迁前增长30%。“援建是输血,‘输血’之后更要发挥‘造血’功能,让援建项目的作用更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是我们重崇两地人民共同的心愿。”曾担任该项目前线指挥长的周刚不久前刚回崇州来看过,说起两地合作,他充满信心。

      4月19日

      感受“高标准幼儿园”

      19日上午,重庆恩人来到崇州市实验幼儿园。“你喜欢新建的幼儿园吗?你最喜欢上什么课?”甘鑫俯下身问正在玩耍的罗弋涵小朋友。“幼儿园很好玩,我最喜欢上学,最喜欢上阅读课。”小朋友用稚嫩的声音回答。崇州市教育局灾后重建办办公室主任柳宏说,重庆援建的高标准幼儿园对崇州市学前教育带动很大。

      重庆援建崇州还着力通过引入新思路,提升当地居民的创富能力。在重庆美术学院老师的支援下,当地藤器厂新培训了许多设计师,新开发的多种花色样式的藤器销路更好,直接为当地居民带来收益。

      援建崇州期间曾任建设重庆市工程造价管理总站站长的江鸿,虽然在崇州呆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说起两地人民的感情,十分感慨,“援建拉近了重庆人民和崇州人民心的距离,也希望这份情感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恩人感言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建筑管理处副处长 周刚:

      重返崇州,我们每个援建者都感触很深。看到崇州市人民医院从图纸变成现实,感到十分激动和自豪,觉得我们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而且负责项目的半年,对我也是一个重要的锻炼。

      未来我们将把造血功能作为工作的重点,期待通过重庆与崇州之间建立的长效合作机制,不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从输血转变为造血,希望把援建作品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计划处处长 江鸿:

      最初在崇州负责板房搭建工作,大家在两个月内建起18000多户板房。在拆除板房那一刻,我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欣慰,为终于不用住在板房里的崇州人民感到高兴。

      上一次离开崇州是在2010年4月份,这次回来感觉城市变化很大,路都有点不认得了。现在感觉熟悉中又带着点陌生,更多的是一种亲切感。希望通过加强重庆与崇州之间的沟通,加深川渝之间感情,川渝一家亲,延续我们一家人的情感。

      重庆联盛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工程师 甘鑫:

      看到街子镇会元村民的新居,我感到很欣慰。在重庆路上走过一遍,虽然不是我亲自参与修建的,但是同样感到骄傲。这条路拉近了人与人心的距离,拉近了重庆和崇州人民的距离。

      在崇州援建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与很多当地人结下了友情。这次回到崇州,几乎每天都有十多个朋友要约出来再聚一下,还有一些朋友特意从外地赶回来。这份热情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川渝一家人的亲情。

      记者手记

      浴火凤凰展翅翱翔

      “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前夕,记者同重庆对口援建崇州的恩人一道,踏上了重返崇州之路。

      笔直宽敞的“重庆路”,在两旁大片油菜花和各种绿色植物的映衬下,显得既唯美又气派;古朴小巧的街子古镇,传达着一种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街子镇会元村高敦安置点,朴素典雅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重建后的崇州正如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朝着湛蓝的天空展翅!

      记者深刻感受到,援建项目不仅是原来产业的简单复制,更是进一步优化调整。

      会元村高敦安置点距离都江堰市20公里,距崇州25公里。十多栋二三层小楼分散在这个平坦的川西坝子,色彩鲜艳的重建农房与远处朦胧的青山相映成趣。依托川西旅游环线,采取统规自建的方式,灾后重建中努力将其打造成现代观光旅游项目。在建筑形态上采用组团散落林盘形态,形成田园旅游小村。除去农民自己居住,这里有一半的房屋设置成乡村客栈。

      三郎镇抓住此次灾后重建的机会,将居民全部集中居住,努力实现住上水、电、路、通讯齐全的好房子的梦想,还将着力打造休闲旅游项目。一个“产业发展-人气拉动-增收致富-配套完善-带动产业”的良性循环即将形成。产业发展将成为带动崇州发展的“引擎”。

      恩人都是“崇州通”

      走出成都火车站,刚刚坐到车上甘鑫就开始感慨,“我觉得我要变回崇州口音了。”2008年,在来到崇州的第一个月里,这个年轻的援建者就成功地学会了崇州口音,并彻底融入了当地生活。

      转换为“崇州波段”后,在随后的3天时间里,这个“崇州通”时不时地为我们指点好吃的风味小店,其熟悉程度令同行的崇州人都感到惊讶。

      事实上,本次重返崇州的几名重庆恩人个个都是“崇州通”。在援建的日日夜夜里,他们为了工作走遍了崇州,对这片土地格外熟悉。“在重庆路周边,我敢说就是崇州本地人都没有我熟悉。”谈起公路建设,重庆路工程部主任周顺尧一脸自豪。他在崇州整整工作了两年半,今年3月底才彻底结束建设工作。返回重庆不到一个月,又忍不住牵挂,急匆匆赶回崇州,只为了“再看看那条公路”。

      从陌生的外地人变成“崇州通”,源于他们对崇州的那份深沉的感情。这份深情不会因时间流逝而减弱,反而随着岁月的沉淀,愈发显得真诚和可贵。
    责任编辑: 蓁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