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名文艺工作者表示用文艺作品展示灾区巨变
“这是同一个地方么?如果不是站在这里,我真的不敢相信。”沿着映秀新镇一路走来,站在抗震减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漩口中学遗址之间,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彦英愣住了。沿路林立的民居小楼、小桥流水与漩口中学遗址,对比是如此强烈。“来到遗址旁,仿佛重新回到了地动山摇的那一刻。”他说,灾后重建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真切和感受深刻。
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继续向前就是水磨镇。走进水磨羌城的禅寿老街,修旧如旧的明代古戏台万年台、清代大夫第等景观,在眼前一一展开。新建的春风阁,是古镇的最佳观景点。春风阁外,站在“春风吹生新汶川,羌笛何曾悲杨柳”对联旁,文艺工作者们纷纷留影。
晒太阳的老人和孩子,热闹的餐馆,特色小店……古镇上的一幕幕场景,定格在文艺工作者们的镜头中。辽宁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春晓说,古镇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街道一尘不染,“看得出老百姓幸福指数特别高。大家安居乐业,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在北川新县城和绵竹年画村,著名艺术表演家刘全利、刘全和一路走,一路把所见所闻记在本子上。“灾区的变化让人印象深刻。回去后,我们将把此行的见闻和感受作一个细致地梳理,创作出作品献给大家,让那些没有来过的人们也能真实地感受到灾区的崭新风貌。”刘全和说。记者 覃丹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