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绵阳经济重跃新高 后续发展势头强劲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一)综合实力增强,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2010年,绵阳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完成GDP960.2亿元,超额12.9%完成“十一五”目标,总量居全省第2位,增长15.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2位,比上年提升4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6.5亿元,增长4%,对GDP贡献率为4.4%,拉动GDP增长0.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68.3亿元,增长23.2%,对GDP贡献率为71.9%,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5.5亿元,增长10.2%,对GDP贡献率为23.7%,拉动GDP增长3.63个百分点。2010年,绵阳市三次产业结构是17.3:48.8:33.9,与“十五”末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5.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了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了2.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2010年,绵阳市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73.2亿元,增长4.1%,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增长3.8%,林业产值增长5%,牧业产值增长4.4%,渔业产值增长4.9%。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34万吨,增长1.4%。其中大春实现粮食产量170.4万吨,增长1.6%;小春粮食产量63.6万吨,增长0.9%。出栏生猪593.5万头,增长2.6%;肉类总产量62.4万吨,增长4.5%;水产品产量达到9.4万吨,增长4.9%。
(三)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在扩大内需、恢复重建等因素促进下,工业生产呈现加快发展的运行态势。2010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98.4亿元,超额15%完成“十一五”目标,增长23.9%;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64.4%,比上年提高了12.2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9.85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35个百分点。其中,99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343.4亿元,增长34.2%,实现增加值367亿元,增长27.6%,比上年高1.1个百分点,比全省高4.1个百分点。
2010年绵阳市工业经济呈现四个特点:“2+4”重点产业增长较快。绵阳市“2+4”重点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29亿元,占绵阳市工业的比重达到91.5%,增长34.7%,增速比绵阳市平均增速高0.5个百分点。在“2+4”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9.9%、食品及生物医药产业增长30.2%、材料产业增长43.3%、冶金机械产业增长45.1%、化工节能环保产业增长18.2%、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60%。县域工业发展快速恢复发展。北川、平武和安县三个地震极重灾县工业生产增速均高于绵阳市平均增速。其余县市区和园区也保持了26%以上的工业增速。亿元企业队伍不断壮大。2010年,绵阳市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78户,比上年增加30户,178户亿元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65.8亿元,占绵阳市工业的79.3%,增长33.1%。在4户创百亿重点企业中,九洲集团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0.7亿元,增长33.6%;长虹增长29.1%、新华增长96.1%、攀长钢增长24.7%。工业企业出口大幅增长。2010年,绵阳市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64亿元,比上年增长51.9%。2009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绵阳市工业出口交货值下降18.8%,表明绵阳市工业企业出口形势已明显好转。
(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减
2010年,绵阳市继续保持较大投资规模,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1亿元,增长2.3%,投资规模在全省排名第二位。“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2395亿元,是“十一五”投资计划的2.4倍。
2010年绵阳市投资的主要特点有:投资结构持续改善。从投资类型看,农房建设投资大幅减少,产业投资大幅增加。2010年,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93.48亿元,增长65.9%;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80.42亿元,增长23.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5.84亿元,增长55.6%;农户投资完成40.37亿元,下降86.1%。与上年相比,基建投资占比提高23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比提高3.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提高4.4个百分点,其他投资占比下降31.2个百分点。项目个数显著增加,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2010年,绵阳市在建施工项目5875个,同比增加1974个,增长50.6%。其中:500万以上项目180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01个,项目个数显著增加。房地产开发强劲,商品房销售增速逐步回落。2010年,绵阳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05.8亿元,增长55.6%,商品房新开工面积432.7万平方米;201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58.1万平方米,增长36.1%,增幅比上年下降37.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降63.1个百分点。
(五)建筑业较快增长
2010年,绵阳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77.6亿元,增长18.9%。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34.32亿元,增长16.9%;其他企业完成143.3亿元,增长19.4%。从构成看,完成建筑安装产值171.2亿元,增长20.7%;完成其他产值6.4亿元,下降15%。
(六)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增长
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6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超额23.4%完成“十一五”目标,增长19.1%,增速居全省第1位。城乡市场稳步增长。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74.6亿元,增长19.2%;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45亿元,增长18.8%,城乡市场的增幅差由上年的0.8缩小到2010年的0.4个百分点。家用电器、音像器材和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8%。其中,家电销售量33.4万台,增长33%,销售额7.54亿元,同比增长71.3%。汽车、珠宝等高档消费类商品零售增长11.4%。外贸出口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外贸出口(含代理出口)总额11.3亿美元,增长11.9%。国际金融危机对绵阳市出口产品的影响逐步减弱。旅游业稳步回升。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94.3万人次,增长35.8%,实现旅游总收入65.2亿元,增长36.5%。
二、经济运行质量
1.财政收入持续增收。绵阳市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9.4亿元,超额49%完成“十一五”目标,增长35.7%,比上年提高9.5个百分点。实现一般预算收入45.2亿元,增长34.1%。税收收入完成34.3亿元,增长44.5%,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5个百分点,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2.工业效益显著改善。绵阳市99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78.2亿元,增长51.9%;实现工业利税总额141.8亿元,同比增长31.7%;绵阳市工业企业亏损面为9.1%,比上年下降4.1个百分点。
3.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516元,超额29%完成“十一五”目标,总量居第5位,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39.9元,超额32%完成“十一五”目标,总量居第5位,增长15.3%。
三、经济运行环境
1.物价保持在可控范围。绵阳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上涨3.4%,涨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上涨6.4%,居住类上涨5%,是带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0.12%,比全省低4.9个百分点;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5.04%。说明绵阳工业品价格竞争力不强,盈利能力较差。
2.金融运行稳健。2010年,绵阳市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灾后重建金融支持政策,根据“有扶有控”的原则,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均衡合理投放,存、贷款总量均居全省第2位。截止12月底,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84.5亿元,比年初增加259.8亿元,增长14.6%,比上年下降17.4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03.2亿元,比年初增长12%,比上年下降8.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58.3亿元,比年初增加178亿元,增长20.7%,比上年下降28.5个百分点。在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绵阳市信贷保持均衡合理投放,有效支持了投资和消费需求,有力推动了绵阳市经济加快回升。
3.招商成效显著。绵阳市引进内资项目共计681个,到位资金383.2亿元,增长22.4%;到位外资2.7亿美元,增长5.6%。
4.企业家经营信心回升。2010年,绵阳市企业家信心指数逐步回升,对绵阳发展预期看好。绵阳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一季度为145.2点,二季度为133.4点,三季度为136.7点,四季度为148.3点。企业经营景气指数为140.2点,比三季度下降3.3点。
四、2011年经济发展展望
2011年,整体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已明显好转,促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利好因素较多。
一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世界经济好转趋势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双速”复苏特征,即发达经济体增长较迟缓,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迅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政策趋于稳健,说明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2011年又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二是四川经济快速发展基础筑牢。2010年,四川基本完成灾后重建,承接产业转移效果明显,经济回升基础得到巩固,加快发展势头明显增强,全省经济走势回升攀高。预计2011年全省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绵阳经济增长势头呈加快态势。在灾后恢复重建、扩大消费需求、西部全面开发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等机遇影响下,绵阳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主要产业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将进一步巩固,经济增长质量将进一步改善。同时,新增生产能力逐步释放,将进一步加快绵阳发展势头,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相关服务业的加快发展。
责任编辑:
曽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