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四大举措引领旅游扶贫新路
一是精准识别选村。经过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共梳理出具备旅游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村159个,涉及贫困户16392户、贫困人口47626人。将159个贫困村纳入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整体布局,编制旅游扶贫专项实施方案,按照“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原则,将全市划分为北部山区山地休闲旅游带、中部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带、南部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带“三大旅游扶贫带”。通过推进扶贫开发与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乡村旅游发展有机融合,分片突出重点,带动贫困群众整体脱贫。
二是项目建设带村。按照“打造一个景区、带动一批产业、活跃一带经济、实现一方脱贫”的思路,狠抓旅游扶贫示范工程,实施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和八台山—龙潭河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整合成北部核心旅游景区联动大片区88个村10万余人脱贫,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综合开发项目由此被列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宣汉县被列为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区。推进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村、民宿达标户三级联创,建成洋烈新村、寨峰村、宝塔坝村3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黄连村、鸡坪村2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渠县渠南乡大山村等19个村被列为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达川区柴火鸡等90个农家乐被评为民宿达标户。
三是利益共享活村。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贫困户参与”的工作思路,形成景区与贫困村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有效带动当地贫困村快速发展,引导贫困村民增收致富。巴山大峡谷带动贫困户500人就业,国家级贫困村鸡坪村、黄连村如今旧貌换新颜;万源市八台山——龙潭河景区解决当地农民就业830人,为农民增收6000余万元,“旅游饭”成为八台及附近乡镇村民致富门路;磐石月湖旅游区改善60余户居住条件,56个当地村民稳定就业,村民开办10余家农家乐,带动贫困村渡口村、盐井坝村提前脱贫。五峰山—海明湖走农旅融合发展路子,带动贫困村木鱼村变身为幸福美丽乡村和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
四是产业发展富村。在巴山大峡谷等重点旅游景区、磐石月湖旅游区等乡村旅游类景区和渠南等乡村旅游集聚区和省级旅游示范区(村)的带动下,全市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成立16个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5000余人次。积极发展贫困村电子商务,变巴山雀舌、渠县黄花、东柳醪糟、旧院黑鸡(蛋)、万源老腊肉、庙安脆李等农副产品为旅游商品,实现特色效益农业与旅游扶贫开发融合发展,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成立专业合作社、茶叶种植合作社、水果、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建立全市乡村旅游营销联动机制,鼓励旅游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带动贫困群众开设农家乐、乡村旅馆,助推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